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合成氨
作为催化剂,经测定:工业上将温度定为450°C。在此条 件下,如果压强为0.1Mpa,SO2的转化率为97.5%,压
强为10Mpa时,SO2的转化率为99.3%。
请回答: (1)工业选择450°C的温度。原因是什么? (2)增大压强对合成SO3是否有利?实际生产中是如何 选择压强的?为什么?
(3)生产中要用到过量的空气,为什么?
N2 +3H2
kf kf kr kr
2NH3
已知常温(298K)时:
ΔH= -92.2kJ· mol-1
能斯特(Nernst), 德国物理化学家,获
ΔS = -198.2J· K-1· mol-1
1920年诺贝尔化学奖。
探究
N2 +3H2
kf kf kr kr
2NH3
已知常温(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K)时:
ΔH= -92.2kJ· mol-1
ΔH= -92.2 kJ· mol-1
ΔS = -198.2 J· K-1· mol-1
ΔH-TΔS = -33.1 kJ· mol-1 K(298K) = 4.1×106
哈伯经过重新计算,纠正了能斯特的错 误,指出常温时合成氨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而且平衡常数很大,可以认为进行完全。
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合成氨反应的应用呢?
1. 反应物的转化率。当时硫酸生产中SO2氧化反应几乎 接近于100 %转化率,而哈伯法合成氨的产率只有8 %。 2. 反应速率。哈伯所找到的两种催化剂分别是锇和铀, 价格高昂,而近900K的高温,也大大增加了能耗成本。
任务2
如何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反 应 特 点
①可逆反应 ②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③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影响反应物转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增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N2 +3H2
kf kf kr kr
2NH3
ΔH= -92.2 kJ· mol-1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任务2
NH3% 0.6 0.5 0.4
如何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观察下图,寻找合适的投料比。
N2与H2的投料比为1:3
0.3
0.2 0.1
实验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反应 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关系为:
v = kc(N2)c1.5(H2)c-1(NH3)
请你根据反应的速率方程分析:各物质的浓度对 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否相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 提高反应速率?
增大 c(N2)、c (H2);减小c(NH3)
气体浓度或压强越大,反应越快。反应体系的 压强是否越大越好?
反应的快慢
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破坏N≡N ,加快合成氨的 反应速率?
升高温度
哈伯进行的试验表明,合成氨的温度必须在1000 ℃以上,
才能达到工业生产所要求的反应速率。你认为这可行吗? 温度 K 25℃ 4×106 350℃ 1.847 400℃ 0.507 450℃ 0.152 600℃ 0.009 700℃ 2.6×10-3
高压对反应容器的材质有严格要求,过 高的压强会增大生产成本,得不偿失。
浓度(压强)与反应速率
实验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反应 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关系为:
v = kc(N2)c1.5(H2)c-1(NH3)
有限的压强条件下, c(N2)、c(H2)如何分配,能 够更好地加快反应速率?
如何解决反应速率与转化率的
矛盾?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还有其他
途径吗?
使用催化剂
无催化剂
能量
Ea
N 2 、H 2
Ea’
有催化剂 NH3 反应历程
[阅读资料]
哈伯在为了寻找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带领研究小组进 行了多达6500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的配方,最后 选定了贵金属锇作为催化剂,使合成氨的设想在1913年 成为工业现实。鉴于合成氨梦想的实现,瑞典皇家科学院 于1918年向哈伯颁发了诺贝尔化学奖。
的催化剂?
低温高效的催化剂
德国化学工程专家博施,在哈伯成就的基础 上继续前进,找到了比锇更好的催化剂——铁 触媒,使得合成氨反应在700K左右便获得了较 高的反应速率。1913年,博施所在的巴登公司 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 博施也因此获得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
博施(Carl lBosch)
化学反应 的限度
适 宜 的 合 成 氨 条 件
化学 动力学
化学反应 的速率
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原则:
(1)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二者影响一致性,又
要注意对二者影响的矛盾性。
(2)既要注意温度、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一致
性,又要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 (3)既要注意理论上的需要,又要注意实际可
能性。
资料:硫酸工业的重要步骤是SO2的氧化。此反应用V2O5
合成氨的工业生产,满足了20世 纪人口快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因此 人们赞扬哈伯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 圣人”。
虽然哈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们并不是从此就 高枕无忧了。哈伯法的不足影响着生产的经济效益,使 合成氨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仍面临困难。
如何优化合成氨
的反应条件?
哈伯的实验室装置 合成氨工厂模型
1:1
1:2
1:3
1:4
1:5
1:6
N2:H2
任务2
如何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低温高压
400 ℃ ,500atm
氨 的 体 积 分 数 ( ) 压强(atm)
温度(℃) N2与H2的投料比为1:3
%
任务3
如何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压强
温度
v
浓度
催化剂
任务3
如何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
N2 + O2 ====
放电
2NO
K(298K)=3.84×10-31 K(298K)=4.1×106
N2 +3H2
kf kf kr kr
2NH3
为什么不使用合成氨反应进行固氮?
任务1
探究合成氨反应的可能性
自18世纪以来,许多人致力于合成氨反应的研究,但都 无功而返。20世纪初,著名物理化学家能斯特经过计算得出 结论,认为合成氨的工业化难以实现,理由是合成氨反应很 难自发进行,反应体系中氨的含量很低。你认为呢?请像能 斯特一样,用计算结果说明自己的结论。
图④
N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解离是最难的一步, 也是决定总反应速率的一步。
催化剂对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影响
条件 无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 Ea (kJ/mol) 335 167 k(催)/k(无)
3.4×1012 (700 K)
实验证明:700 K时铁触媒活性最大, 此时可使合成氨反应速率提高上万亿倍!
浓度(压强)与反应速率
氨 的 分 解 率 ( ) 温度(℃)
%
常压下不同温度时氨的分解率
任务5
外界条件 设计 氨 的 分 解 率 ( ) 温度
探究合成氨的逆反应
压强(浓度) 催化剂
600 ℃
常压
铁触媒
%
常压下不同温度时氨的分解率
温度(℃)
总结
化学反应 的方向 化学 热力学 合成氨反 应能否自 发进行? 怎样能促 使化学平 衡向合成 氨方向移 动? 怎样能提 高合成氨 反应速率?
空气炼金术——合成氨
N2 +3H2
百年前的哈伯合成氨实验装置
2NH3
[阅读资料]
19世纪时,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就指出:考虑到将 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我们必须寄 希望于实现大气固氮。因此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 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 目和关切的重大课题。 当时最吸引人的设想有两种。比较两个反应,从工 业化生产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合实现人工固 氮的工业化生产?
ΔS = -198.2J· K-1· mol-1
ΔH-TΔS
= -92.2kJ· mol-1 - 298K × (-198.2J· mol-1· K-1) = -33.1kJ· mol-1
ΔH-TΔS < 0
结论
常温时合成氨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探究
N2 +3H2
kf kf kr kr
2NH3
已知常温(298K)时:
N2 + O2 ==== N2 +3H2
kf kf kr kr
放电
2NO
K(298K)=3.84×10-31 K(298K)=4.1×106
2NH3
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应该满足那些条件?
原料价廉易得 生产效率高 能耗低 对环境友好
当时人们选择的人工固氮方法主要是电弧法合成 NO ,效率很低,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合成氨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 根据埃特尔的研究,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气体扩散、吸附、
断键解离、表面反应、脱附等步骤,可以简要表示如下。
BDCAE 。 请判断催化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
图① A 图④
图① 图② B 图⑤
图② 图③ C
图③ 图④
图① 图③
D 图② 图④
E 图③ 图⑤
研究化学反应的工业化应用,除了
方向和限度,还有什么因素必须考虑?
反应的快慢
工业化生产应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反 应的速率,取得最佳效益。
推测影响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内因是什么?
氮气的稳定性,N≡N 很难断裂,反应所需 的活化能特别高。
研究化学反应的工业化应用,除了
方向和限度,还有什么因素必须考虑?
选择合适的温度:700K左右,该温度是为 合成氨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选择合适的压强: 1.0×107~1×108Pa,该压 强下进行生产,对动力、材料、设备等来说 正合适。 将氨气及时分离出来、循环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