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游戏一物多玩的园本教研方
案
民间体育游戏“一物多玩”的园本教研
莘县实验幼儿园王会
指导思想
《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多样的体育器械是幼儿户外活动的有力保障,经过玩“一物多玩”体育活动,不但促进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挖掘了幼儿的运动潜能,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研活动时间: 12月9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活动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王会
参加对象:商瑞华、梁俊霞、郭丽娟、王庆庆、刘海秀、王会、王娟、黄丽霞、姚亚菲
主持人: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反映出的的状况是不喜欢,不想玩,她们更愿意自己玩,这让老师倍感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我们进行了学习研讨和反思。
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教师虽然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但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老师的意愿为主,
以老师的预设为主线,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幼儿基本上是跟随教师被动的活动,这样,幼儿便失去了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小主人,把主动权交给她们,让她们自主的学习,乐意学习。
于是,我园就户外活动中的“一物多玩”进行了一次园本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首先组织教师进行了相互交流研讨的形式,我们确立了以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研形式。
1、活动实录:
商瑞华:我认为“一物多玩”能够利用有限的材料实现对幼儿多种动作的发展训练,根据幼儿的年龄增长、动作发展或者个人的运动水平进步,能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
毕彩霞:组织幼儿一物多玩活动“玩”是关键。
这里的玩是多种形式的,包括自由玩、小组玩、集体玩、亲子玩等。
姚亚菲:“一物多玩”活动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途径之一。
充分的探索,是实现“一物多玩”活动的保障,做到活动不受干扰,不受约束,不走过场。
只要她们能够开心主动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教师就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因为“与众不同”是创造,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的创造,同样也是创造。
王庆庆:教师在组织户外游戏一物多玩时,重点放在“物”和“玩”上,即“器材”和“组织”上。
针对材料单一、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玩法单一几个问题,应改进的指导策略。
刘海秀:经过“一物多玩”,原本单一的运动器械和材料发挥了更大的运动价值,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着探索的快乐。
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一物多玩”不但是同中求异的过程,也是动思结合的过程。
王娟:个人认为幼儿在“一物多玩”中的运动能力、水平除了与幼儿个体差异、运动材料有关,更与我们教师的指导有关,我们老师要用心观察,适时介入,要经过观察捕捉到幼儿富有创意的、有推广价值的玩法和做法,另外对于能力弱、活动中不太主动的幼儿,教师必要时能够带着孩子一起玩,逐步帮助她们获取成功经验,
黄丽霞:为了更好地开发“一物多玩”,首先,教师要激发幼儿对运动材料的兴趣,使幼儿既喜欢玩,又乐于探索。
其次,为幼儿自主选择与积极探索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郭丽娟: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细心观察并耐心等待。
不能总是在一个幼儿身边转来转去,干扰幼儿;更不能问一些缺少建设性的问题,打断幼儿。
梁俊霞:一物多玩的体育游戏,是一种融身体锻炼、智慧教育为一体的体育活动。
它对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幼儿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散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瑞华:只有适合幼儿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整思路,制定适合孩子的新游戏,以便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展。
王会:活动中教师往往强调让幼儿“自己试一试”,而忽视同伴间的合作探究。
独立性是创造性人格特征,而合作探究在创造活动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庆庆: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活动的指挥棒,教师对“与众不同”的孩子以强烈的反馈,久而久之,幼儿的创造行为变得似乎更多的是为了迎合权威的愿望,从而获得权威的夸奖,探索缺乏内部动机。
郭丽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常常忽视或放弃一些常见的物质资源,而花钱去给孩子添置各类益智玩具、运动器械。
其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报纸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能够被轻易地改造成任意的形状,因而它成为幼儿运动的体育器械提供了可能。
在这里我谈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一物多玩“体育活动《报纸游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