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省小学音乐教师招聘测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音乐术语“ritardando”的中文意思是()A.渐慢B.慢板C.连奏D.渐弱2、昆曲《牡丹亭》的剧作家是()A.梅兰芳B.梁辰鱼C.顾尘D.汤显祖3、合唱各声部在音高关系上的准确、协调指的是()A.合唱的效果B.合唱的和谐C.合唱的音色D.合唱的音准4、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条件前提是()A.创造B.兴趣C.想象D.体验5、古筝曲《渔舟唱晚》的作曲家是()A.华彦钧B.关铭C.娄树华D.刘天华6、依据文学、绘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称为()A.交响乐B.交响童话C.叙事曲D.幻想曲7、下列属于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的音乐作品是()A.《黄河》B.《练兵》C.《春游》D.《留别》8、属于关系大小调的是()A.C-dB.A-fC.G-eD.B-b9、根植于民间文化文学、舞蹈、杂技、表演和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A.曲艺B.舞剧C.戏剧D.戏曲10、《糖果仙子舞曲》选自芭蕾舞剧()A.《天鹅湖》B.《胡桃夹子》C.《红色娘子军》D.《白毛女》11、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作曲家是()A.小约翰·施特劳斯B.老约翰·施特劳斯C.约翰·施特劳斯D.卡巴列夫斯基12、旋律进行中,曲子由于音高的变化而形成上、下起伏的线条称为()A.节奏B.旋律线C.节拍D.调式13、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指的是课程内容的()A.感受与欣赏领域B.创造领域C.表现领域D.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14、艺术功能主要指的是()A.艺术实践B.审美认知作用C.艺术创造D.艺术鉴赏15、《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作曲家是()A.德沃夏克B.柴可夫斯基C.李斯特D.海顿二、填空题16、周代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丝、木、匏、竹,称为“八音”。
17、昆曲的曲调类型分为:散曲、和。
18、京剧的乐队中管弦乐部分叫做,打击乐部分叫做。
19、巴洛克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和。
20、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21、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的人文内涵的认知是。
22、以文字或标题来阐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是。
23、在日常教学中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的评价称为。
24、用主题与若干个主题的变化反复所构成的乐曲,这种乐曲的结构形式叫做。
25、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以情感人”、和的特点。
26、著名的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形成于朝。
27、戏曲音乐唱腔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和。
28、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三个部分。
三、简答题29、默唱下列旋律,并作答(1)21=C4曲名《》(2)21=b E4曲名《》体裁:30、依据主题音调类型,在答题卡上抄写旋律,为旋律划分乐节并填上歌词。
21=F431、简述下列旋律的创作手法。
21=C432、分析下列乐曲中的转调。
转,转调关系:。
33、写出《龙船调》的曲式结构图四、案例分析题34、材料:歌曲《动物说话》A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动物说话》,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的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睦相处;(2)通过节奏听辨与模仿,进一步掌握XX与X两种音符的时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
B教学目标:(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动物说话》,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睦相处;(2)学习并掌握XX与X的节奏,尝试运行简单节奏练习。
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简述这两个教学目标设计的区别。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欣赏《瑶族舞曲》教学中,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欣赏教学演奏。
教师根据乐曲特点为不同段落设计不同的伴奏音型,伴奏音既充分显示音乐风格,也非常简单,随着音乐变化,打击乐器随音乐不断变化,在生生合作过程中,有的说:“老师,他不敲!”有的说:“他乱敲,这不是他演奏的”,还有说:“他敲的声音很大声,我们听不见音乐了!”问题:(1)针对学生评价,简述教师应如何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在合奏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36、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理解,充分挖掘作品中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感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不断提高音乐技能,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善于运用生动活泼形式教学,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中,让学生在艺术中获得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问题:(1)根据这段文字内容,简述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音乐教学中应如何体现这一指导思想?五、综合应用题37、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对案例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谱例小学高年级唱歌教学《堆雪人》材料二:教学案例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略)2.导入新课(1)教师:一年几个季节呢?学生:春夏秋冬。
教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学生:春,是……,夏,是……,秋,是……,冬,是……。
教师:是呀,一年四季各有特色,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冬天——堆雪人,打雪仗!(2)音乐旋律《堆雪人》3.综合练习根据老师的柯尔文手势进行四声部循环呼吸练习谱例1(1)(2)4.视唱练习学生分两组,随老师手势(右手代表第一声部,左手第二部分)唱下面谱例谱例2(1)教师手势指挥;(2)学生分两个声部唱曲谱并体会合声;(3)学生分声部按节奏视唱曲谱;(4)分析两声部之间关系,两声部各音之间差三度;(5)尝试为下面旋律配置二声部,并视唱。
谱例3教师:刚才我们视唱旋律有印象吗?学生:好像是音乐律动的旋律。
教师: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歌曲《堆雪人》。
教师简介歌曲,歌曲为美术片《雪孩子》的插曲,简介词、曲作者。
5.学唱歌曲(1)每四人一组轻声视唱歌曲,分析歌曲,分析歌曲旋律哪几句已经学过(二声部),引导学生分析前四句旋律创作手法——模进,提示学生画出旋律并按照高→低走向和切分节奏。
(2)让学生分析出音乐的情绪(3)随伴奏唱全曲,学生分析分为几部分,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4)学唱歌词6.创作表演学生分组用不同形式展示全体成果(1)歌表演随教师伴奏,学生边唱边表演和动作造型(2)绘画学生根据意境发挥想象、创作(3)编创歌词学生唱自己创作的词(4)编创音乐剧《雪孩子》先放歌曲《堆雪人》一段,请一位学生讲雪孩子故事,各饰演一个角色,在《雪孩子》音乐背景中开始表演。
一天,大森林中兔妈妈到外面挖萝卜,让兔宝宝一个人在家玩,兔宝宝感到无聊孤单,这时雪孩子开口说话了:“兔宝宝,我陪你玩吧!”它们成了要好的朋友,兔宝宝累了,回到家里休息,雪孩子守候在门口,不一会儿,小鸟大叫起来:“兔宝宝家里着火了”。
雪孩子不顾鸟儿的阻拦,跑入火海,救出兔宝宝,而在火海中融化了。
7.小结(略)问题:(1)从歌唱教学的角度,分析并举例写出本教学案例的教学特点。
(2)分析第6点创作表演环节,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选A。
【解析】ritardando意为“渐慢的”,简写rit.。
慢板是Lento;连奏是legato(Leg.);渐弱Diminuendo (dim.)2、选D。
【解析】昆剧《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剧中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3、选B。
【解析】合唱的“和谐”是指合唱各声部在音高关系上的准确、协调。
4、选B。
【解析】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5、选C。
【解析】《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作曲的一首著名古筝独奏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的百花园中也占居一席之地,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
6、选B。
【解析】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
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较自由。
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这些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
所谓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讲述一个童话,其实是一种与交响诗类似的音乐体裁,只是它的内容是童话。
7、选A。
【解析】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上海人。
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
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1902年4月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
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
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8、选C。
【解析】关系大小调中,大调与小调的主音成小三度关系,故本题选C。
9、选D。
【解析】戏曲是一种根植与民间文化,集音乐、文学、舞蹈、杂技、表演和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以剧本为主体,以音乐和表演为中心,表现形式为唱、念、做、打。
10、选B。
【解析】《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编写的一个芭蕾舞剧。
原作为E·T·A·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后来根据大仲马改编的版本加谱了芭蕾舞的音乐,成为现时的所见的版本。
它是圣诞节的传统节目,老少都宜,而且历演长久。
《糖果仙子舞曲》是里面的插曲,这首曲子非常特别,因为柴可夫斯基应用了音色亮丽的钢片琴做为本曲的主角,这个乐器是第一次被运用于音乐作品中,那轻巧的声音,就像美丽的糖梅仙子纤细的身影,愉快的跳着舞,编织出梦幻般的世界,带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11、选B。
【解析】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
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
拉德斯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