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管理制度
1.手术室必须保持整洁、肃静,禁止吸烟。
2.手术室管理应严格执行无菌管理规定。
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
员必须更换手术室衣裤、鞋帽、口罩,用后放到指定地点。
无关人员不准入。
按规定要求对手术室进行定期消毒。
3.手术前,要查对受术者、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
4.手术室的药品、器械、敷料一律不准外借。
应由专人负责,
固定位置,并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5.手术包及器械应定期消毒、灭菌,并标明消毒灭菌日期,定
点存放,禁止使用消毒过期和未消毒的手术包及器械。
6.手术室麻醉药品及消毒药品须有明显标志,并按规定检查、
更换,保证达到合格标准。
7.手术室工作人员均应熟悉各种物品存放地点及使用方法,用
后放回原处。
8.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随时做好急诊手术及
急诊抢救的准备工作。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手术室前,必须洗手、更换好衣裤、戴好帽子口罩,贴
身衣袖、领不得外露。
2.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定期作细菌培养(包括空
气、洗过手、消毒后的物品)。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
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4.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湿物
品灭菌首先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先压力蒸汽灭菌法;油、膏等首先干热灭菌法;不耐热物品可选用化学灭菌法。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
小时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使用中的消毒剂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
次。
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7.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
毒,干燥保存。
氧气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8.两台手术之间应作好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前一台手术完
成后立即用高效消毒液擦拭手术床、物品表面、地面,每台手术前应提前30分钟开启动态消毒仪器至手术结束。
9.凡已消毒与未消毒的布类及敷料浆洗时,运送工具应分开使
用。
10.体温计用后须用消毒液浸泡。
11.各种医疗用品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已用过和未用
过的物品分开放置,有明确标记。
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过期重新灭菌,不得使用过期物品。
12.手术完成后,应彻底清洁手术间,并在清洁后用紫外线照
射消毒。
手术室物品管理制度
1.有专人全面负责物品的清领、报销、保管使用与维修。
2.贵重仪器有专人管理,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及使用登记按
要求存放。
3.电器每月清洁保养一次,防受潮或漏电,以免发生意外。
4.存放物品应分门别类按不同性质和要求,贴标签放置,并有
防蝇、防潮、防湿措施。
5.必须正确熟练掌握各类仪器、器械的使用性能及注意事项,
避免损坏。
6.物品损坏后应立即修理,以免影响治疗和抢救工作;若不能
继续使用的物品,应报损并及时补充。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或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密切观察受术对象,做好护理服务,防止受术病人撞伤、坠
床或麻醉意外。
3.各项物品、药品、器材应建账,详细登记,定期检查,及时
补充。
4.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对手术环境、物体表面及手术
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测及结果分析。
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1.所有手术器械必须建账造册,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清
点。
2.一般手术器械及手术器械包按手术比例配备。
3.贵重手术器械,做到用前登记,用后按要求处理、收藏时仔
细检查。
4.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保养。
手术室手术器械的保养和制作要求
1.初消毒:消毒液浸泡、用含酶洗涤剂清洗、蒸馏水冲洗、烘
干。
2.检查器械:检查烘干的器械是否完好,尖锐、持紧、轴转动
灵活、功能是否完善;若有不适用者立即更换。
3.上油:打开器械关节,将器械各部位、各面上油。
4.查对、整理器械:将各器械摆放整齐,照单清点品种数量。
5.打包:清点无误后,将器械按标准双层平胶布或一次性包布
包裹,放化学指示卡或生物指示剂。
6.标记:打包者将器械包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打包者
全名签于灭菌包标签上,并帖上化学指示胶带。
7.灭菌:器械包制作完成后,2小时灭菌。
妇科检查室工作制度
1.进入科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
2.保持室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
每天消毒一次。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
4.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5.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
6.已用过的处置用具要及时清理,进行消毒。
7.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有效期者须重新消毒。
8.清洁用具要专用,管理好诊断、治疗仪器,正确使用,及时
维护,保证正常使用。
病历书写制度
1.病历记录应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简练、准确、字
迹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倒填、剪贴,医生应签全名。
2.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无正式译名的病名以及药名等可以例
外,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3.病历的书写要简明扼要。
4.病历容书写力求详尽、整齐、准确,按规定的时间完成。
5.各种检查报告单应按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
应附于病历。
6.对转诊病员应负责填写转诊病历摘要。
7.按规定做好病历总结,及时整理归档。
B超室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爱护、保养、维修好
仪器设备,确保设备的良好性能。
2.保持B超室的清洁卫生。
3.B超室应设置警示标语,禁止采用超声技术做胎儿性别鉴定。
4.B超工作人员诊查时要严格操作规程,诊断结果应及时、准确,
规地填写检查报告单项目,并做好诊查记录。
5.建立健全 B超服务登记制度
检验室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检验
质量。
2.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做好登记,签名发出。
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
发现检验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3.检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材、容器,经清洗、干燥、灭菌
后放原处,污物及检查后标本妥善处理,防止污染。
4.采血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5.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各种仪器定位,定期检查试剂和校
对仪器灵敏度。
对剧毒、易燃、强酸等试剂和药品以及贵重仪器指定专人严加保管,定期检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治疗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各种处理必须按处方和医嘱执
行,患者自带药品,未经本乡所医生批准,不予注射或处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要洗手,操作时要穿上工作
服、戴工作帽及口罩,必要时戴手套,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3.凡需作过敏试验的药物,使用前必须询问过敏吏,作过敏试
验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密切观察反应;联合用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各种器材物品标签明确,分类定位存放,定期检查、消毒,
及时清领、补充。
5.无菌持物钳浸泡液(器材消毒液)定期更换。
6.用过的器械、物品要随时清理、清点,按消毒无菌常规处理。
消毒室工作制度
1.消毒室负责所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人员应熟悉有关的
消毒及灭菌操作技术,严格遵守工作程序,保证所供应的无菌器材及敷料达到灭菌效果。
2.例行供应的器材及敷料,应提前准备妥善,及时供应。
3.各种器材均应按性质分类,常规处理、包装、灭菌和保管。
回收、发出物品手续应清楚,有账可查,防止遗失及浪费。
4.金属器械每次清洗后应擦油,以免生锈损坏。
5.压力蒸气灭菌必须经常测定灭菌效果,以保证灭菌可靠。
6.各种灭菌的物品放置达1周,虽然未使用,亦须重新处理并
灭菌。
7.经常做好各种器械的检查、保管、登记工作。
康复室工作制度
1.保持康复室清洁、卫生,定期清扫、消毒,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室空气清新。
2.床单、被褥、枕套定期洗涤、凉晒。
3.康复室应备有各种科普知识宣传资料,有条件的应配备必要
的电教设备,以供服务对象在康复休息时参阅。
4.服务对象在康复室观察期间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服务对象在康复期间提出离开乡所的,需经所长批准并本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