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小试身手”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小试身手”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应用》“小试身手”参考答案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一、结合自己学过的外语,举出汉语和外语不同特点的各种实例。

参考答案:汉语的特点包括:汉语以语序、虚词等为主要的语法手段,而不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主要语法手段;汉语是有声调语言,音节的声调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汉语有丰富的语气词,表示句子的各种语气;汉语还有量词,包括表事物量的名量词、表动作量的动量词和表时间量的时量词,等等。

举例略。

二、了解“动词没有时态变化”这一汉语语法特点。

从这两首诗里发现,除了句中有表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

因此判断句子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知识去体会。

而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古代诗歌留给人们丰富的想像空间,意味隽永深远。

李白的两首诗歌能表现出“朦胧美”,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三、了解汉语和外语在词语意义上的差异。

在不同语言里,人们对词义的理解很难完全等同,即使有的表面词义相同,词语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也会有差别,相同的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象征义就是如此。

例如,在英语中,白色被看成圣洁的颜色,用于婚礼仪式;而在汉民族文化里,白色是悲痛的色彩,用于丧葬仪式。

英语中红色多是与“战争、流血、恐怖、淫荡”等联系在一起的;而汉民族传统上就比较喜欢红色,即所谓“尚赤”,因此汉语中“红色”大都是褒义的,具有“热烈、喜庆、欢乐、革命”等意思。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一、了解古今汉语词形的变化:从古汉语单音节词为主到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为主。

答题时要首先明确古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因此两字连用,即使在现代汉语已经成词,也不可简单地按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而应该准确把握两个字各自的意思。

参考答案:①“其实”是两个词。

“其”:代词,它们的;“实”:名词,实际。

②“所以”是两个词。

“所”:助词(一说代词);“以”:介词,用。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传播学问教授学业解除困惑(的人)。

③“以为”是两个词。

“以”:连词,相当于“而”;“为”:动词,成为。

④“至于”是两个词。

“至”:动词,到;“于”:介词,引出时间。

⑤“指示”是两个词。

“指”:动词,指出;“示”:动词,给……看。

二、了解古今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扩大、缩小、转移。

参考答案:①“臭”:气味(古)──臭味(今)。

词义缩小。

②“色”:脸色(古)──颜色(今)。

词义缩小(就整体词义说,“色”在古代汉语里除了“脸色、表情”的意义,还有“颜色”、“女色”、“种类”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只有“颜色”的意义了,因此看作是词义缩小)。

③“丈夫”:成年男子(古)──女子的配偶(今)。

词义转移。

④“睡”:坐着打瞌睡(古)──睡觉(今)。

词义扩大。

三、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掌握的几种方法。

练习中依次用到的方法是:对译、移动、补足、替换、删减、保留不译等。

参考答案:①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常规,不因为有尧而存在,不因为有桀而灭亡。

(这一句应该一个词一个词地对译成现代汉语)。

②我欺骗谁了?欺骗天了吗?(“吾谁欺”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成现代文要把“谁”放到动词后)。

③项王说:“壮士!赐给他卮酒。

”就给他一斗卮酒。

(“则与斗卮酒”省略了双宾语中指人的宾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补出来)。

④有朝一日您百年之后,长安君靠什么能在赵国站稳脚跟?(“山陵崩”是“死”的委婉说法,翻译成现代文就要用现代汉语词语代替今天已经不用的文言词语)。

⑤派遣军队驻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出现意外变故。

(“出入”是偏义复词,其中的“出”是无意义的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删除)。

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保留不译。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一、了解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语法上的差异。

从题目中给出的陕北民歌歌词中可以看出陕北方言与普通话的一些不同点:(1)词汇:普通话“说话”在陕北叫“拉话”;普通话说“看、瞅”等,陕北话叫“瞭”;普通话的“泪珠”陕北话里叫“泪蛋蛋”。

(2)语法:普通话中如果量词重叠,前面的数词只能是“一”或者没有数词,如“一个个、个个”,表示“每一个都”;而陕北方言中量词都可以重叠,如“三道道蓝”。

普通话只能说“招一招手”,动量词前面不能加别的量词;而陕北方言的动量词后还可以加名量词“个”,如“招一招个手”。

普通话里名词有时也能重叠,如“村村”,但表示的意思是每个村子,不能表示特定的村子;但陕北民歌里表示一个特定的村子也可以说“村村”,其他名词也可以重叠,如“面面、话话”。

普通话里说“看得见”,陕北话说“得见”,“得”表示“能”。

二、观察方言对普通话产生的影响,同时分辨哪些影响已经被普通话正式接受,哪些还没有被普通话所接受。

《现代汉语词典》里词条后标有“[方]”标记的,大都是来自方言而已经进入普通话的词语。

如何对待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如果方言词语具有普通话词语所没有的意义,或者能使词语更准确、生动,并且为大多数群众了解和接受,那么可以吸收方言词进入普通话,丰富普通话的词汇。

例如“揩油(吴语)、硬碰硬(吴语)、吃不消(吴语)、咖喱粉(粤语)、巴士(粤语)、第一时间(粤语)”等;如果方言词的意思在普通话中本来已能够表达,或者大多数群众不能接受和认可这样的词,那么就不应该吸收这样的方言词,例如:葛儿(北京话,“死”)、歇菜(北京话,“结束、失败”)、拎不清(吴语,“弄不清楚”)、小赤佬(吴语,“小孩子”)、呔(粤语,“领带”)、上堂(粤语,“上课”)等。

而在语法方面普通话接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慢,比如“你走先”,“给钱你”这样的说法就是一些年轻人受港澳、广东文化的影响刻意模仿的说法,但是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三、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各自的地位作用,以及应该如何对待方言。

在辩论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地的方言谈,正方要把论说的重点放在我国的方言差异情况,这种情况带来的交往障碍以及推广普通话带来的便利;反方则要把论说的重点放在方言萎缩的现状以及方言对地方文化的代表作用。

正方可以使用的论点:我国方言种类多,差异大,大到很多地方相互之间不能通话的地步,这种情形无疑给异地人们的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考虑废弃方言,全国都说普通话。

这样做可以彻底消除方言隔阂,让人们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加不同地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国家的团结统一。

反方可以使用的论点: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方言词汇、语法的特征都和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方言中还能折射出当地人的价值观念、当地的自然特点、经济特点。

此外影视作品使用方言还能让人倍感亲切,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一、考察对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具有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如下:二、考察对零声母的掌握情况,并锻炼灵活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

举例略。

三、考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并锻炼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

正确答案(括号中是改正后的汉语拼音,“正确”表示原拼音无误):①忧愁yiōuchóu(yōu),牙齿yáchǐ(正确),影响yǐngxiǎng(正确),衣服īfú(yī),永远yiǒngyuǎn(yǒn g),腰肢yāozhī(正确);②乌鸦uyiā(wūyā),温度wūndù(wēn),青蛙qīngwuā(wā),鸡窝jīwō(正确),见外jìɑnwài(jiàn),老翁lǎowuēng(wēng);③鲤鱼lǐy′(yú),遇见yǜjiàn(yù),约会yēhùi(yuēhuì),缘分yüánfèn(yuán),红晕hóngyǜn(yùn);④旅行lǔxíng(lǚ),边区biānqū(正确),虐待nǜedài(nüè),叙说shùshuō(xù),拒绝jǜjüé(jùjué)。

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一、考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同音字词理解汉语中谚语、歇后语的能力。

参考答案:练习题的句子中“晴”与“情”同音,“针”与“真”同音,“羊”与“洋”同音。

其他歇后语的例子如:“熬尽了灯油──烧芯(心)”,“纸糊的琵琶──弹(谈)不得”,“咸菜煮豆腐──不必多盐(言)”,“孔夫子搬家──净输(书)”,“锅底的饭粒──有了焦(骄)味”。

二、考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正确运用同音字词的能力。

举例略。

三、考察对同音字词的掌握情况。

参考译文:石头房子里有一位姓施的诗人,爱吃狮子,发誓吃十头狮子。

他不时地到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头狮子运到了市场。

这时候,刚好施先生到市场。

他看到这十头狮子,凭借刀剑之力,把这十头狮子弄死了,他拿起这十头狮子的尸体,回到他的石头房子。

石头房子里很潮湿,他让仆人擦石头房子。

他开始试着吃十头狮子的尸体。

吃的时候,才发现这十头狮子的尸体其实是十个石头狮子。

(你们)试着来解释一下这件事。

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一、正确掌握字音,并了解产生误读的原因。

这句话中词语的正确读音是:千里迢迢(tiáo),办公处(chù),角(jiǎo)度,确凿(záo)。

把“迢”读成“zhāo”是犯了“读字读半边”的错误;把“处”读成“chǔ”,“角”读成“jué”是受到多音字的影响;把“角”读成“guō”是受到方言的影响;把“凿”读成“zuò”是受到文白异读的影响。

二、正确掌握形声字的字音,避免在读书认字时犯“读字读半边”的错误。

举例略。

三、正确掌握多音字,以及多音字的使用环境。

正确读音:1.几张(jǐ),茶几(jī);2.挨着(āi),挨打(ái);3.执拗(niù),拗(ào)口;4.刻薄(bó),薄(bò)荷,薄(báo)片;5.背包(bēi),背在(bēi),背上(bèi);6.一暴(曝)十寒(pù),暴露(bào)。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一、考察对古代诗词的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A,①②③⑤。

B,C。

解析: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体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