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变电站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摘要本文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系统与线路及所有负荷的参数,分析负荷发展趋势。

从负荷增长方面阐明了建站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括以及出线方向来考虑,并通过对负荷资料的分析,安全,经济及可靠性方面考虑,确定了110kV,35kV,10kV以及站用电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同时也确定了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及型号,最后,根据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计算的计算结果,对高压熔断器,隔离开关,母线,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行了选型,从而完成了110kV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变压器,接线目录1 概述及任务书 (1)1.1概述 (1)1.2任务书 (1)1.2.1 待设计变电站的基本情况 (1)1.2.2设计任务 (2)2 电气主接线设计 (4)2.1主接线设计的要求 (4)2.2主接线设计 (5)2.2.1 110kV主接线设计 (5)2.2.2 35kV主接线设计 (6)2.2.3 10kV主接线设计 (7)2.2.5 本章小结 (7)3 主变压器的选择和站用电的设计 (8)3.1负荷计算 (8)3.1.1 站用负荷计算 (8)3.1.2 10kV侧负荷计算 (9)3.1.3 35kV侧负荷计算 (9)3.1.4 110kV侧负荷计算 (9)3.2主变的确定 (9)3.2.1 主变台数确定 (9)3.2.2 变电站主变压器的确定 (9)3.3站用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0)3.3.1 站用变台数的确定 (10)3.3.2 站用变容量的确定 (10)3.3.3 站用变型式的选择 (11)3.4 本章小结 (11)4 补偿电容 (12)4.110K V并联电容补偿器选择 (12)4.2本章小结 (12)5 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及短路电流计算 (13)5.1各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13)5.2短路电流计算点的确定和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13)5.2.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13)5.2.2 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14)5.2.3 短路计算的基本假设 (14)5.3本章小结 (15)6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6)6.1电气设备选择要求 (16)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6.1.1 电气设备选择技术条件 (16)6.2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17)6.3隔离开关的选择 (19)6.4各级电压母线的选择 (19)6.4.1 110kV侧母线 (20)6.4.2 35kV侧母线 (20)6.4.3 10kV侧母线 (20)6.5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 (20)6.6电流互感器的配置和选择 (21)6.7电压互感器的配置和选择 (22)6.7.1 110kV侧PT的选择 (22)6.7.2 35kV母线PT选择 (23)6.8各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一览表 (24)6.9本章小结 (24)7 过压保护、接地及照明 (25)7.1直击雷保护 (25)7.1.1 保护措施 (25)7.1.2 避雷针装设应注意的问题 (25)7.2雷电侵入波保护 (26)7.2.1 保护措施 (26)7.2.2 避雷器的设置 (26)7.2.3 变电站的保护 (26)7.3接地装置 (27)7.4照明 (27)7.5本章小结 (27)附件I: 短路电流计算书 (29)附件II:主要电气设备选择计算书 (34)附件III:负荷预测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1)附图:1、电气主接线2、电气总平面布置图3、屋外配电装置断面图4、屋内配电装置配置图5、防雷和接地保护6、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设备选择1 概述及任务书1.1概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和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110kV变电站的建设迅猛发展。

供电可靠性是城网建设改造的一个重要目标,110kV变电站设计是成网建设中较为关键的技术环节,如何设计110kV变电站,是城网建设和改造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对某供电区内110kV降压变电站的一次设计部分技术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供其他工程设计参考。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公司发布的《110kV变电所设计规程》2、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

3、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1.2任务书1.2.1 待设计变电站的基本情况1.变电所的类型:地方降压变电站;2.电压等级:110/35/10kV;3.负荷情况:35kV侧:最大55MW, 最小35MW,T max =6500h,cosΦ=0.85;10kV侧:最大25MW, 最小15MW,T max =6500h,cosΦ=0.9;4.出线回路:110kV侧:2回(架空线)35kV出线终期:20回本期10回其中电缆4回10kV出线终期:5回5.系统情况:1)系统经双回路给变电站供电;2)系统110kV母线短路容量为25000MV A;3)系统110kV母线电压满足常调压要求。

6.环境条件:1)最高气温40。

C,最低气温-20。

C,年平均气温28。

C2)土壤电阻率ρ〈400欧.米3)当地雷暴日:40日/年待设计变电所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情况如下图所示:图1-1变电站电力系统结构1.2.2设计任务1.分析原始资料,初选4—6种电气主接线;2.选择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对初选4—6种电气主接线进行技术比较,淘汰较差的方案,保留2—3个技术上较好的方案;3.对2—3个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的主接线方案;4.短路电流计算;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5.屋内、外配电装置的布置;6.防雷和接地保护设计;所址概况:通过对设计任务和原始资料的分析计划变电站建设地形为平原地区,设计面积为68.6×57平方米,围墙内占地5.87亩,含围墙外1米占地6.25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