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寿县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2次月考物理

安徽省寿县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2次月考物理

寿县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2次月考物 理 试 题(时间:90分钟 总分:110分) 命题人:周士群 审题人:许正国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一个物体以初速度0v 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 时,其竖直方向的位移大小与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相等,那么t 为 ( ) A .0v g B .02v g C .02v g D .02vg2.某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A .第s 1内加速运动,第s 32、内减速运动,第s 3末回到出发点B .第s 1末和第s 4末速度都是s m /8C .前s 2内物体位移是m 16D .第s 3末速度为零,且此时开始改变运动方向3.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左侧是圆弧面,右侧是倾角为θ的斜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A顶点上的小滑轮,绳两端系有质量分别为1m 、2m 的两小球,当两球静止时,小球1m 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θ, 不计一切摩擦,则1m 、2m 之间的关系是 ( )A .21m m =B . θtan 21m m =C .θcot 21m m =D .θcos 21m m =4.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 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力F 拉住,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小球受支持力为N F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θsin 2mg F =B .θcos mg F =C .mg F N 2=D .mgF N =a (m/s 2)80 1 2 3 4 t (s )-4m 1 θθm 2A5.一圆盘可以绕其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圆盘半径为R ,甲、乙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与m (m M 〉),它们与圆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正压力的μ倍,两物体用一根长为L (R L <)的轻绳连在一起,如图所示,若将甲物体放在转轴的位置上,甲、乙之间轻绳刚好沿半径方向拉直,要使两物体与转盘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转盘旋转的角速度最大值不得超过( ) A.mLgm M )(-μB.MLgm M )(-μC.mLgm M )(+μ D.MLgm M )(+μ6. 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 ,长杆的一端放在地面上通过铰链连结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 点处,在杆的中点C 处拴一细绳,通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 ,C 点与O 点距离为L ,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ω缓缓转至水平(转过了90°角).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物M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重物M 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重物M 的最大速度是2ωL D .重物M 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7.如图所示,1O 为皮带传动的主动轮的轴心,轮半径为1r 。

2O 为从动轮的轴心,轮半径为2r 。

3r 为固定在从动轮上的小轮半径。

已知2r =21r ,3r =1.51r ,C B A 、、分别是3个轮边缘上的点,则质点C B A 、、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皮带不打滑) ( )A .1:2:3B .2:4:3C .8:4:3D .3:6:28.如图所示,一根跨越一固定水平光滑细杆的轻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球Q 置于地面上,球P 被拉到与细杆同一水平的位置。

在绳刚被拉直时,球P 从静止状态向下摆动,当球P 摆到竖直位置时,球Q 刚要离开地面,则两球质量之比P Q m m :为:( )A .4B .3C .2D .19.小船横渡一条两岸平行的河流,船本身提供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水流速度与河岸平行,已知小船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 )A .水流速度保持不变B .越接近B 岸水流速度越小C .越接近B 岸水流速度越大D .由于水流速度的变化,将导致小船过河的时间变短水流方向10.物体与水平伸长弹簧相连,静止在木箱地板上。

现发现物体突然动了起来,由此可判断,此时木箱的运动不.可能..是( ) A .加速右移 B .加速左移 C .加速上升 D .加速下降二、实验题(分小题,共203,02866'='+'+')11.(6分)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点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 1.0,依打点先后顺序编号为543210、、、、、.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D C B A 、、、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1)在D C B 、、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 (2)打A 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2/s 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6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在小方格纸上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以后,又在轨迹上取出d c b a 、、、四个点(轨迹已擦去)。

已知小方格纸的边长cm L 5.2=,2/10s m g 取。

请你根据小方格纸上的信息,通过分析计算完成下面几个问题:(1)小球从d c c b b a →→→、、所经历的时间__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再根据水平位移,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0v =____________s m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8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条细绳结于O 点分别与两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相连接。

(1)实验步骤如下:A .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P 点;B .结点O 下的细线挂钩码C ;C .手持弹簧测力计B 缓慢向左拉,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D .记下钩码质量、结点O 的位置、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记录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哪些情况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_____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木板不竖直B .A 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C .B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没有保持水平D .改变弹簧测力计B 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时,结点O 的位置发生变化(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 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分,共小题,5005515101014'='+'+'+') 14.如图,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当斜面倾角为︒30时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保持斜面倾角为︒30,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滑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恒力F 的大小;15.如图,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正中间,已知长木板质量为kg M 4=,长度为m L 2=,小物块质量为kg m 1=,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皆静止。

现在用一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小物块上,发现只有当F 超过N 5.2时,才能让两物体间产生相对滑动。

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2/10s m g =,试求:(1)小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一开始力F 就作用在长木板上,且N F 12=,则小物块经过多长时间从长木板上掉下?16.如图,斜面、水平轨道和半径m R 5.2=的竖直半圆组成光滑轨道,水平轨道与半圆的最低点相切,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

一个质量为kg m 1.0=的小球从水平地面上A 点斜向上抛出,并在半圆轨道最高点D 水平进入轨道,然后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高度m h 25.6=。

(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经过斜面与水平轨道连接处时不计能量损失。

(2/10s m g =)求:(1)小球抛出时的速度(角度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2)小球抛出点A 到D 的水平距离(3)小球运动到半圆轨道最低点时球对轨道的压力17.皮带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 段是水平的,长度m L AB 4=,BC 段是倾斜的,长度m L BC 5=,倾角为︒=37θ,AB 和BC 在B 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以s m v /4=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5.0=μ,重力加速度2/10s m g =.现将一个工件(可看做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 点,求:(1)工件第一次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 (2)工件沿传送带上升的最大高度; (3)工件运动了s 23时所在的位置.寿县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2次月考物 理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CBBDCBCBBC二、实验题(共三小题,共20分)11、(6分)(1) C (2) 0.60 2/s m 12、(6分)(1) 相等 (2) 1.0 s m / 13、(8分)(1) 三条细绳(拉力)的方向 (2) A(3) 减小弹簧测力计B 的拉力;减小钩码的质量;减小AO 与BO 之间的夹角 ( 任意均可)三、计算题(4小题,共50分)14、(10分)解:(1)物体匀速下滑时,根据平衡条件得:130sin f mg =︒ 130cos N F mg =︒ 又11N F f μ= 所以 3330t an =︒=μ(2)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根据平衡条件得:230sin 30cos f mg F +︒=︒ ︒+︒=30sin 30cos 2F mg F N 22N F f μ=得 mg mg mg F 330sin 30cos 30cos 30sin =︒-︒︒+︒=μ15、 (10分)解:(1)当N F 5.2=作用于m 时,两物体恰好相对滑动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 m M F )(+= ① 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Ma f m = ② 又 mg F f N m μμ== 由①②③ 可得 2.0=μ(2)当N F 12=作用于M 时,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设m M 、加速度分别为21a a 、, 对M : 1Ma f F =- ④ 得 21/5.2s m a = 对m : 2ma f = ⑤ 得 22/2s m a = 两物体在t 时间内位移为 21121t a s = ⑥ 22221t a s = ⑦ m 刚滑下M 时: L s s 21-21=⑧ 由⑥⑦⑧得s t 2=17.(15分)解:(1)在水平传送带上:1ma mg f ==μ 解得 21/5s m g a ==μ 经1t 时间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有:s m t a v /411== 解得 s t 8.01= 此过程位移 m vt x 6.12111==此后工件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至B 点,s vx L t AB 6.012=-=第一次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 s t t t 4.121=+=(2)由于 θμθcos sin mg mg 〉 , 工件在倾斜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 设工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动能定理得: 2210sin )cos sin (mv hmg mg ——=-θθμθ 解得: m h 4.2=(3)工件沿倾斜传送带向上运动的时间为3t , 由动量定理: mv t mg mg —)—0cos sin (3=-θμθ 解得: s t 23= 此后由于工件在传送带的倾斜段和水平段做往复运动,其周期为T , s t t T 6.52231=+=工件第一次返回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速度为零所需时间 s t t t t 2.6223210=++= 而 nT t s +=023 解得 3=n即工件此时距B 点距离:m x x 6.11==或工件此时距A 点距离: m x L x AB 4.21=-=16、(15分)解:(1)从D 点到斜面最高点的过程有:221)2(D mv R h mg =- 解得:s m v D /5=从A 点到D 点过程有:2221212D A mv mv mgR = 解得:s m gR v v D A /5542=+=小球抛出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有: 2tan 220=-==DD A y v v v v v θ所以 2arctan =θ(2) A 点到D 点运动可看作平抛运动的逆过程 2212gt R = t v x D AD =解得 5AD x m =(3)小球从圆轨道最低点到斜面最高点的过程有: 221mv mgh =又在轨道最低点有: Rv m m g F N 2=- 解得N F N 6=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在此位置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6,方向竖直向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