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管廊专项施工方案

电力管廊专项施工方案

电力管廊专项施工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三新路(东农大路—凤起东路)地下电力管廊工程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审定:杭州供水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12月8日目录附:1、场地地质勘察报告(勘探点平面图、土质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汇总);2、基坑围护设计平面图、局部纵断面(含支撑布置);3、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监测平面图等;4、基坑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含周边环境关系等);5、基坑围护设计论证专家意见及设计修改回复。

第一章编制依据根据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的三新路(东农大路—凤起东路)地下电力管廊工程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施工承包合同的所列要求,在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杭州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参考意见”编制本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主要涉及文件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2、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三新路高压电力管廊工程基坑围护设计(专家论证后修改稿)”,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杭州市三新路、昙花庵路电力管廊工程土建施工图”。

3、我单位拥有的技术能力、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以及从事深基坑的实践经验。

4、我单位制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程序文件。

5、通过现场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有关资料。

二、工程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2、《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支护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10、住建部发布的建质(2009)87号文及其它现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总体情况拟建三新路电力管廊工程位于杭州市江干区。

三新路电力管廊工程南起凤起东路,北至景芳路与东农大路交叉口,桩号为0+040~0+328.4m,全长288.4m,分顶管井连接段、管廊标准段及端部井,均采用大开挖施工。

标准段管廊断面外尺寸为5.45m×3.0m,管廊底从设计三新路道路横向低点起算埋深~8.10m,顶管井连接段为渐变段,埋深~6.20m,设计三新路道路机动车道横向最低点的设计高程5.49m~6.49m,原地面高程~6.60m,因此标准段及端部井的挖深为~8.42m,顶管井连接段挖深~10.20m。

基坑等级为一级~二级。

2、参建单位建设单位: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施工单位:杭州供水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杭州三方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二、周围环境及场地条件三新路电力管廊南接凤起东路,电力管廊距凤起东路约20m。

拟建三新路在桩号K0+040~K0+253已完成φ1800雨水管和φ2000污水管,管底高程分别为和,管线未开始使用;桩号K0+184~K0+325已施工完电力沟,埋深。

顶管井连接段西侧为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混5,浅基础),离电力管廊外边线约为。

电力管廊东侧桩号K0+190~K0+300为甲鱼养殖场和荷花池,池底高程均约为。

本工程场地内有一围墙、临时施工道路和架空电力线;其余均为空地或菜地。

东侧道路红线外6m可借地使用。

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地基土特征①1杂填土:褐黄、褐灰色,湿~饱和,松散,含碎砾石、砖块约35~65%,其余由粉性土填充。

直径一般为3~6cm,最大大于9cm。

层厚~,局部缺失。

①2素填土:灰黄,灰色,湿~饱和,松散,含少量碎砾及植物根茎,砂(粘)质粉土性。

厚度~,局部缺失。

①3淤泥:灰黑色、流塑,有臭味,含较多有机质。

局部分布于鱼塘底部。

厚度~。

②1粉质粘土:灰黄色,湿,稍密,含少量腐殖质和云母碎屑,干强度低,无韧性,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

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实测贯标平均锤击数N=击,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工程性能一般。

局部缺失,层顶标高~,厚度0~。

②2砂质粉土:灰色,湿,中密,含云母碎片、偶见少量贝壳碎片。

干强度低,无韧性,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

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实测贯标平均锤击数N=击,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

厂区均布,层顶标高~,厚度~。

②3砂质粉土:灰色,湿,中密,含少量腐殖质和贝壳碎屑。

干强度低,无韧性,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

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实测贯标平均锤击数N=击,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

厂区均布,层顶标高~,厚度~。

②4粉砂:灰色,湿,中密,含少量云母和贝壳碎屑。

干强度低,无韧性,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

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实测贯标平均锤击数N=击,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

全区分布,层顶标高~,厚度~。

②5砂质粉土:灰色,湿~很湿,中密,含少量云母和贝壳碎屑。

干强度低,无韧性,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

贯标平均锤击数N=击,属中等偏低压缩性。

层顶标高~,厚度~。

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

该层未揭穿,属高压缩性土层,工程性能差。

2、地下水沿线场地内主要分布二层地下水,上层地下水性质属潜水,下层地下水性质属松散空隙型承压水。

场地内浅部地下水属孔隙型潜水类型,主要赋存在上部②1~②5层砂质粉土、粉砂层中,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

详勘期间在勘探孔内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绝对标高为~。

3、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地基土物理力学数据统计汇总及设计参数建议值表”附后。

四、基坑围护专家论证意见及设计回复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及设计回复意见(附后)。

五、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电力管廊基坑支护有:放坡、降水形式、拉森钢板桩+钢管支撑等七种组合方式,拉森钢板桩围檩用H型钢400×400×13×21H型钢,钢板桩支护的支撑用φ325×8钢管支撑。

具体如下:2、设计方案的施工要求(1)、设计参数均布荷载20kPa,房屋荷载15kPa/层,施工通道荷载30kPa,桩号0+80以南东侧荷载不得大于15kPa。

(2)、护面①护面喷射砼厚度为80cm,强度等级为C20,砼配合比宜按试验确定,雨季施工加2~5%速凝剂。

②钢筋网为φ@250×250,钢筋应双向搭焊接,锚固头采用双面焊接,锚筋水平间距2.0m。

(3)、钢板桩①钢板桩采用U型拉森式钢板桩,型号SP-Ⅵ400×170×,材质为Q235钢。

②钢板桩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垂直偏差不大于1%,须采用液压打拔机打拔。

③钢板桩须密排扣打。

④钢板桩使用前,须进行拉伸、弯曲试验,均须满足相关要求。

⑤插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型钢顶标高:允许偏差±50mm; b)型钢垂直度:允许偏差1/200 。

⑥型钢平面位置:平行于基坑边线允许偏差50mm,垂直于基坑边线允许偏差10mm; d)形心转角:≤3°。

⑦江干分局边钢板桩拔除后,应及时注浆填充。

(4)、围檩、支撑①拉森钢板桩围檩用H型钢400×400×13×21H型钢,钢板桩支护的支撑用φ325×8钢管支撑;②施工基础垫层时,应同时用C15毛石砼浇捣填实底板与支护板桩之间的空隙;③为便于回收,减小板桩上拔时的阻力,在板桩与底板砼之间采取减阻措施。

(5)、土方开挖①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围护设计方案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同时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建质[2009]87号文件要求组织论证。

②土方开挖前,应确保离基坑外边线倍挖深范围内平整后的场地标高不高于设计标高,同时应复核周边构筑物离管廊边线的距离,若与设计有出入,应及时通知,以便修改。

③管廊底标高沿道路变化,实际开挖深度应结合沿线管廊结构施工图进行,土方开挖原则上应分区分段进行,挖土次序严格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进行分区开挖,挖土应分块、分层、对称进行,分块宽度不宜大于25,分层厚度不大于2.0m。

Ⅰ、挖土机械不得压在支撑上,运土车通道不得经过支撑。

Ⅱ、坑底最后30cm土方宜人工开挖,严禁超挖,应尽量减少对坑底土的扰动;挖土至坑底24小时内须施工完成素混凝土垫层;并应抓紧施工管廊。

Ⅲ、采用机械挖土方式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和围护桩。

Ⅳ、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信息及时与有关各方进行协商调整挖土顺序。

Ⅴ、不同剖面交接处,应按照对基坑有利原则协调交接处的土方开挖。

④出土方向不得布置在拉森钢板桩两侧,以及管廊渐变段范围。

⑤施工通道应距围护坡顶线12m外。

⑥纵向土方开挖坡度不得小于1:。

⑦电力管廊底沿线挖深以结施图纸为准。

(6)、降排水①基坑边及坑内设管井进行降水。

②管井成孔直径800,采用直径300加筋箍波纹管,应确保砂滤层施工质量,做到出水常清,应确保砂滤层施工质量,做到出水常清孔口用黄泥封口,降水启动后不得中断,为防止停电影响,现场必须有备用电源,以保证井点连续工作,且必须有专人值守。

③降水时,开挖前应进行现场降水试验,设计将根据降水试验结果对原设计做适当调整.④根据出水量大小时,可适当增加或减少管井或井点。

⑤挖土施工过程应保持坑内降水,确保地下水在开挖面下0.5m。

⑥地面上设400×400的排水沟,间隔30m设1000×500×500的沉淀池。

⑦根据施工缝分段开挖原则,待电力管廊及回填施工完毕,停抽该段管井或井点。

(7)、支撑拆除①施工管廊侧壁时,应同时用C15毛石砼浇捣填实底板砖胎模与围护桩之间的空隙(须清除桩侧面的浮土)。

②围护剖面设一道支撑的,待管廊施工完毕,土方密实回填至支撑标高时才可拆除支撑。

③围护剖面设二道支撑的,待底板砼强度、传力带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管廊施工完后待土方密实回填至第二道支撑标高时才可拆除第二道支撑,待土方密实回填至第一道支撑标高时才可拆除第一道支撑。

(8)、回填土要求①回填土材料应用砂性土。

填土中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有机质。

②现场挖出的淤泥、粉砂、杂填土、及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植土不能作为回填土,其余的土可用作回填用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