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相对原子质量:B 111.下列关于细胞或细胞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细胞膜中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B.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功能有关C.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全部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2.下列与教材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后放盖玻片B.提取绿叶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时,至少需要破坏细胞膜和叶绿体膜C.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设置对照的常温组也要用卡诺氏液处理3.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大脑定位系统细胞,其中网格细胞周期性地响应于空间环境而产生兴奋并发射信号,将空间组织成一个动态的导航网格。
下列关于网格细胞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度分化,有潜在的全能性但难以表达B.与红细跑相比,该细胞的细胞膜面积显著增大C.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合成场所为内质网D.响应特定空间环境时,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4.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l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
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I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5.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单倍体育种也可证明“分离定律”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6.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
生态系统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部条件变化情况下,能保持内部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下列有关生态位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B.机体或生态系统超负荷运转稳态不会失调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不变的状态D.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可能导致物种生态位的变化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有利于保护环境C.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D.光导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8.向含有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B.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C.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加入29.4g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2NAB.常温常压下,0.5 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均为0.5NA C.一定条件下,丁烷催化裂化生成 1mol 乙烯时,消耗丁烷的数目为 NA D.25℃时,1LpH=10 的 NaHCO3溶液中含有 H2CO3的数目为 10-4NA 10.1807年化学家戴维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得钠:4NaOH(熔融)O2↑+4Na+2H2O;后来盖·吕萨克用铁与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也制得钠:3Fe+4NaOH===== Fe3O4+2H2↑+4Na↑。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戴维法制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OH-+2e-===H2↑+O2↑B. 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利用铁的金属性比钠的强C. 若用戴维法与盖·吕萨克法制得等量的钠,两方法转移电子总数相等D. 还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11.实验室制备硝基苯时,经过配制混酸、硝化反应(50~60℃)、洗涤分离、干燥蒸馏等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目的的A. 配制混酸B. 硝化反应C. 分离硝基苯D. 蒸馏硝基苯12.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已知A、B、C分别是X、Y、Z三种元素的单质,A和C常温下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A、B、C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X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B.Z的含氧酸均为强酸C.非金属性:X<ZD.原子半径:Y>Z>X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C.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等于t=3 s时两物体的间距D.t=3 s时,a、b两物体相遇15.如图所示,一长木板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长木板上一人用力推长木板上的物块,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刚好为零,已知人、物块、长木板的质量均为m,人、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长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B.斜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3μ2mg cos θC.长木板对人的摩擦力大小为2μ1mg cos θD.长木板对人的摩擦力大小为2mg sin θ16.某极地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1 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4B.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1∶2C.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 km/sD.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17.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左端接一定值电阻R,导体棒ab垂直导轨放置,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
现给导体棒一向右的初速度,不考虑导体棒和导轨电阻,下列图象中,导体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和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随导体棒位移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1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接理想电流表A、理想电压表V,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一个灯泡L,一个电吹风M,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副线圈匝数可以通过调节滑片P改变。
S断开时,灯泡L正常发光。
滑片P位置不动,当S闭合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压表读数增大B.电流表读数减小C.等效电阻R两端电压增大D.为使灯泡L正常发光,滑片P应向下滑动19.如图所示,光滑轨道ABCD是大型游乐设施过山车轨道的简化模型,最低点B处的入、出口靠近但相互错开,C是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D部分水平,末端D点与右端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无缝连接,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逆时针转动。
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轨道AB上某一固定位置A由静止释放,滑块能通过C点后再经D点滑上传送带,则() A.固定位置A到B点的竖直高度可能为2RB.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与传送带速度v有关C.滑块可能重新回到出发点A处D.传送带速度v越大,滑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越多20.如图所示,三个带电小球A、B、C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Q、+q,A、B固定在绝缘水平桌面上,C带有小孔,穿在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的粗糙绝缘直杆上。
绝缘杆竖直放置在A、B连线的中点处,将C从杆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下落至桌面时速度恰好为零。
C沿杆下滑时带电荷量保持不变。
那么C 在下落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所受摩擦力变大B .电场力做正功C .电势能不变D .下落一半高度时速度一定最大21.如图所示,磁流体发电机的长方体发电导管的前后两个侧面是绝缘体,上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忽略的导电电极,两极间距为d ,极板长和宽分别为a 和b ,这两个电极与可变电阻R 相连。
在垂直前后侧面的方向上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发电导管内有电阻率为ρ的高温电离气体——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以速度v 向右流动,并通过专用通道导出。
不计等离子体流动时的阻力,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则( )A .运动的等离子体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avB .可变电阻R 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是从Q 到PC .若可变电阻的阻值为R =ρd ab ,则其中的电流为I =Bvab 2ρD .若可变电阻的阻值为R =ρd ab ,则可变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P =B 2v 2dab 4ρ甘谷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二周实战演练物理答题卡序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一质量为M 的长直木板,B 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 的物块,C 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
实验时用力将A 从B 的下方抽出,通过C 的读数F 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
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填“A 与B ”或“A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光滑轻质定滑轮的长木板 姓名: 考号(9位数) 考场: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
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
在坐标系中作出F-1t2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