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内涵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内涵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内涵建设方案目录1.1专业内涵建设目标与需求职校专业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及就业率达预期目标。

通过行业调研、本专业毕业生调研,了解行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格、职业能力要求及专业课程设置的反馈,进行专业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会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制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方案,同时建立企业订单班,及对订单班针对培养。

制定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与考核标准,自编N门专业课的校本教材,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制作中,逐步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基本建成XX专业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

同时,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完成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

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实训实习,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占比,校企共建管理实训基地。

1.2专业内涵建设实施机构建议学校XX专业尽快组建相应的骨干专业内涵建设项目小组,及可持续的优化与完善机制。

我司建议如下:1、实施机构名称:XX专业内涵建设项目小组2、成员组成:组长一人,建议由专业主任担任。

统筹、协调、指挥本专业的内涵建设工作,对建设结果负责。

组员:XX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部分双师型教师、部分兼职教师。

总共6-8人。

3、工作分工与职责:按照骨干专业建设的内容,建议设置以下工作小组。

1)调研小组: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参加,4-6人,分为三组;负责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及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岗位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撰写。

2)课程改革小组: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参加,4-6人,负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规划、设计,核心课程(内容)开发。

3)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参加,2-4人,承担本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确定主编人选(建议是专业带头人)。

4)师资与校企合作组,2-3人,主要负责师资建设的工作执行、相关建设材料的收集、整理、编写。

5)文档管理员,1人,可以兼任。

负责本专业的建设材料目录设置、材料归档、专业自查,及时提供本专业建设材料的完成进度。

4、可持续的机制我司建议学校层面制定XX专业内涵建设以及后续示范的长效激励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常规的教师考核,对参加建设的教师,优先安排参加学校学期/学年的评优、评先,优先安排培训进修,参加建设的工作时间合理的划入课时,给予恰当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并纳入今后的教师职称评定、职务升迁、薪资提高的评选指标。

建设组在建设期间作为子项目的执行、实施机构;在项目完成后,则成为专业建设的统筹机构继续发挥作用,包括:每年或每两年进行行业需求调研,及时把握企业的用人需求、发展趋势,保持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的发展基本同步;继续编写更多的校本教材、继续开发核心课程或精品课程,持续提升专业教师的各项能力。

1.3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我司将整合现有的企业资源,协助XX专业技术相关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组建XX专业技能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作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互动平台。

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逐步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完善“2+1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与长效机制1、我司协助学校组建职教集团提供职教集团的规章制度样例,协助组织职教集团的活动与记录。

2、我司协助XX专业技术专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校企委成员:5-7人,本专业2人,其他为企业的技术或业务骨干;我司协助专业建设组制定校企委的工作制度与章程;我司协助组织校企委的活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讨论、沟通、确定校企合作的各项事宜。

并协助编写会议记录,作为内涵建设的佐证材料。

3、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在巩固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我司协助学校新拓展一家企业,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内虚拟仿真实训体系,并在实训教学上推陈出新,采用轮岗式进行更多的生产性实训,在真实的服务环境中淬炼学生的技能,并采用全新的实训考核标准。

4、逐步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建设期间,本专业要建立至少X个订单班,探索教学内容、实训实习、管理、就业等的改革和创新,为以后的规模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5、提供建设材料模板与修改服务我司将为专业建设组提供校企合作类的材料模板、讲解,以及对老师编写的材料进行修改、完善等的服务。

实施计划我司将依据XX专业的建设任务与验收点,紧密切合校方实际需要,来进行校企合作的实施。

以下为实施计划表:实施步骤1、协助专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指委成员:5-7人,主要由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业务主管构成,专业组最多有2人参加。

专指委章程或工作制度:我司提供其他学校的实例供专业参考,并协助编制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专指委活动记录: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论证、审核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等重要事项,体现校企合作。

公司协助进行行业/毕业生调研我司协助制定调研方案,推荐调研对象,编制行业企业、毕业生调查问卷,负责过程记录。

2、召开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会议我司教学专家、咨询顾问参加会议,专指委成员参加,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梳理出XX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的基础。

3、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论证专业指导委员会主持论证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能力分析。

我司协助组织会议、协助会议记录、论证报告的整理与编写。

4、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方案制定专业建设组之课程小组主持,我司教学专家、咨询顾问协助。

5、专业课程标准编写我司提供专业课程标准架构,提交学校项目办及教务处审核后,作为学校教学管理,文件下发骨干专业执行,XX专业编写专业课的课程标准。

6、校本教材编写我司提供3种以上的校本教材编写体例,并由教学专家、咨询顾问为专业教材小组讲解、交流,协助确定教材编写体例、共同商定教材编写大纲、架构与框架,对校本教材进行修改、完善的咨询与支持。

7、精品课程开发我司将按照国示校、品牌校及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制定学校的精品课程框架规范,由学校修改、完善并审定后,下发各专业执行。

本专业开发精品课程。

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件、实训项目设计等要体现、融入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8、数字化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我司协助XX专业制定本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方案;我司数字化资源开发团队将为XX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数字化规划、UI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制作、测试、上线。

同时,我司将协助XX专业收集、整理其他的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动画、课件、习题试题、职业鉴定标准、职业鉴定模拟题、课程参考文献、省市技能大赛竞赛方案等),分门别类后,上传学校的统一资源管理平台。

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1、协助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我司将从专业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企业、及其他学校方认为重要的企业中,推荐合适的企业作为专指委成员,并提供企业专家的基本资格条件,由企业提供专指委成员人选。

专指委成员总数建议为5-7人,学校人员不超过2人。

由企业专家担任主任委员。

2、协助起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章程,我司提供国示校或品牌校专指委章程样例,并协助专业建设组起草章程,报学校批准后实行。

3、协助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论证、审核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等重要事项。

我司会议管理专家将负责起草本专业的专指委各次会议的议题、内容,协助编写会议记录(会议通知、签到表、会议纪要或论证、评审报告、现场照片)。

我司建议进行三项调研:了解行业发展、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分布、技能与知识需求、用人标准、课程设置等。

1、行业企业调研:从企业用人角度看。

2、毕业生调查:从学生角度看。

3、同类专业院校:同行角度看我司项目组(包括专家、咨询顾问)协助专业调研小组,共同规划调研方案、选择调查企业、实施调研、调研统计与分析、调研报告撰写。

4、调研方案设计1)调研目的: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多的地区的XX技术业的现状、发展与十三五规划;企业数量、岗位分布、职业能力需求;人才供给情况。

2)主要调研内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力要求、薪资、职业发展;院校专业情况-数量、在校生与毕业生年度数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设置。

3)调研方法:针对不同调查对象、不同调研内容,采用以下方法。

*书面调查: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现场考察与访谈:到调查对象的现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电话调查:对行业专家、研究人员多采用此方法,快速,有效。

*文献调查:基于政府统计数据、发展规划等公开资料;网络搜索相关调查对象或内容的信息,加以系统的整理、分析。

5、调研问卷设计我司将为学校设计企业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专业建设组及学校认可或修改后,即可发放给调查对象填写。

6、调研对象选择根据专业目前的校企合作情况,及我司的相关资源,我司拟定以下调查对象供学校本专业毕业生调研则选择20-50名近三届毕业生进行。

4、调研报告撰写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我司咨询顾问为专业调研小组提供现场讲解“如何撰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提供国示校调研报告实例,并对调研小组编写的初稿进行修改、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内涵建设的基石,属于“顶层设计”,我司专家、咨询顾问将全力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专业完成的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顺序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编制、方案论证,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司专家、咨询顾问将协助专业建设组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提供三种职业分析框架、专家与咨询顾问全程参加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

同时,为专业调研小组提供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框架、写法咨询、国示校实例,我司专家与咨询顾问将从内容与框架结构方面对方案初稿进行多次的修改、完善、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将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

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本项工作由我司技术专家、内涵建设咨询顾问全面协助专业课程建设小组完成。

课程体系改革是品牌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学安排、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开发的“纲”。

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要体现“2+1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核心或精品课程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课时、实践教学课时等核心环节要达到品牌校的标准。

为此,秉承“顶层设计,专家引领”的方针,我司将与学校分享国示校、品牌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经验,提供课程改革方案框架、专业课程标准统一架构,并详解其制定流程、方法。

我司专家、咨询顾问倾力服务专业课程小组的工作,及时支持课程改革方案、专业课程标准框架的制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