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减灾防灾》课程论文A区主教防火设计调研分析报告指导老师:张庆顺学生:张思奥20095647雷力20095655班级:2009级建筑学1班学院:建筑城规学院调查分析目录一.总体布局第3—4页二.结构抗震设计第4—5页三.防火分区第5—9页四.安全疏散第9—11页五.防排烟设计第11—14页六.报警、灭火系统第14—16页七.耐火构造第16—17页八.总结第17页一、总体布局——主教学楼防灾规划(一)、主教学楼受灾影响评估重庆大学主教学楼位于重庆大学A校区,是一栋大于50m的高层建筑,层数为地上26层、地下三层,属于一类高层,是重庆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楼内设有综合性的展览厅、报告厅、多功能会议室,各学院专用的专业教室,各种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学教室、实验室,及行政、后勤、管理等办公室。
平时进出人员(学生、教师、后勤人员等)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人员伤亡惨重,而且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对重庆大学的影响巨大。
(二)、周边场地规划及疏散主教学楼北面是防护绿化带,东面是重庆大学出版社,这两个面均可作为高层主体部分的消防扑救面,西面为团结操场,可做疏散场地,南面为与民主湖联通的小水池,可做消防水池用。
消防水池:消防车道:(三)、主教学楼评估《高规》:4.1.1 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4.1.5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
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4.3.6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1.交通便捷:消防车道与学校主干道相连,且楼栋四周均有车道环绕,便于疏散扑救。
2.保持间距:主教学楼与周边建筑间距均大于规范要求的基本防火间距。
3.裙房附体:如下图所示,主教学楼的消防扑救面未布置裙房,符合规范要求。
4.消防车道:主教学楼四周是符合规范要求的环形的消防车道,在东面及西面都有足够的消防扑救场地。
5.大型厅堂:活动展厅及多功能厅的设置均不超过3层,且设有多个出入口,符合规范要求。
二、建筑抗震设计:(一)、结构体系:主教学楼的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抗震性能良好,能在满足大空间需要的同时做出较高的建筑高度。
1.平面:主教学楼高层主体部分的平面为方形,简单、规则、对称,结构强度和刚度均匀,避免了结构刚度中心与建筑物震动中心不一致而导致的扭转,抗震性好。
纵横向比约为37:41。
利用楼梯、电梯作为中心筒体,加强了建筑的刚度和强度。
2.立面:1)无竖向的刚度突变,不同结构的剪力墙在竖向贯通建筑,底部大空间还采用了混合结构体系以加强结构稳定。
2)隔墙阳台雨棚等构件采用了锚固,拉结措施。
3.竖向抗震设计:竖向收进:顶部突出宜逐步收进,而主教的顶部收进是突变的,且d’/d≤0.75,这,对其抗震性能有影响。
4.裙房:裙房与高层连接部分设置了抗震缝使其分开,且局部加强了结构。
三.防火分区(一)、分类A区主教学楼是大于50米的教学楼,一共26层,是为一类高层建筑。
(二)、水平防火分区《高规》:5.1.1 高层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一类高层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 m2;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
5.1.3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
1. 主教学楼高层部分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故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
2. 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以及防火墙,所以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2500㎡。
(三)、垂直防火分区《高规》:5.1.5 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5.1.5.1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5.1.5.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5.1.5.3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1.5.4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一楼大厅贯穿一、二层,故防火分区2面积应叠加计算。
同时,由于该防火分区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所以防火分区2的面积的两倍应不大于1个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即2000㎡)。
如上图所示,防火分区2的面积为750㎡,叠加后为1400㎡,符合规范规定。
(四)、走道《高规》: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6.1.9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6.1.9的规定。
6.1.10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1. 形式:规范要求,走道应形式简洁,避免变宽窄、弯曲,往返转折,不能太窄或太急促,否则会造成疏散路线上的阻力和不安全感。
最好为环形走道。
主教学楼内的走道以环形走道为主,此外,局部还补充设置了尽端式走道。
2. 宽度:主教学楼内最窄的走道净宽为2.1m,最宽的走道净宽为3.5m,符合规范要求。
3. 长度:如上图所示,主教学楼内任意两个安全疏散楼梯之间的距离均小于60m,有一条尽端走道,符合规范要求。
4. 距离:所有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直线距离均不大于15m。
(五)、安全灯具所有走道的安全指示灯具下边缘距地面500mm,上边缘距地面700mm,疏散楼梯门上均有设置安全出口标志。
(六)、地下车库《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1.1 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
其中,地下汽车库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
5.1.2 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6.0.6 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Ⅳ类汽车库。
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的Ⅲ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少于 100 辆的地下汽车库;Ⅱ、Ⅲ、Ⅳ类修车库。
主教学楼的地下车库用防火卷帘分为了两个防火分区,均小于地下车库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且各自设有单独的出入口。
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并设有多种手动灭火设备。
四.安全疏散(一)、电梯A 区主教的电梯系统为乘客电梯和消防电梯系统 1、 乘客电梯:A 区主教设有4部乘客电梯,并列式布置,前室开敞,火灾时不能使用其进行营救。
2、 消防电梯:A 区主教作为一类高层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高规》 :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 2时,应设1台。
6.3.3.2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
6.3.3.3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 的通道通向室外。
6.3.3.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6.3.3.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
6.3.3.8 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1)、主教高层每层防火分区面积为750㎡,设1台消防电梯,符合防火规范。
2)、前室:主教消防电梯的前室面积为8.2㎡,没有靠外墙但通过小于30 m的通道直达室外,前室门为乙级防火门。
3)、轿厢:载重量1000㎏,净进深1.5 m,净面积2.25㎡,内部为不燃装修。
4)、耐火构造: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的电梯井、机房分隔,且有≥2.00h耐火墙分隔,墙上门洞为甲级防火门。
(二)、楼梯《高规》: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1.1 楼梯间入口处应没前室、阳台或凹廊。
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
6.2.1.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1、防烟楼梯间:共有3部防烟楼梯间,均靠外墙布置,且为独立的封闭前室,不仅有送楼梯间送风,而且前室还有正压防烟,前室面积为6.4㎡,符合规范规定。
2、封闭楼梯间:主教一共有1不封闭楼梯间,靠外墙布置,与乘客电梯共用前室,其面积为47.8㎡,符合规范设定。
3、剪刀楼梯:主教一共有一部剪刀楼梯,其前室分别设置,面积为5.55㎡,符合规范规定。
4、室外楼梯:主教一共有3部室外楼梯,均可直达室外地平面,可以用来做疏散楼梯。
五、防排烟设计(一)、防烟分区《高规》:5.1.6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米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 ,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挡烟梁(位于主教裙房部分的挡烟梁)(二)、防排烟设计1.自然防烟以主教的一层为例,大量的可开启的采光窗,走道的可开启面积远大于地面面积的2%,房间的可开启的窗的面积也远大于房间面积的5%。
2.机械防烟——正压防烟《高规》:8.3.1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8.3.4 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a.走道调研主教走廊(以负一层为例):(1)长度约为35m的无自然通风内走廊,无机械防排烟。
不合要求。
(2)长度约为70m的内走廊,有自然通风,也有防排烟设计,符合要求。
调研主教走廊(以一楼为例):大量的开窗,可开启的面积远大于走廊地面面积的2%。
b.房间教室:较大的自然采光通风窗,可开启外窗面积远大于房间面积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