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框架”本身就可能走向程式化、模式化甚 至教条化,从而直接成为学术推进的束缚和 阻碍。
二、视角——创新
冠以各种教育模式多达300多种: ●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三主、四式 )”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周 泓的“赏识教育” ●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 习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二、视角——创新
教育中的“钟摆现象”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主 张科学主义观(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中 心——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主 张人文主义观(素质培养)——以学生为中 心——活动式的学习方式。
二、视角——创新
• • • • • 建国50年来,小学数学方法改革和发展: 第一阶段:加强基础知识教学(50年代,一基) 第二阶段:加强“双基”(60年代,辽宁“黑山 经验”) 第三阶段:加强“双基”,重视发展智力(80年 代,北京马芯兰经验) 第四阶段:加强“双基”;既重视发展智力,又 重视非智力因素 第五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90年代)。
一、选题——内容
喜悦、愤怒、 亵渎、控诉?
二、视角——创新
1.小悦悦事件视角分析: (1)教育学角度 (2)伦理学角度 (3)社会学角度 (4)心理学角度 (5)统计学角度 (6)医学角度 (7)法律角度
二、视角——创新
2.学术创新
包含三层意思: ●发掘出新材料、新案例、新数据和新 证据。对已有成果做出新概括、评价。 ●提出(或改进已有的)新方法和新视 角。 ●孕育出新思想和新见解。
效度检验
推广度 伦理道德
真实性
可控制性推广 无关
相关性、严谨性
认同推广、理论推广 重视
三、格式——规范
杜威五阶段模式: (1)问题的感觉,即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 的状态; (2)问题的界定,即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 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 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 (3)问题解决的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 (4)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如有必要,连 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 (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 改正假设。
一、选题——内容
3.选题与文献(信息与文献)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术研究是“接 着说”——前人怎样说,现在如何,然后才 能接着说······选题是从资料中提炼 出来的,资料是别人的,但观点是自己的( 独到的) • 研究的过程是文献的积累、分类、提升的过 程,从中把握问题的发展脉络、现状、争论 的焦点,进而确定提研究目标和要解决的问 题 • 文献选取原则:原始性、必要性、准确性
二、视角——创新
2 学术创新 (1)质 料 层 研究资料、研究素材以及研究者的学术 习得与积累。(包括新材料、新案例、 新数据和新证据;对已有成果的新概括 、评价)
二、视角——创新
2 学术创新 (2)结 构 层
学术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会形成
相应的方法与范式,这是承载或建构学术的
“框架”。但在问题领域变化的情况下,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从编辑的视角看“好论文”的标准
《中小学教师培训》 王春光
主 要 内 容
一、选题—内容
二、视角—创新
三、格式—规范
一、选题——内容
1.题目要有价值、有意义
2.题目要适合自己,便于研究 3.选题与文献(信息与文献) 4.选题的视野(域)
一、选题——内容
1.题目要有价值、有意义
三、格式——规范
【例】让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自然地“生长” 前析,在丝缕详析中找寻“经验生长”的“ 根” 践行,在实践体验中积蓄“经验生长”的“ 能” 探究,在本质探源中催发“经验大树”的“ 叶” 回顾,在反省提升中绽放“经验大树”的“ 花” 综合,在复合应用中凝结“经验大树”的“ 果”
三、格式——规范
引文、 章节层次标码等。
(参见博文:“学术规范”栏目)
三、格式——规范
●摘要: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 则》对摘要的定义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 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的论述 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214-1976[E]中规定摘要是指:一份文献内 容的缩短的精确的表达而无须补充解释或评 论。 ●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 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要求摘要能够客观地 向读者介绍文献的精华,以利于读者迅速决 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
2.论证逻辑完备性 推理要素
背景
结论与 解释
选择 概念 假设 意义和 结果 观点 目标 问题
资料
三、格式——规范
2.论证逻辑完备性
思维标准
——重要性(相关性) ——充分性 ——深度——广度 ——清晰性 ——准确性 ——精确性
三、格式——规范
3.文本完整规范性: 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表格、插图、参考文献、注释、
三、格式——规范
教育学家陈元晖先生认为: 科学主义可信不可爱,人本主义可爱不 可信。我们要努力做可爱而又可信的教 育科学。
三、格式——规范
2.论证逻辑完备性
结构严谨、论证完备、术语准确、论据可靠
文本结构
——时序式 Chronological ——并列式 division of ideas ——综合式 situation, problem, solution, evaluation
一、选题——内容
4.选题的视野(域)
(1)从教育的热点中选题 (2)从教育的疑点中选题 (3)从教育的两难中选题 (4)从成功的经验中选题 (5)从习以为常的观念中选题 (6)从长期困扰的问题中选题
一、选题——内容
一、选题——内容
热点词: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MOOC、 移动互联网、 移动学习、翻转课堂、 微课程、电子书包、互联网+
三、格式——规范
投稿技巧:
●杂志定位: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层次定位:CSSCI、核心、省级。(要求有所不同)
●期刊栏目:主要栏目,相关栏目;固定栏目,流动栏目
三、格式——规范
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 投稿方式 ●学术不端检测X%内●文章标题、
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不全 ●引文不准确
三、格式——规范
1.研究方法有效性
目的 内容 设计 手段 工具 关系 抽样策略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定量研究 证实 局部/因果 预定 数据 量表 主客对立 随机 问卷/封闭观察 演绎为主
质性研究 解释 整体、过程/意义 演化 文字、图片 研究者 互为主体 目的性 访谈 / 开放观察 / 实物分 析 归纳为主
一要真实(问题意识),二不要空谈。
要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促进工作;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选题——内容
2.题目要适合自己,便于研究
现象—随笔、学生—日记、教材—评析 教学—设计、试题—拓展、读书—观感 文件—解读、杂志—讨论、积累—论文 课题—系统
一、选题——内容
●选题:开拓性选题、推进性选题
●选题:理论性选题、实践性选题 ●选题:大题大作、大题小作、小题 大作、小题小作。
一、选题——内容
●大题小作:《论古罗马的社会制度》-《论古 罗马的军事制度》-《论古罗马的军衔制度》- 《论古罗马军队的徽章》 ●小题大作:对于宗教研究往往始于原始社会的 图腾研究。 浙江教授做“石头剪刀布”的实验,这项此前被 讥为“吃饱了撑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 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了中国首次入 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
三、格式——规范
三、格式——规范
三、格式——规范
同组文献之间的相互关联度如何?可以通过可视化引证图表一窥究竟 图形之间紧密度高-则该组调研文献有较高的相关性
三、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表述格式 [1]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九年级化学[M].第4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5. [2] 昂温G,昂温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 籍出版社,1988:45.
三、格式——规范
如何评价: • 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宗教学家克利夫德· 格尔茨 认为,研究方法分两类型:一是对某一情境的浅描, 二是对某一情境的深描。科学方法的取向研究能够 给我们提供有关某个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的详细信 息,也能够提供与提高这种能力和水平的相关变量 。然而,质的研究方法却能告诉我们关于这个班级 师生互动方面的丰富得多的信息,并能使我们获得 关于教师和学生如何理解课堂的知识。前一种研究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浅描,而后者则给我们提供了一 种深描。两者在改进教学方面都非常有用,但其中 任何单独的一种都不能给我们提供完整的图景。
[3]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 [4]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博士 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68.
一、选题——内容
何谓同事合作?
1963年,毛 泽东发出“ 向雷锋同志 学习”的伟 大号召
1990年,江泽民 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分别题词,号 召全国人民进一 步向雷锋学习
2012年,雷锋逝 世50周年
一、选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3.选题的视野(域)
(1)从教育的热点中选题 (2)从教育的疑点中选题 (3)从教育的两难中选题 (4)从成功的经验中选题 (5)从习以为常的观念中选题 (6)从长期困扰的问题中选题
谢谢您的
聆听与陪伴!
wangcg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