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组 风险管理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第三组 风险管理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 专业自保公司是由非保险企业建立的保险公司, 主要向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保险。母公司及其 下属企业通过向自己的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把不 可免税的损失准备金变成可以免税的保险费。
利用合同的筹资措施
• 利用合同,在发生损失时由他人提供补偿损失的 资金。 • 方式一:订立保证合同
其中:合同保证对合同中履行义务的一方履行的保证,以免在其不 履行义务时使合同中的另一方遭受损失。忠诚保证是保证当被保证人 发生不诚实行为,致使另一方遭受损失时,由保证人负赔偿责任。
生长 环境
人的 过失
人为 或机 械危 险因 素
事故
人身 伤害 或财 产损 失
亨里奇得出:
• 对损失控制负责的人必须对所有五个因素都予以 关注,但主要精力应该集中在事故以及事故的直 接原因。事故之前的因素是最要重视的。如果这 第三块骨牌可以被移去,连锁反应就会中断,即 使前两块骨牌倒下了,损失也不会发生。
返回
专用基金
•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风险单位数量有限,特别是 一些重大的损失,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发生一 次。每年的预算资金常常是不足以补偿的,这时 候可以采取基金的形式,企业每年从现金流量中 提取一定的资金,逐年积累,形成意外损失补偿 的专用基金。 • 特点:专用基金是跨年度的。
返回
专业自保公司
损失控制方法
控制损失的途径主要由两个:
改变损失频率
风险避免
改变损失程度
风险减缓
• 风险避免
从技术上讲,当决策不让风险发生时,就是采用了风险避免的 应对措施。
风险避免的措施是指通过避免任何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来避免风
险。 但是由于风险避免是一个消极的方法,使企业在很多情况下都 无所作为,无法实现基本的目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风险避免 是对付风险的最后一种办法。
• 方式二:购买保险
购买保险作为利用合同的筹资措施的另一种方式。企业通过向商业 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双方通过保险合同形成合同关系。一旦被保险企 业的财产或责任发生保险责任范围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赔偿损失。
保险
• 保险的定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 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 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 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 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当给付保险金责 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返回
能量释放理论
能量释放理论是由小威廉·哈顿博士提出的。哈 顿没有关注人的行为,而是把事故作为一种物理 工程问题。人或财产都可以看做结构物,他们在 解体之前都有一个承受极限,当能量失控、压力 超过这个极限时,事故就会发生。 能量释放理论从能量的产生、释放到作用各个环 节来控制能量对结构物的破坏。主要表现为: 1. 防止危险的产生 2. 对已经产生的危险减少其数量 3. 防止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的爆发
风险的非保险财务安排
• 特点:风险的财务安排是以财务方法应对风险, 并不试图改变风险,而是在风险导致的损失发生 时,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补偿损失,使企业能够 尽快恢复生产。 • 关键:要有恰当的筹资方式,保证损失发生后补 偿资金的可得性。
筹资方式:
一是风险自担的筹资方式 二是利用合同的筹资措施
风险自担的筹资措施
• 风险自担定义:就是企业自己承担风险,并对风 险所导致的一切后果特别是损失后果负责。 • 风险自担并不是对风险的放任,而是对风险的一 种财务安排,它以一些筹资措施来应对风险。一 旦选择风险自担,风险经理必须在损失发生时, 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来置换受损的财产、满足责 任要求的赔偿、维持企业的经营。
风险自担
• 风险集中
风险集中就是通过把风险单位尤其是同质的风险单位集合起来以 降低风险的风险控制方法。
举例:掷币赌局
掷一次币的平均(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但随着掷的 次数的增加,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会非常接近。
• 非保险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将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风险应对方法。 风险转移方式主要包括: 转移风险源;签订免除责任协议
返回
风险管理技术
如何改变风险状态是风险管理的最核 心的内容之一。由于原始风险状态是由一 系列因果关系积累形成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改变原始 风险状态的工作可以作用于任何一个环节。 为此人类发展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
控制型风险 管理技术
财务型风险 管理技术
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 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 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
控制型风险转移技术的特点
• 控制型风险转移基本不改变形成原始风险状态的 各环节活动内容或状态,但各环节所涉人、物的 归属会有变化,从而由人、物产生的意外后果的 责任承担方也发生变化。
控制型风险转移技术的基本形式
• 出售 通过买卖契约将财产所有权转让他人,从而将财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转移给 他人。 转包、分包 通过转包、分包合同,将活动交由其他风险主体进行,从而将与活动有关的 意外事故的风险转移给他方。如普通风险主体常将高空作业、特殊安装、打 捞等作业包给专门机构。 出租 通过合同将物品交由他人使用,由他人承担物品安全使用意外的责任。当然 由于法律方面的制约,通过出租并非总可以转移风险责任,如房屋、汽车的 出租。 承租 通过租赁合同,租赁他人物品,由他人承担市场价值波动的风险。
2.风险回避的特点:
是一种最简单、最彻底的风险控制技术,但是一种消极的控制风 险方法。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便放弃了从事这项活动带来的好处或某 种经济利益。且避免方法的采用通常会受到限制,因为有些风险是无 法避免的,有些风险若采取避免的方法在经济是不适当的,有些风险 虽在被避免的同时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教育法
• 定义 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风险事故、 减少事故损失的风险控制方法。
• 具体方法:安全教育与培训。
包括: • 让职工了解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 让职工知道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自己、他人可能面临的伤 害; • 训练职工运用各种保护装置及设备; • 通过应急措施、抢救措施的训练、实施,向职工灌输安全 生产第一的意识与公德。
保险
• 保险作为风险的一种财务安排
从风险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通过保险,把损失的风险 转移给了保险组织。(转移的是风险,而不是损失) 从保险不能转移损失的意义上来说,保险是应对风险 可能的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一旦损失发生,企业可以从 保险组织得到资金,对损失加以补偿。
那么,保险是否是对企业完全有利的?
结论:企业购买保险并没有转移损失, 那么,为什么企业仍会买保险?
• 厂房50年一次的火灾事故只是平均意义上的,如 果企业自担,那么实际损失是不确定的。有可能 是在第40年或者更晚的时候发生,甚至50年中根 本没有发生,也有可能今年就发生。而一旦在近 期发生,企业便要立即拿出100万元去补偿,非常 不方便。保险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安排,使企业能 够把不确定的损失(期望损失)转变成确定的损 失(保险费)。购买保险后,无论何时发生损失, 保险公司的赔付就成了损失补偿资金的有效保证。
4. 从源头改变危险爆发的速度和空间分布 5. 在时空上将危险因素与被保护对象分割开来 6. 在危险因素和被保护对象之间设置物质屏障加以 分割 7. 改变危险因素的基本特性 8. 加强被保护对象对危险因素损害的抵抗力 9. 立即关注危险因素已经造成的损失 10. 修理和修复受损对象
返回
不降低损失的风险控制方法
• 风险减缓
风险减缓的措施是通过一系列使风险最小化的努力,特别是使损 失最小化的大量措施。
风险减缓包括“损失预防”和“损失控制”: 损失预防的努力是尽力防止损失的出现; 损失控制的努力可以降低损失的严重程度。
损失控制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
能量释放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由亨里奇提出。他把事故定义为任何出乎计划且 未加控制的事件,在此事件中,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坏。 亨里奇把事故和损失的关系以及损失控制的理念用多米诺骨牌来 表示,其中损失及影响因素可以用五张骨牌来表示。
(二)损失控制
• 1、基本概念 损失控制是指采取措施减少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 或者采取措施,在损失发生后减轻损失程度。
例如,在建筑物上安装消防、自动喷淋系 统等;就可减轻火灾损失的程度,防止损失
扩大。
• 2、损失控制特点:损失控制是风险控制中最积极、合理、 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
损失控制的基本方法
1、基本概念
风险转移是指风险主体通过合同协议将可能产 生风险事故的活动、资产或将原始风险状态转移给 其他风险主体的风险管理技术。
2、 风险转移的分类
标准:是否通过风险市场转移风险。
• 控制型风险转移:通过转移可能产生风险事故的活动、资产 达到转移风险(改变风险状态)的目的。 • 财务型风险转移:通过金融市场(风险市场)将较劣的风险 状态交换为较优的风险状态。
四种控制性 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回避
损失控制
控制性风险转移
控制型风险分散
(一)风险回避
1.基本概念
• 风险回避是在风险事故存在或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 动,以避免可能产生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方法。
风险回避
如人们恐惧飞机失事之风险,不乘飞 机而改用其他交通工具,就可以避免 飞机失事之风险。如将厂房建于地势 较高且排水方便的地方以避免洪水风 险,又如卖方拒绝与信用不好的买方 签订买卖合同等。
工程法
损失控制的方法
教育法
程序法
工程法
• 定义:以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对物质性风险因素的 处理,达到损失控制的目的。
• 哈顿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
防止风险因素的产生 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 防止已存在的风险因素释放能量 改善风险因素的空间分布和限制能量释放速度 在时间、空间上将风险保护对象进行隔离 借助物质障碍将风险与保护对象进行隔离 改变风险因素的基本属性 加强被保护单位的防护能力 救护被损毁的风险单位 稳定、修理、更新受损害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