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前欧洲的书籍
文艺复兴前,虽然欧洲的纸张来源比较紧缺,但他们手工制作的图书却比较精美,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书籍是由专业的抄写员来抄写。
他们在皮纸上精工抄写、描绘,并作美术性装饰,每章每节的第一个字母都采用美丽的花体,绘成极漂亮的图案或文字。
抄写要求很高,能从事抄写工作的人员又少,有些书要几年时间才能抄完。
抄写员报酬丰厚,懂希腊文的抄写员地位最高,抄写员在抄完书后能在书上落款,享有特别的荣誉。
书籍抄成后,由专业装订匠加工装订。
书籍封面常用牛皮精心装饰。
梵蒂冈的和一些被认为极为重要的书籍文件,一律用深红色天鹅绒作封面布,并装有白银扣。
由于人工抄写字体较大,有的书一部就要用三、五百张牛皮。
这样制成的书籍成本很高,故有“金书”之称。
11世纪,一部普通的圣礼记与一所葡萄园价值相同。
中世纪有一位“藏书家”,临终前在遗嘱上嘱咐把自己毕生收藏的全部27册书捐给图书馆。
这项慷慨的决定轰动一时。
由于纸张比较昂贵,因此,书籍的复本很少,许多作品干脆就只有一部,只能珍藏于教会或者大学的图书馆里。
即使这类图书馆,也常常只有一、二个或几个书橱,装着一些古书而已。
书籍只供少数教会人士、大学教授们使用。
一般人,就是在校求学的学生也是看不到的。
中世纪大学上课时,就让人把书抬进教室,放在一个特别的、略呈倾斜的木架上——有些像现在乐队用的乐谱架。
教授端坐在高台上,两眼望着书本,大声地朗读和讲解。
因为,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使学生了解书籍的内容了。
学生听讲后,在课外进行背诵和讨论。
为了便于背诵,听课时,他们在“纸草”或“书写板”上做点笔记。
“书写板”是一种特别涂蜡的小木板。
用金属、象牙或骨头制成“笔”,这种“笔”一头尖一头圆钝,书写时用尖头在“纸板”上刻划,用过后,将钝头用蜡涂平,以便下次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