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2016)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2016)

捕蛇者说(节选)(2016上海中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 。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 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不胜惊错_______________ (2)鼠何名老虫________5.“余惊错欲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6.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 。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案】1.柳宗元2.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3.D4.(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5.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6.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2016·四川省广安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③遽:迅速。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分)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又何间焉()(2)望其旗靡()(3)惟荀罃之拔逼阳()(4)先备外援()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孙仲谋之攻合肥故克之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此何遽不为福乎C.此善于用气者也京中有善口技者D.渐就衰竭之故故克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2分)答:____________【答案】1.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划正确一处得1分)(共2分)2.(1)参与(2)倒下(3)攻下(4)准备(每个1分,共4分)3.C(2分)4.(4分)(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2)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而不用尽罢了。

(2分)5.参考示例:(1)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2)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3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

(4)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共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2016·湖北省襄阳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

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

冯(pínɡ)同“凭”。

⑥若晋取虞:晋,晋国。

虞,虞国。

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①其乡人曰其:___________ ②惟德是依惟: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______ ”可知,乙文从“ ____________”可知(用原文作答)。

(2 分)5.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他的。

②只。

(各1分,共2分)2.D (2分)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

(“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

(每空1分,共2分)5.“徳”(或:“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

(共2分)【2016·山东省滨州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

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

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太祖:指曹操。

②比:连续。

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

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

⑤促:赶快。

⑥亟(ji):赶紧。

⑦敌:对手。

⑧纵:纵然。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C.绣谢曰长跪而谢之D.公问其故故不为苟得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译文:___________5.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答:___________【答案】1.B2.D3.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4.(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2)(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到了这般地步。

如今已经战败,为什么还要追击呢?5.甲文: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抓住战争与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与辙乱旗靡之时。

贾诩在作战中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知己知彼,果断做出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