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动物营养与饲料.
已消化的养分通过消化道黏膜的过程称为吸收。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的方式
1、物理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微生物消化
1、物理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的咀嚼器官-牙齿和 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 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 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 部位。
1、禽类对饲料的消化
1)禽类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见图)
禽类的消化系统由喙、口腔、食道、 嗉囊、腺胃、肌胃(砂囊)、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直肠和泄殖腔组成。
2)家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1、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分泌唾液浸湿食 物,仅含少量的α-淀粉酶,对消化食物不 起多大的作用。
将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 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 CH4、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H2 、O2 、 N2 ,等气体,通过嗳气排除体外。 微 生物利用这些营养物质来合成菌体蛋白。 绵羊瘤胃中约82%属菌体蛋白。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 中,具有两大优点:
(4)瘤胃温度 38.5°C ~ 40 °C。
2)瘤胃内消化
瘤胃内微生物: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原生动物,如纤毛虫和鞭毛虫; 另一类是细菌。 瘤胃内容物每毫升含原虫106个,含细菌
1010。微生物在瘤胃内充分繁殖时,约占 瘤胃液的10%。
瘤胃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 、蔗糖酶、 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 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
胰液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
胰液 胰淀粉酶 精、麦芽糖
淀粉 糊
胰液 胰核酸酶
核
酸
核苷酸
肠液 肠液 肠液
氨基肽酶 双肽酶 麦芽糖酶
肽 肽 麦芽糖
氨基酸 氨基酸 葡萄糖
消化道各部位解剖图
作各种动物消化道的挂图(鸡、鸭、鹅、 猪、牛、羊、马、兔)
3、微生物的消化
微生物消化: 消化道中微生物对饲料的消化作 用称为微生物消化。
二、动物对饲料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
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
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
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 收。
2、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各种动 非反刍动物的胃可吸收少量的葡萄糖、小
肽和水。 反刍动物的瘤胃可吸收氨和挥发性脂肪酸,
细胞外的消化
2)细胞外的消化:
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各部位有不同的
分工。口腔、肌胃以物理性的消化为主,
有的部位用于贮存食物,如嗉囊和瘤胃,
有的部位(真胃和小肠)主要分泌消化液,
进行酶的消化,有的部位由于吸收(如小
肠)。
表2-1 消化道的主要酶类P18
来源 酶
前体物 致活物 底物
终产
物
唾液 唾液淀粉酶 精、麦芽糖
不需消耗能量。 分子量低的物质:简单多肽、各种离子、
电解质和水
3)主动吸收
主动吸收必须通过机体消耗能量,依 靠细胞壁“泵蛋白”来完成的一种逆 电化学梯度的物质转运形式。
三、各种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1、禽类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以鸡为例) 2、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以猪为例) 3、牛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以牛为例)
2、嗉囊:食物通过消化道后进入嗉囊。嗉 囊不分泌消化液,仅分泌粘液来软化食物。 嗉囊内表面有细菌(乳酸杆菌)附着,使 一部分饲料在细菌和粘液的作用下变为可 溶状态。
3、腺胃:分泌盐酸,对食物进行化学消 化,还激活一些蛋白酶原,形成胃蛋白 酶、淀粉酶及脂肪酶。胃蛋白酶把蛋白 质分解成多肽。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寡 糖、二糖和单糖。脂肪酶把脂肪分解成 甘油和甘油一酯。
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 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 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 的可利用程度,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 物质的消化率。
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 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供宿主利用。
瘤胃微生物消化不足之处是微生 物发酵使饲料中能量损失较多, 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和一部分碳水 化合物发酵生成CH4、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H2、O2等气 体,排出体外而流失,这种营养 物质的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 率。
其余三个胃吸收水和无机盐。
3、吸收的方式
三种: 1)胞饮吸收 2)被动吸收 3)主动吸收
1)胞饮吸收
胞饮吸收是细胞通过伸出伪足或与物质接 触处的膜内陷,从而将这些物质包入细胞 内。
如: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
2)被动吸收
被动吸收是通过滤过、渗透、简单扩散和 易化扩散(需要载体)等几种形式,将消 化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反刍动物瘤胃主要是进行微生物的消化.
盲肠、大肠也进行微生物的消化。 单胃草食动物在盲肠和大肠进行微生物的消化。
1)、瘤胃内环境(活体发酵罐)
(1)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
干物质10~15%,水分85~90%.食物
和水分相对恒定。
(2)瘤胃 Ph 5.0~7.5 ,适合微生物 的发酵。
(3) 渗透压 接近血浆水平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2学时)
第一节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第一节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一、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有机成分以不溶解的 大分子形式存在,这些物质必须分解成较简 单的化合物 ,才能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 和淋巴液。这种分解过程称作消化。
2、化学性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
消化。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
式,是饲料变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
一过程。
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 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消化即是吸收前 的准备。
酶的消化: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1)细胞内消化:
原生动物酶的消化主要是细胞内消化。变 化虫和草履虫,吞噬食物后形成食物泡, 再分泌溶酶体进行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淀粉 糊
胃液 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 盐酸
蛋
白质
肽
胃液 凝乳酶
凝乳酶原
酪蛋白 凝结乳
盐酸、活化钙 乳中
胰液 胰蛋白酶
白质
肽
胰液 糜蛋白酶
质
肽
胰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蛋白酶
蛋 蛋白
表2-1 消化道的主要酶类P18(续)
来源 酶 物
前体物 致活物 底物
终产
胰液 胰麦芽糖酶
麦
芽糖 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