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坪山区汤坑村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地下矿山现状测量技术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

深圳市坪山区汤坑村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地下矿山现状测量技术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

深圳市坪山区汤坑村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地下矿山现状测量技术设计计划书1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内容及实施单位1.1项目名称:深圳市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地下矿山现状测量1.2项目地点:深圳市坪山区汤坑村1.3项目内容:1、地面 1:500 地形测量;2、地下矿洞 1:500 现状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40 米);3、地下矿洞 1:500 现状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90 米);1.4实施单位: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2测区概况2.1测区位置我队受甲方委托 , 拟对深圳市鹏茜国家矿山公园地下矿山实施现状地形和断面测量。

鹏茜国家矿山公园(筹建),位于深圳市坪山区汤坑社区,是由深圳珠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 2007 年投资 5500 万元全面收购鹏茜矿业公司准备开发的旅游项目。

该矿是因开采大理石矿而形成的矿区遗迹,整个矿区分为地表层面、地下 40 米水平、地下 90 米水平共 3 个部分,地面工业广场占地面积约1.7 万平方米,地下可用空间超过 100 万立方米,冬暖夏凉,常年气温保持在 21-22 摄氏度之间,在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评审中,鹏茜矿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国家矿山公园”的资格,是深圳市稀有的旅游资源。

地下矿井范围北至金碧路,南至横坪公路,东至旭升鞋业公司,西到赤子香路,地下巷道长度约 10 公里。

地面范围北至金碧路,南至坪山河桥以南约 100 米,东至鹏茜矿业公司东面围墙外约 25 米,西到坪山育才中学围墙西南角,面积约 0.1 平方公里,详细测量范围见附图一。

深圳市鹏茜国家矿山公园位置如图一。

2.2地理概况测区内地面建筑物较多,植被稀少,南北和西面是市政公路,交通便利;地下有两个采矿层,有东西两个斜井相通,各层有独立的工作竖井,矿道走向较复杂,多支巷,不便于通视,作业难度较大。

巷道平坦,地面干爽,便于通行,主巷道大部分有可用的固定照明设备。

原有东西两个通风口,东通风口因铁爬梯损坏,已不能通行,除两个工作竖井外,仅有西通风口一个逃生口,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一3已有成果资料分析及利用测区内现有资料:1、深圳市国土和规划资源委员会提供的一级导线点I-256 、I-812和DGY1-281三个,二等水准点一个,点号为II横坪5,高程57.234米,经实地调查,其点位保存完好,可作为本次测量的首级控制的起算数据;2、深圳市国土和规划资源委员会提供的部分1:1000 地形图( 2006 年修测);3、甲方提供的1:1000 井开采平面两份( 1999 年和 2001 年)。

点料如下:点名X 坐标 (m)Y 坐标 (m)高程 H(m)I-25632798.973137581.96965.504I-81232607.164137424.12569.861DGY1-28133871.877140272.57156.307说明:平面系统为深圳市独立直角坐标系;高程系统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

(1)原有的井开采平面供控制网踏勘、、点等作用;(2)已知控制点核后作本次的起算数据。

4测量作业要求4.1作技准1、《工程量范》( GB 50026-2007);2、《城市量范》( CJJ8-99);3、《国家三、四等水准量范》(GB/T 12898―2009);4、《星定位城市量技范》( CJJ/T73-2010);5、《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式》(GB/T20257.1-2007 );6、《煤量程》(中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89);7、《成果量与收》(GB/T 24356―2009);8、《深圳市基技程》二○○○年十月;9、《作人安全范》( CH 1016―2008);10、本目合同。

4.2坐系及成格1、平面坐系深圳市独立坐系;2、高程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3、比例尺1:500, 等高距 0.5 米;4、地形分幅采用自由分幅法,号西南角坐加流水号, 1,2,3,⋯⋯成,流水号按照从北到南,从西到的序增,幅采用50cm×50cm准分幅。

5技术设计5.1地面控制测量5.1.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5.1.1.1一级导线的布设根据《煤矿测量规程》第 10 条的规定,由于矿区走向长度小于 5 公里,本次控制测量在矿区布设一条一级导线作为首级地面平面控制网,点号分别为I-01 ,I-02 ,I-03 和 I-04 共四个点(详见附图二:一级导线布点示意图),测量方法是利用 SZ-CORS系统,采用 GNSSRTK方法进行测量。

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T73-2010 )第 6.1.2 条的规定,一级 GNSS RTK平面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级 GNSS RTK平面测量技术要求表一相邻点间点位中误边长相对中流动站到单等级起算点等级基站间距离测回数距离 (m)差(cm)误差(km)一级≥5005≤ 1/20000--≥ 4注: 1、一级 GNSS控制点布设应采用网络RTK测量技术;2、网络 RTK测量可不受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3、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缩短至表中的2/3 ,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cm。

5.1.1.2选点、埋点利用 RTK测量方法布设控制点时,选点和埋石除按照《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应符合以下要求:1、点位选在地基稳固、视野开阔的位置,埋设混凝土桩标石或刻石(标石样式及埋设见附图三);2、视场四周障碍物的高度不大于15°;3、点位应远离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等干挠源;4、应保证至少与一个邻近点通视;控制点的埋设,在水泥路面,现场凿孔灌注混凝土埋设标志;在水泥铺装地面,则在地面上刻正方形方框,用冲击钻在中心位置钻孔,灌水泥沙浆埋设顶端刻有十字的铜标志,标志顶端露出地面3mm,在铺装地面上刻上点号,用红漆描写。

5.1.1.3观测方法测量使用美国天宝5800 接收机进行观测, GNSSRTK测量时,应符合如下规定:1、接收机天线必须安置在三脚架上或用三角支架固定,并严格整平,对中误差应小于 3mm;2、天线高量到毫米,测前、测后各测量一次,两次较差不应大于3mm,取其均值作为最终成果;3、开始作业前,至少在一个已知点上进行检核,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5cm;4、观测选择在卫星较好时段且卫星数不少于 5 颗、图形强度因子PDOP ≤6、卫星高度角≥ 15°时进行测量,流动站测量精度控制在±3cm内;5、测量时平面收敛阈值不超过2cm、垂直收敛阈值不超过3cm;6、每个点测量采用四测回,测回间隔时间≥60s,一测回完成后,重新进行初始化,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设为10 个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测量成果取四测回平均值;7、在观测过程中,使用手机或对讲机应远离接收机,遇雷雨天气时,应关机停测,卸下天线以免雷击;8、观测过程中应完整填写观测手薄;9、控制点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边长、角度检核,RTK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应符合表二的规定。

RTK平面控制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表二边长检核角度检核等级测距中误差 (mm)边长较差的相对测角中误差 ( 〞)角度较差 ( 〞)中误差一级15≤1/14000514 5.1.2地面高程控制测量地面一级导线点的高程,按四等水准进行联测,水准网布设为闭合环。

5.1.2.1四等水准测量网的布设本次水准测量,以 II 横坪 5 为起算点,对一级导线点 I-01 ,I-02,I-03和 I-04联测,最后闭合回 II 横坪 5,形成一个闭合环。

水准路线长度约 3 公里,符合四等水准路线布设时环线最大长度小于15 公里的规定。

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三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全中误差 Mw 差( mm)差( mm)偶然中误差 M≤± 5≤± 10≤± 20 L≤± 30 L i注: L 为闭合环长度; L i : 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 km为单位。

5.1.2.2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使用徕卡NA730 型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

观测前,对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均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应该符合《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

四等水准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视距,观测顺序为“后- 后- 前- 前”,采用单程测量路线。

测站设置及观测限差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技术要求表四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100≤3.0≤10.0三丝能读数基铺分划读数的差基铺分划两次高差的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3.0 5.0 5.05.1.2.3四等水准测量的平差计算四等水准测量成果应进行平差计算,计算方法采用概略平差法,同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成果取位应精确至1mm。

其计算小数位的取位应符合下表:水准测量的计算小数位的取位要求表五往( 返) 测距往( 返) 测距离各测站高差往( 返) 测高差往 ( 返 ) 测高差高程离总和( km)中数( km)(mm)总和( mm)中数( mm)(mm)0.010.10.10.111 5.2矿井联系测量矿井联系测量采用一井定向和钢丝导入高程的方式进行。

联系测量应至少独立进行两次,在互差不超过限差时,采用加权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成果。

根据《煤矿测量规程》第45 条和第 73 条的规定,联系测量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表:联系测量的主要精度要求表六联系测量限差项目精度要求备注类别由近井点推算的两次独立一井定向:井田一翼长度小于300 的小矿几何定向井,可适当放宽限差,但不得定向结果的互差2′超过 10′导入高程两次独立导入高程的互差<hh- 井筒深度80005.2.1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在联系测量前,在地面井口附近,先建立作为定向时与垂球线连接的点,即连接点,以及为向井下传递高程用的高程基点。

为了便于测量连接点,还应在井筒附近建立近井点,近井点可以作为高程基点用。

根据《煤矿测量规程》第50 条的规定,一级导线点可以作为近井点,本次测量采用一级导线点I-04 作为近井点。

5.2.1.1选点、埋点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选点和埋设应符合如下规定:1、点位应埋设在便于观测、保存的地方,并埋设标石(标石样式及埋设见附图三);2、近井点至井口的联测导线边数应不超过三条;3、高程基点不少于两个。

5.2.1.2近井点和高程基点测量1、由近井点向井口定向连接点连测时,布设测角中误差不超过±5″的闭合导线。

2、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观测。

5.2.2定向投点为了将地面坐标和高程传递到井下,必须先把连接地面控制点和井下控制点的连接点投点到井下相应的位置,即定向投点,投点方法采用单重稳定投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