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 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

读 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

读《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便是目录。

没有想象中的按年代或者事件
分章节,而是以三个不同的角度(清政府,外报刊,本土意见领袖),将内容
层次分清楚。

让我们这些对新闻史了解不多的学生,也能大体知道书中所叙重点。

晚清时期,很多报刊的意义仍停留在古代阶段,不但没有采访权,而且出
版内容严格受制约,报纸只是舆论控制的工具。

与此同时,信息的传播急需另
外一种途径,小报应运而生,担起信息传播的重任。

只是作为民间舆论的载体,代表民间声音,其盛行必然不利于朝廷舆论控制,因此遭受多次打击。

纵观各
朝小报,政治的声音有,但娱乐的信息似乎更多,清末小报就是沿着娱乐化趋
向发展了一段时间。

小报如此,而官报依旧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创办官报,抵制民间报刊,钳
制舆论,是内廷与外朝的共识。

不管是意在“通上下”,消除社会分层间隔阂
的《北洋官报》,还是前部分传达官方意思,后部分传播经世致用之学的《南
洋官报》,都在舆论控制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创办近代报业,晚清报刊原本就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由于报纸发行量有限,影响不大,而且外报占大多数,清政府对此采取了
听之任之的态度,干预甚少。

维新变法时期,大量政论报刊的涌现引起了清政
府对于报刊功能和作用的重视。

从鸦片战争到维新变法,晚清报刊依附清廷,
洋务或维新派,西方列强。

其中维新运动引发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办报高潮,影
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只是维新人物所办的报刊,多属民间经营性质,着力维新舆论合法性建构,兴衰成败多与维新变法相始终。

说到报刊,不得不提的便是在民众思想启蒙上,功不可没的外刊。

出于兴趣,我先看了第一编和第三编,然后回头翻起第二编----外报刊与晚清舆论,之所以选择最后再看,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外刊价值取向跟新闻相差甚远,宗教性的报刊基本都以给人洗脑为主,商业性的报刊目的则在于盈利.在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再加上精神侵蚀,未免太过于残酷。

看完第二编才发现,外刊在中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其中不少是有利的。

例如启蒙思想,打破中国人的传统守旧观念。

传播知识,客观上有利于国人对世界图景的认知。

提供借鉴,启迪中国人学习其办报手法,准备物质基础,加速中国人自己开办报刊的步伐。

所以说,评价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不能凭个人想象去断定事物好坏。

总体来说,王老师的《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目前我只读了一遍,对于一本学术著作来说,远远不够。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依据史料读懂,很多地方的论点可以用心去记。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这些刚踏上新闻路的学生,要做的要学的还有很多。

以无知做借口,实在过于可笑了。

当一位新闻工作者完全不知道本行业的历史,也许就不知道什么是新闻,也不会抓新闻。

这些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金子,正等待着我们去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