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注意: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浆细胞(专一性):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能分泌抗体(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记忆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只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但不能将抗原消灭。

例1、以下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A)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 D.①⑤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位于体液和外分泌液中)a、抗体:(a)、概念: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注意:来源:浆细胞作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本质:球蛋白特性:专一性(b)、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注意: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正常体液免疫中的抗体的比较:(c)、功能:抗体的功能主要是与抗原(包括某些蛋白质和抗原性细胞等)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失活或不能扩散。

(但抗体也具有抗原性和可能对机体造成病理性损害的作用)注意:抗原:(比较抗原、病原体、异物)I、抗原的概念:凡是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抗原性能: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10000的活性物质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特定的化学基团如糖蛋白、病毒外壳),某些非生物无抗原决定簇,所以不能成其为抗原。

(抗原与抗体两个词同时存在)b、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等,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起一定的作用,能整体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能促进T、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临床上常作为抗病毒的药物,本身没有杀灭病毒的作用,是通过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抗病毒。

c、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水解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中的粘多糖,具有杀菌、消炎作用等。

例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C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必修3P38)知识点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特异性免疫的过程:(1)体液免疫:(感应、反应和效应阶段)(必修3P37→图2-15)少数直接刺激产生抗体+抗原迅速增殖分化记忆细胞再次入侵▲: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最后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例7、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2)细胞免疫:(感应、反应和效应阶段)(必修3P37→图2-16)淋巴因子(也可参与体液免疫)产生与靶细胞密切接触,T细胞激活体内溶酶体酶活性,使靶细胞裂解而死亡记忆细胞▲1:记忆细胞:可由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寿命有长有短,总体上比相应的抗体寿命长,具有记忆、识别、快速增殖分化的特性。

▲2:二次免疫: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引起机体中的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特点:反应更快、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例8、先后将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曲线表明(C ) A.小鼠对抗原A较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反应比初次更强烈、更迅速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配合。

①对于外毒素(主要是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扩散,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由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由体液免疫中抗体与之结合而沉淀。

③若细胞免疫不存在时,体液免疫也将大部分丧失。

知识点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高,识别范围扩大,属于体液免疫反应)①概念:(必修3P38)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叫做过敏原。

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羽毛、棉絮等。

(必修3P38)★:过敏原和抗原:a、过敏原具有免疫原性和个体差异,不具有反应原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且不具有个体差异。

b、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抗原一次就反应,过敏原二次后才会反应。

②特点:a、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的严重损伤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③机理: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性胃炎)(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例10、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A.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过敏反应一般会严重损伤组织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例1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2)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高,自我稳定功能异常;必修3P38)①概念: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物质进行攻击而引起,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②机理: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③举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3)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过低,防疫、免疫监视功能异常)①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②机理:免疫功能先天不足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③举例: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必修3P36→资料分析;必修3P41→科学、技术、社会)例12、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D.HIV主要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2、免疫学应用:(1)免疫预防:指通过预防接种,把疫苗(或免疫血清)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注意:①计划免疫(预防接种):a、主动免疫:接种疫苗(包括杀死或减毒的细胞或物质)b、被动免疫:注射免疫血清(内含特定抗体)或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物质。

②疫苗(基因疫苗):指已灭活的抗原或抗原的一部分,具有免疫原性但一般不具有反应原性。

③通过预防接种(计划免疫),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2)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对病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免疫细胞等,调整人的免疫力,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检测体内抗原:(必修3P39→第二段)(4)器官移植:(必修3P39→第三段和P40→第一段)例(2013全国卷理综卷大纲版第3题)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D)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Ks5u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