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拿勇气寄乾坤(2006年全国卷1材料作文“牧羊人与乌鸦”)乌骓马一声长嘶,嘶裂了乌江岸原本的宁静,平静的江水沸腾般的兀自翻滚起来。
黑云潮涌,八方雷动,你身披黑色的大氅,在江边站成一块黑色的巨石。
你是项羽,是我的西楚霸王,你在“楚汉之争”中败于刘邦,自刎于乌江。
虽然是败,但你有去争的勇气,这就够了。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让这猎猎江风和潇潇雨滴为你送葬,为你唱一曲不朽的乌江颂。
你站在庭院中,用枝叶构建出繁盛的景色。
而淅沥的春雨,为思念划上一道寂寞的灰。
你是梧桐,是我的“树之精灵”。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愁正苦”,你就是这样的温柔,一如婉约的江南女子,顶着油纸伞悠悠地滑进人的视线里。
可是,这样柔弱的你,却也有刚烈的一面。
烈火焚烧之时,你用勇气做筋骨不畏高温灼热。
终于,你化成一张琴,名曰,焦尾,身已残,心未死。
就是要用这残缺的身体,也要奏出个千古绝唱!你站在刑场上,笔直如钢,像一棵历尽风雨的老树,你就是谭嗣同,我的变法英雄。
无论变法之路如何艰辛,你依然坚持不懈,你用勇气做笔,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书上写下了深重的一笔。
你就是一把捅破封建束缚的利剑,尖锐犀利。
你站在吊灯下,神情时而凝重,时而舒缓。
你应该是个画家吧。
灯光是温暖的橘红色,农夫一家围坐在桌前享用他们的晚餐,就连刀具也在那一刻反射出幸福的银色来,你却依然视而不见地专心作画。
仿佛经过了几千个世纪,你终于笑了。
笑得好像是刚分到糖果的孩子。
我知道了,你就是凡?高。
我的艺术天才,尽管那时大家都排斥你,认为你是个疯子,但你依然用百分百的勇气去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成功了,那幅《吃土豆的人》成了传世的经典,而在天堂的你,会不会笑得像你的作品《向日葵》那样灿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的勇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石灰的勇气。
物且如是,何况为人?勇气是前进的助推器,是流在人血液里不屈的人的精魂。
不论输赢就让我们以勇气作为支持自己的脊梁,对着南下的长风高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且拿勇气寄乾坤。
〖名师精评〗站在牧羊人孩子的角度,充分的肯定乌鸦那样一种无畏不惧的理想追求精神,是此次高考中大多数考生的基本命意。
这种情形的出现,大约与考生正是充满理想激情的热血青年有关,本文即是站在这一命意立场上写出的优秀作文。
史料的丰富,语言表达的形象传神,以及结尾的画龙点睛均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你”的贯串始终,因为有“你”始终贯串于文中,因而就显得格外地富有感染力,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世界。
悲剧的项羽和项羽的悲剧项羽拥有的是一种霸气,所以人们叫他霸王;他似乎又有一种柔情,所以他拥有美丽的虞姬;然而他同样是软弱的,所以他看着自己心爱的虞姬自刎,所以他最后也投入乌江,一代枭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唯有后人留下一连串的叹息!曾经大败秦军的西楚霸王,最后只剩下二八骑,曾经大封诸侯的西楚霸王,最终只有虞姬相伴,曾经一同作战的,却倒戈相向……这一切的一切使得原本不可一世的项羽面临垓下之围,此时的霸王早不复当年的不可一世,只能无力的喝着一杯杯愁酒,这实在是一出悲剧,然而这样的悲剧又是谁造成的呢?当初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为了解救赵国之围,毅然杀死了“非社稷之臣”的宋义,取得统帅的地位。
巨鹿之战,他沉船破釜,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以一当十”与秦军作殊死搏斗,终于把敌军打垮,使起义军由劣势变为优势。
巨鹿之战胜利结束后,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当他听说刘邦已攻入关中,并派兵守关时,立刻“大怒”,特别是听了刘邦军中左司马曹无伤的密告后,更为愤怒,扬言“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多么勇猛、暴躁。
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项羽,在“鸿门宴”时却轻信刘邦的谎话,听信项伯谗言,不信任忠心耿耿的范增,终于被刘邦所软化,把刘邦当作可靠的臣属。
他明知项伯与刘邦集团有联系而置之不问,却把曹无伤告密的事说出来,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多么鲁莽,憨直。
结果,削弱了自己控制刘邦集团的有利条件。
不可否认项羽的作战骁勇,但他的用人不善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特别是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大失民心。
项羽也逐渐由强盛走下坡路,最后招致“垓下之围”的悲惨结局实在让人心痛,而后在楚汉之战中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
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正是由于项羽自己本身的这些可以避免的弱点,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失败,可见项羽一手导演了自己的悲剧。
如果当时项羽忍辱负重回到江东,有人说历史将会改写,但我认为即使他回到江东,如果他依然只会打仗不通用人以及计谋的话,项羽面对的依然是垓下之围,依旧是四面楚歌,结果也只能是一场悲剧,一场更彻底的悲剧。
但无论如何,项羽依然是一位英雄,即使是失败的英雄,他一生的经历,也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的史诗。
铭记民族荣辱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劳动维持了人类生存;是斗争,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是思索,升华了人类智慧;是爱憎,延续了人类的文明,是荣辱,支撑了人的本性。
无论在哪个年代,知荣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人之初,性本善,善的内容包罗万象,一概而论,凡是美好的为人们所提倡的品行都可称之为善。
人应知荣辱,以善为荣,以恶为耻。
人因知荣辱而成为人,不知荣辱便形如走兽。
而知荣辱的程度决定了人精神境界的高低。
个人与民族息息相关,民族的荣辱关便是个人荣辱观的统一,一个有荣辱观的民族方能自强自立,才能在世界历史之林中占有一席一地。
胡锦涛主席所提的“八荣八耻”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项羽血染乌江,何其悲壮,只因耻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殊不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项羽乃一国之去柱,却因个荣辱而忘却民族荣辱,留在他身后的只能是一个民族的覆亡和一段千古的悲叹。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正是不计个人荣辱,铭记国耻,方最终得以洗刷民族耻辱,使越国称霸于诸侯。
可见一个人只有把民族荣辱置于人个荣辱之上,才能成就一个强有力永不言败的民族。
知荣辱方能使民族走向强盛。
当今日的德国日渐强盛的时侯,依然没有忘记他们昨日的耻辱,德国总统在犹太人墓前的惊世一跪正表达了德意志人民内心的忏悔,正因为他们正视历史,铭记那一一段民族耻辱,才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重新认同和宽恕,正因为他们的民族荣辱感才使得他们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更加热爱和平的脱胎换骨的国家。
相反,日本大和民族却寡廉鲜耻,教育部门篡改教科书,扭曲历史,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丑行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愤,这样一个没有民族荣辱感的民族是不可能根基牢固的,其要进入联合国也是妄想。
知荣辱,一俱方能自立于世,受敬于人。
知荣辱,一个民族才能自强于世。
让我们以“八荣八耻”为精神纽带,铸就志我们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让历史的笔墨挥洒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的更加光辉的一页。
倾听项羽“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
”巨鹿的战火早已烟消云散,鸿门宴的歌舞也早已消歇,而我依旧固执地在乌江之畔寻觅着,倾听滔滔的江水诉说着一个英雄的辉煌与末路,倾听“成也优势,败也优势”的项羽。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优势成就自己你在秦末的群雄角逐中成就了自己。
当初仅三千江东子弟的队伍已扩至几十万,“西楚霸王”的英名威震四海。
巨鹿一战,你命令兵士扔掉口粮,打破军锅;尽管秦军的兵力远胜于你,但“破釜沉舟”的果断让你将战争的优势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里。
冲锋的号角响彻天际,将士如潮水般漫过秦军的阵地。
你坐在阵中,不动声色,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虽然有优势,但你没有丝毫大意,或攻或守,或进或退,谨慎地走着每一步。
终于,你成功了。
优势是东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优势,可以成就人生。
鸿门之宴:自矜功伐,优势断送前程沛公战栗地坐在座上,惴惴不安地向你表白自己的忠心。
那一刻,你却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一种权欲、威信被承认的满足。
范增一次次地举玦暗示,项庄舞剑,樊哙的情急闯入,你都看在眼里。
你悠然地品着酒,觉得鸿门宴就像一场戏,一场因你而起、为你而演的戏,你认为自己的一根手指就可以操纵全局。
于是,你置范增的暗示于不顾,放走刘邦。
你觉得自己是一头大象,没有踩死这只小蚂蚁的必要。
可你却不知道,哪怕只一次的疏忽大意就可以断送一生;你也不知道,自己最终会败在这个小人物的手里。
优势是双面镜,放大了自己,缩小了对手。
优势,可以断送前程。
垓下之围:英雄末路,见人生成败虞姬的血飞溅在夜空,幻化成最美的焰火,刺痛了项羽的心;江东子弟的躯体倒在战场上,铺出一条血路。
项羽顺着血路冲到了乌江边,乌骓马还在身边,乌江水依旧滔滔,自己却已是英雄末路。
他高喊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自尽。
他在优势中成功,既而又失败,却不肯在劣势中作一点挣扎,草草了却了本可能再度崛起的人生。
正是对优势的依赖,断送了他的前程。
我静静地倾听,渐渐明白:成与败,关键在于自己;优势与劣势,也只是顺流和逆流,它们都挡不住历史的航程。
我眼中的项羽翻开历史,其中最扣人心弦的一段莫过于项羽与刘邦所连手上演的楚汉之争了。
关于项羽和刘邦,自古人们见仁见智,观点各不相同。
说到我的观点,小时候,我对项羽真是倾慕之至。
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谓缱绻动人。
从多数赞美的文人笔下,我体味着一个英雄的气概和情怀。
但是,结局究竟是悲凉的。
几番番入我梦来的“重瞳子”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
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
其志向博大高远。
一日,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
其后,举事而起,从者云集。
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
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往来翕乎,未知疲倦。
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
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
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慑的。
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耳畔怆然响起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折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
然而,真的只是时运不济使然吗?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
此语本人实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