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农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若干思考

关于农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若干思考

毕业论文
题目:关于农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若思考学员:刘爱珍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关于农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若干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各个科技领域也不断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能力,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关键,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上的突破。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如何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进行了详细阐释。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创新体制
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体制创新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创新体制以及政策不够完善,在宣传和推广方面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科技体制的创新及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加快农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性和核心举措。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仍然受到我国科技发展的制约,本文结合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汇总和综合,对我国发展农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加以研究,以此加快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的步伐,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1、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
1.1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及政策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创新体制与人事制度改革之间存在矛盾,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求对原有人员组合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时出现的问题是,被优化出来的一部分人员却无处安排,使得科研单位的骨干人员越来越少,相反勤杂人员却越来越多;第二,农业科技推广与资金和物资供应之间存在着矛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大多需要以实物作为推广的载体和主题,但是目前资金与物资之间的脱节情况,使得新产品的推广受到阻碍;第三,行政推广与基层经济组织的涣散存在矛盾,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推广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推广,然而基层租住的涣散,尤其是村级组织的涣散,使得相关部门无法承担起推广农业科技的职能,新型的农业科技技术无法形成规模和体系;第四,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发展的不够完善,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地域性强,而且研究周期比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同时由于农科服务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的传递,导致农村信息渠道不流畅,科技人员很难深入到基层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更难以及时向上反映相关科技服务的需求。

1.2农业科技推广力差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30%,在这4亿多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就占据了一半以上,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村劳动力都相继转移到了第二和第三产业中,或者是入城打
工,因此,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相对更为低下。

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决定农业科技水平的基础,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就很难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在沿用传统的办法种田,对于新型的良种优苗,和新的栽培技术,以及农药化肥的性能,不能及时了解,因此也就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无法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因素,而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对现代化农业产品应用的能力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很多农村决策者不能够理解农业科技的推广事业必须由各级政府的支持和保障才能顺利完成的道理,目光短浅,减少农科推广的经费,导致农业科技推广绩效严重滑坡,始终无法上升。

1.3农民科技素质欠缺
大多数农民,包括一些基层干部在内,对于自身的素质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学习新知识和新文化的主动性,缺乏忧患意识,因而形成了观念上的近视,只重视眼前利益,轻视对科学技术的学习,看不到学习科学技术长远的利益,正是这种观念,扼杀了农民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也就阻碍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另外,由于浓厚的小农意识的存在,也严重影响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很多农民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农民,沿袭着传统的种植方法,既想致富,又不敢承担风险,就这样在农业产业经济的调整中摇晃着,把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民致富的希望都寄托在当地的政府
身上,政府提倡什么,农民就种植什么,长而久之,致使农民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性和对机遇的捕捉能力。

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制约,也是影响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关键。

由于税费改革,使得农村教育经费来源比较狭窄,文化建设的力量跟不上去,农民缺乏及时、有效获取相关市场信息的来源,对于目前市场的形式无法准确的把握,农民文化素质提高速度缓慢,科技素质也无法提高。

2、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的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体制建设的基本方法就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

要打破原有僵化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完善农业创新机制,就要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遵循利益共享的规则,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制定对于科技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鼓励政策,实行各部门和各农村企业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协作精神。

建立相关针对农业科技的承包、推广以及效益评价等评估机制,支持企业与各大院校和各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新项目的开发或者新课题的研究为纽带,对于重大技术和难题进行联合攻关,而对于产、学、研相互联合进行研究的项目,应该由各级政府的科研部门给予支持,鼓励各种研究机构和各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科研单位要对项目组进行动态管理,对科技成果的保护和奖励要大力推行;对于科研人员的岗位聘用,要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竞争上岗,同时要对现有的岗位职责进行改革,允许各个科
研单位内部自行按照业绩和岗位职责,自主制定分配原则,完善各种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体制。

2.2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创新的主体,建立以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为主的创新平台,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作为服务平台,建立新型的农村科技创新推广体系。

(1)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创新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科技与境遇结合的最好的方式,也是构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柱。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农业科技的领头人,培养农村市场的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基础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发挥各大高校和科研部门的作用,构建以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在构建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和农科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要将各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部门的优势地位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大对他们的扶植力度。

(2)加强对农产品成果的转化平台的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当前,我国农业推广部门仍然是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明显已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因此,在目前的农村建设中,要结合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基层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构为主导,建立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农产品成果转化平台,在农村建立相关的技术协会,对农产品转化进行指导,培育出适合农村科技服务的中介组织,完善农产品成果的转
化和推广体系。

2.3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的建立中发现,培养和聚集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人才是实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的源动力。

鼓励和支持创新的领军人物带领创新团队进行攻关,是各级政府和各个科研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就要将内部素质培养与外部技术引进相结合,对于项目负责人和骨干技术力量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以此促进科技人员的专职化和素质的最优化;同时,采用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科技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以全面提高各个成员的科技素质,提高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对于技术人员缺乏的情况,可以加强与各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部门的合作,聘请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也可以把农村合作社引入科技型创新人才与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政策相结合,也给予大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以加快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具体措施有一下两点,第一,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创新团队所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产业化项目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以造就出一批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技带头人和优秀的创新团队;第二,大力挖掘农村人才,进行分级和分层培养,为农民专家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

3、总结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首先要围绕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目标,紧跟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脚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推
广是科技发展的核心,明确创新思路,注重可持续研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管理,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院力.关于建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思考.
[2]苑鹏,刘玉萍,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及发挥政府作用的研究.
[3]原野,陈士俊.我国农业科技园建设管理及发展新对策.
[4]郑毅敏.中国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及其对农村就业结构的影响.
[5]戴小枫.关于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设想
[6]王明利,赵芝俊.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7]张红霞,俞建飞,毛卫华.中外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比较
[8]张宪法,翟勇,等.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