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与后天

先天与后天

先天与后天:人的大脑与心灵摘要:先天和后天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的争论从未平息,这个问题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的答案能够帮助人来更好地认识自身,并且指导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深入地思考,以及查阅有关示例,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我对基因与环境以及人的行为活动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更加了解了自己。

一个问题只能有是与不是两个答案吗?先天与后天在人类的毕生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先天与后天共同影响人的行为,同时两者相辅相成,交互发展。

关键词: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交互影响毕生发展矛盾先天与后天的历史渊源中国道家有言云:“先天者,一无而涵万有,可生后天之天地万物,无中生有也。

后天者,则具形质,以有化有也。

先天为体,而后天为用也。

先天虚无,而为后天之本;后天至实,乃从先天而出。

”何为先天基因?先天基因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以个体的意志所转移的本源。

先天基因产生于卵子和精子的融合碰撞,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先天基因也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先天基因于个体意识尚未诞生之时,编码人体的大脑,器官,形体以及初始的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后天的发展做一系列的准备。

而后天环境则是指从个体诞生伊始对人类行为,思想和意识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的任何事物。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后天环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虽然先天基因能够限制后天环境的影响,先天是后天的发展基础;然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后天环境也慢慢地改变了人类的基因,因而才形成了目前所知的人类。

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之争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这个涉及了人类自身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问题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指导性意义。

在漫长的争论历程中,有几个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高尔顿和霍尔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但是遗传决定论过分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洛克和斯金纳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就类似于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受外在原因(环境)的影响,其特别强调环境因素决定个体行为,属于唯物论的观点,对于之后的行为主义有深远的影响,有些观点激进的学者甚至强调人就如同一张白纸,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即可改变其未来的人格与成就。

与内在原因(生理与遗传)为两个极端的观点。

无论是遗传决定论还是环境决定论都过分地强调了先天与后天中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在人类的毕生发展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事无绝对,一个问题并不是只有是与不是两个答案。

每个只要有意识的人都会明白人类是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相互交织的产物,并且同时先天基因构造了人类发展的蓝图,而后天环境则决定了人的成长方向,但是同时后天环境必须依赖于先天基因,而先天基因又必须依靠后天环境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分别影响着人类的不同层面,而两者之间又相互交织,互相影响。

先天基因既是后天环境的基础,也是后天环境的结晶。

先天基因——人类的大脑正如高尔顿所说认知发展是有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早期由于生物技术还不发达之时,对于人类的研究还不发达仅仅限于个体水平,即使是这样,先天的区别还是异常明显的。

一位皇家地理学会的高层弗朗西斯.高尔顿于1864年点燃了一场更大的争论:先天与后天。

高尔顿为了证明先天基因的绝对性,他企图藉由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的研究来证实遗传的影响力。

他首先发表了《遗传的天才》,此书中他描述了许多著名人物的家谱,从而断言才能是以家族的方式遗传的。

但是遭到了康多尔的严厉抨击,从而刺激高尔顿做出更严谨的实验,他通过写信给35对同卵双胞胎和22对异卵双胞胎收集他们的差异和相似的轶闻趣事。

并得出了实验结论那些一出生就彼此相似的双胞胎在他们的毕生生活中都具有很多相似,不仅是在长相上,而且在疾病,个性和兴趣方面也是如此。

有一对双胞胎在同样的年纪在同样的牙齿上出现了严重的牙痛。

另一对分别住在英国的两端,他们在同样的时间买了同样的一组香槟玻璃酒杯作为礼物送给对方。

而与此相反的却是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异卵双胞胎之间的不同与日俱增。

然而高尔顿的这个实验漏洞还是颇多,它不是实验的证具,只是受试者自己的报告,样本群很少,因果推论有循环之嫌。

即使这个结论不是很完善,在当时的说服力也是很高。

然而由于生物学的发展,人类个体的研究达到了基因水平,从而基因对个体的决定作用被更加的强化,即使连后天论者一直强调的性格也被发现与基因有关。

以位于第11号染色体,制造一种被称为脑源性神经营养素或BDNF的蛋白的短基因为例。

这个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制造出一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这个蛋白促进神经元的发展及其他许多工作。

然而有于基因多样性,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翻译的氨基酸也会有不同,人类中四分之三的第192个碱基对是G-C,余下的则是A-T,从而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蛋氨酸。

通过对密歇根州特库姆塞的257个家庭的特征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在神经敏感症的6个方面中的四个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有两个蛋氨酸的人在神经敏感方面要显著地弱于有一个蛋氨酸一个缬氨酸的人,而后者又要显著地弱于有两个缬氨酸的人。

从而基因对人类的修饰已经不仅仅限于生理基础上的了,而已达致心理层面了。

基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已无需再强调,但是人类不是基因的堆砌物,基因影响的只是人类的一些方面,无论是在个体还是基因层面上,先天遗传都对个体的基本初始状态起到一个塑形的作用。

不管是双胞胎研究还是基因影响性格的调查,它们都是在同一文化领域甚至同一地域内的研究,虽然生活环境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的外在环境都至少在相同或接近的意识和文化领域之内。

通过对基因的可塑性的深入研究发现,基因塑造的是人类的一些最基本,最本质的,与生俱来的,发展性很小的固定因素,比如双胞胎的体形,一些养成习惯,生理机能等,甚至是在特库姆塞地区人的性格,因为环境和文化的相对交流封闭,它们的性格的可变性也大大降低。

基因就如人的大脑一般,在个体还未脱离子宫之时,便疯狂的迅速成长,壮大,构建好人的基本形态,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并具有了一些对外在世界的基本原则的构建,以及对个体毕生发展的蓝图绘制。

然而在个体出生之后,基因对人类在发展方面的特质会影响的越来越小,因为基因自身很少会改变的,就如同人的大脑一般,基因就是人类一生发展的中枢系统,指出路在哪里,然而这条路该如何去走,需要基因对外界环境改变的映射来指向,而不是基因所能指向的。

由于先天遗传的低可塑性,造成了基因所决定的都是人类的一些基本特质,而其他一些最初由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影响的人的生理心理方面,则是需要依靠外界环境的调控而发生的,是外界环境的应激物。

由于外界环境的不定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论述也逐渐被指出有限制性,从而可见基因的蓝图设计仅是一个宏观的方向性,而不能成定论,正如在地球上一直沿着同一方向走就能将走遍整个地球。

所以先天基因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于人类自身的低发展性,最基础的,最本质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方面,是人类毕生发展的基础,先天基因不同,只能说明起点的位置不同,但是最后能走多远,走向哪里,则是一片空白。

后天环境——人类的心灵先天基因指出了路在哪里,而这条路该如何去走呢?则由后天环境来接手引导,同时后天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填补了发展路上的空白。

由于大多数人所生活的环境均为人类社会,所以,后天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然而在1798年,在法国的阿韦龙村附近一个有动物抚养长大的野孩子:维克多出现了。

维克多是一个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孩子。

他从小被罪恶地抛弃在一个森林中.企图暗杀他的人以为他已经丧命,殊不知他竟被自然方式救活了。

他赤身裸体,孤独地在荒野中幸存了多年,直到被猎人抓获,才进入巴黎的文明生活。

他遍体的累累伤痕,显示出他曾经和野兽搏斗的悲惨的童年生活。

由于维克多被发现时已经12岁了,在他生命的前12年的非人类生活,已经使他丧失了先天基因编码给他的语言能力,成为了哑巴,从不开口发生。

经平纳尔诊断,他的智力几乎为零,而且也不再可能接受智力教育。

但是年轻的医生马克.依托没有放弃他,依托通过展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先满足维克多的自然的野性需求来达到文明,维克多渐渐地变得有感情,举止得体。

但是五年之后,维克多的进步就停止了。

阿维龙野孩的事例说明了即使是一些先天基因已经编码的能力,但是如果不经过后天环境的发展和引导,那么便会无法得到展现和使用;然而即使在人类正常的发展阶段之后,将维克多带入人类社会,也会发现它更多地享受自然的野性,而对社会文明的抵触和厌恶。

在对维克多进行耐心的文明教化之后,他逐渐的变得有人类的情感和得体行为则充分说明了人类的行为举止以及感情性格等在变幻的环境之中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并且由于早期的环境与基因设定的蓝图不符合,导致基因对个体的发展计划混乱,从而维克多的智力水平及人类习性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初级发展,这就是先天基因为人类适应社会和生存所先天生成的能力,只能说这些人类社会的能力之前一直被维克多的野生生活所压抑,而在人类社会之中又缓慢地恢复了,但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与基因设定的矛盾与时间差,从而维克多的心智水平只能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上。

哈利.哈洛曾经为了检验碗柜理论,他将刚出生的短尾猿与母猿分开,放在已经有两个人造“母猴”在内的笼子里:一只母猴是用金属网做的,另外一只母猴是绒布做的。

结论说明了幼猿紧紧地搂着绒布做的母亲,很少会和金属网做的母亲在一起,尽管只有金属网做的母亲供奶。

碗柜理论说明了后天环境是对先天基因的发展和继承,如果在先天基因设定的理想环境和后天发展的环境中选择,那么根据先天设定,人类会倾向于理想环境,即使后天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然而如果当后天环境的变化相当剧烈,那么人类就不得不去打破基因的界定即使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是人类只要付出努力,便没有什么困难。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历史上都不乏那些后天成名的人。

如亚伯拉罕.林肯1892年生于肯塔基州南部的小木屋里,30岁以前的林肯都没有任何突出成就,然而在1846年他成功当选为议员,之前林肯没有在任何方面表现出优秀天赋,但是从小的家庭环境是林肯拥有极好的人品,这是林肯成功的原因。

人类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上,通过自身努力打破基因蓝图的规定数不胜数。

后天环境的多变性赋予人类的就是面对困难时无穷的潜力。

后天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不定变量,同先天基因一样,后天环境也很难由人控制,因为自然地不定性太强。

虽然后天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一个人,但是正如生物遗传学上说,如果编码某一特定蛋白质的基因不存在,那么即使环境作用再强,也无法产生该特异性蛋白质,即使现代生物工程很发达,也难以突破物种的界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