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XX有限公司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1.1.4项目基地建设点XX省XX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2项目建设目标当前农村收发的物流数量还不多,并且很多农民白天在田间劳作无法收货,物流企业业务收益与支出不相称,不少地区的农村还是快递物流的盲区。
可通过整合当地邮政、各大快递物流公司,成立专业的物流公司,负责从县到村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包括建设农村物流仓储中心、农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及农村物流运输体系。
农村物流仓储中心和物流运输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可以以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基础,结合邮政现有的乡镇物流配送网络,交通运输部门的农村公交班线,以及本地货运等各种运输资源,解决物流服务在农村服务能力较弱问题。
农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重点解决农村物流资源的协调统筹,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快递跟踪信息能够从县级物流仓储中心传达到农村,让农村群众实时查询到包裹在县域内的流转情况,享受包裹到达短信提醒等服务。
1.快递收发。
对于快递不能直接配送到村的,需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承担快递收发工作,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2.本地化物流配送。
协助当地村民将农村产品配送到县城。
3.物流整合。
在基于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自有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整合市场化的物流资源。
1.3项目建设规模XXXX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销售平台项目在市地区先期建立250个实体营业网点,每个门店占地30平方米左右,配备电脑6台,滚动宣传灯箱7个及桌椅、饮水机、消防栓等设备。
同时,建设一个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基地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0亩,其中运营中心3000平米,展厅500平方米,仓库10000平方米,冷库1000平方米,生活辅助用房1000平方米等,并配套建设道路停车场及绿化等设施。
项目后期将扩展400家实体营业网点,项目运营3-5年后将实体营业网点覆盖到整个省。
1.4项目规划建设内容1.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转。
县级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可建于交通便利处,场地周围便于停放物流运输车。
有条件的可设于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内。
乡镇、村的物流中转应在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开辟的物流服务区实现,避免重复浪费。
2.一个物流体系运营团队。
不同范围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不同定位,县级工作人员必须配备专业团队,乡村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兼职。
3.一套管理制度。
针对县乡村三级物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登记流程、产品货架归类制度、问题件处理流程、配送员考核及其它工作流程。
农村物流配送要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明确价格,每项制度及工作流程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保证后续能落实到位。
4.一个高效机制。
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需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整合邮政等物流资源,以行政方式推动,采取市场化方式解决,要处理好每个环节的物流中转衔接和每个环节所代表的利益分配。
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1项目建设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86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750.00万元,流动资金850.00万元。
1.5.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8600.00万元,所需资金计划全部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
1.6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见下页表1-1。
表1-1 主要财务经济指标表注:此文档为项目概述,具体报告根据客户提供基础信息撰写。
41.7可行性研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和要求;(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建筑设计常用数据》汇编;(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吉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估价表和长春市大宗材料市场价格信息;(7)《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8)《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9)《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11)长春市及项目周边地区市场调研和现场勘察资料;(12)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8研究范围本报告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项目运行前景,论证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对建设方案提出设想。
同时,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项目的组织管理与运营管理方法,估算项目投资并进行经济分析,从而论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为有关部门提供项目决策的依据。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实体营业网点设计5.1.1设计目标店面形象时尚,产品模型陈列生动,吸引客户注意;功能分区布局有利于销售,并兼顾服务功能;道具设计人性化,方便客户、营业员使用;道具标准化、模块化,可快速安装,灵活搭配,可复制,易扩容,便于地市公司人员落地执行。
5.1.2布局优化原则门楣、背景墙与项目总部品牌店形象一致,加深客户对项目品牌印象。
5.1.3平面布置在各社区租赁网站营业厅,每个面积30-60平方米,所有门店统一布置,每个门店统一配备电脑6台、滚动宣传灯箱7个、电脑桌椅、饮水机、消防栓等设备。
5.2运营中心总体规划5.2.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4、《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7、长春市《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计标准》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2008版)9、其它国家和吉林省有关规范、法规和文件及城市规划标准。
5.2.2规划设计构思1、规划设计概念阐述根据本地块优越的地理位置,设计以“经济适用”为主题,体现“现代办公”的设计构思,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基地,努力表达一种令人向往的工作方式、工作状态、工作氛围。
2、吸取“步移景异”的手法精髓,在不同单体之间营造不同空间形态的空间,有围合空间、开敞空间,配以景观绿化小品,将使未来的总部基地充盈浓浓的现代人居风情。
3、建立相对独立的车行与步行系统,改善交通模式,力求在汽车快捷方便进入的同时,仍能提供给人安全、便捷、环境优美的空间。
4、自然状态融入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全新规划设计手法产生的多层次、多标高绿化空间,将小品隐于草地、树林之中,形成由水景、步行路、大片绿树掩盖的草坪组成的室外庭院,形成典型的“公园办公室”。
人们在这样的空间里可以充分休闲、放松,体验平和、宁静的意境。
5.2.3指导原则遵循“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准则,在尊重原有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出自然的、生态的、美观的理想生活环境。
1、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理想家园的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特点。
项目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充分利用总体平面的优化布置,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
规划布局结构清晰,建筑间距及组合合理,通过活泼且具有鲜明个性的设计手法,以生态的理念布置绿化,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营造优美的环境和个性鲜明的建筑,形成本社区鲜明的个性。
2、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丰富、适宜、具有个性的不同层次活动空间,实现环境空间系列对不同行为方式的支持,塑造富有活力的整体空间环境。
同时通过设置完善的标识系统,为新城居民及访客提供人性化引导。
3、“均好性”的配置(1)人本──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景点高尚的办公环境。
(2)自然──贯彻“尊重自然”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花园式办公空间,使建筑和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3)文化──体现适合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充分融合现代生活,创造既有高雅韵味又兼具现代开放的人文气息。
(4)融合──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管理和生活中的运用,以科技为向导,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注重人性化的物业管理。
(5)安全──适度的人车分流,既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避免由此造成的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与步行的安全。
5.2.4规划目标1、协调统一:充分协调环境、功能、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创造力,深入细致地考虑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风格形式、内在使用功能、公共景观构成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因素,努力营造高品质的环境,提升品位。
2、人性化规划:创造高品质的办公环境,以适应21世纪文明生活的需求,以合理的设计带动基地走向现代化,塑造高雅新颖,而又不失地方特色的建筑。
3、创造现代都市新办公环境:以建设生态办公区为目标,注重人与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完善的步行绿地系统,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办公生活环境。
4、营造生态型办公区: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理念,使其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该地区的地形地貌,使建筑和环境融成一体,通过植被的多样性,雨水的保护利用,垂直绿化的设置,提升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热环境,构筑良好而独特的生态办公生活环境。
目录第一章总论81.1项目概况 81.1.1项目名称81.1.2建设性质81.1.3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81.1.4项目基地建设点81.2项目建设目标81.3项目建设规模91.4项目规划建设内容10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1.5.1项目建设总投资111.5.2资金筹措111.6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11.7可行性研究依据 121.8研究范围 13第二章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背景14 2.1项目政策背景142.2项目提出的背景 152.2.1电子商务概述152.2.2国家信息化发展趋势162.2.3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162.3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优势17 2.4企业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 2.4.1企业间信息交流的要求182.4.2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182.4.3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182.4.4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192.4.5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要求192.5企业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意义 19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213.1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分析 213.1.1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现状213.1.2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223.1.3 2018年电子商务发展趋势243.1.4项目机会分析263.2项目市场定位283.3项目的SWOT分析 283.3.1优势(STRENGTH) 283.3.2劣势(WEAKNESS)283.3.3机会(OPPORTUNIES)283.3.4威胁(THREATS)293.4营销策略 293.4.1营销主题293.4.2营销策略293.4.3宣传推广策略293.4.4促销策略30第四章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区建设条件31 4.1某某市概况314.2区域经济条件314.3区域交通网络324.4国家级经济开发区33第五章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方案36 5.1实体营业网点设计365.1.1设计目标365.1.2布局优化原则365.1.3平面布置365.2运营中心总体规划365.2.1设计依据365.2.2规划设计构思375.2.3指导原则385.2.4规划目标395.3运营中心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405.3.1总平面布置405.3.2总平面布局405.3.3道路及景观设计415.3.4竖向设计435.3.5技术指标435.4运营中心建筑单体设计 44 5.4.1平面设计445.4.2立面设计445.5结构设计 455.5.1设计依据455.5.2主要结构材料465.6运营中心公用辅助工程 47 5.6.1给排水工程475.6.2暖通工程515.6.3电气工程53第六章网络平台规化方案62 6.1系统设计原则626.1.1实用性原则626.1.2安全性原则626.1.3可靠性原则626.1.4成熟和先进性原则626.1.5规范性原则636.1.6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63 6.1.7可扩充和扩展化原则63 6.1.8可管理性原则636.2建设内容 636.3数据交换系统666.4电子商务平台676.4.1电子商务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原则与技术路线67 6.4.2电子商务平台体系结构696.4.3分系统功能设计716.4.4内部信息系统73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817.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17.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17.2.1施工期污染源817.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37.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847.3.1大气污染源分析847.3.2水污染源分析857.3.3环境保护措施857.4公众参与 85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868.1卫生防疫 868.2消防878.2.1消防给水系统878.2.2防排烟系统878.2.3电气消防87第九章节能节水措施889.1节能889.1.1设计依据889.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889.1.3节能技术措施899.2节水929.2.1水环境929.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939.2.3节水器具应用939.3太阳能利用94第十章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9510.1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9510.1.1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9510.1.2人力资源配置9910.2项目实施安排10010.3议标 100第十一章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211.1投资估算10211.1.1估算依据10211.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10211.1.3投资估算10411.2资金筹措10411.3资金使用计划104第十二章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效益分析105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10512.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0512.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0612.3.1年销售收入估算10612.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10612.3.3利润及利润分配10812.4财务分析10812.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0812.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012.5不确定性分析11112.5.1盈亏平衡分析11112.5.2敏感性分析11112.6财务评价结论112第十三章效益分析11413.1经济效益分析11413.2社会效益分析114第十四章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结论与建议11614.1结论 11614.2建议 116注:此文档为项目概述,具体报告根据客户提供基础信息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