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4.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 开罗会议B. 德黑兰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波茨坦会议【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英法美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对德国军事占领,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决议,C符合题意;A项是苏美中英召开的会议,会上敦促日本舞跳价把窃取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的决议,B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
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
D为了商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故本题选C。
2.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联。
”该协议出自()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慕尼黑会议D. 雅尔塔会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苏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联”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协议出自雅尔塔会议,故选D;ABC中会议的召开都在二战爆发以前,与题意不符,排除。
3. 1945年,德日法西斯行至末路,胜利归于正义。
德国和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是( )A. 5月2日、8月15日B. 5月8日、9月2日C. 5月2日、5月8日D. 8月15日、9月2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故选B。
4. 丘吉尔在谈及自己参加某次会议的感受时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下列各项与他所述会议内容有关的是()A.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B.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C.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D.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有苏联、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是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中规定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故选D;A项与巴黎和会有关,B 项与华盛顿会议有关,C项与慕尼黑会议有关,排除ABC。
5.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A. 雅尔塔会议B. 华盛顿会议C. 慕尼黑会议D. 波茨坦会议【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题目可知所述事件应发生于二战期间,材料的背景是二战即将胜利阶段。
BC都是二战爆发之前,可以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维护和平安全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
故选A项。
6. 由德国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这是全世界都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的历史。
这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仅仅相隔了 ( ) A. 12年 B. 15年C. 20年 D. 25年【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为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为1939年,1939-1914=25年。
故选D。
7. 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并引发了核泄漏,日本首相称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核危机。
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核危机是指A. 二战中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B.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率军侵略日本C. 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造化学武器D.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军火库爆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二战的史实。
二战中美国于1945年8月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核武器用于战争,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核危机,故选A。
8. 照片见证历史。
下列四幅照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正义战胜邪恶B. 重新瓜分殖民地C. 战争带来了浩劫D. 中国全民族抗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归纳概括能力。
审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攻克柏林”“诺曼底登陆”“德国投降”“日本投降”;四幅图片反映的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映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故答案为A。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明确要求将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性文件是()A. 《开罗宣言》B. 《九国公约》C. 《凡尔赛条约》D. 《联合国家宣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二战中,明确要求将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性文件是《开罗宣言》,故选A;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10. 1945年8月出版的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是一个血红的太阳被打了一大大的叉,它的寓意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B. 德国法西斯投降了C. 意大利法西斯投降了D. 日本法西斯投降了【答案】D【解析】【详解】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所以《时代》杂志封面的太阳代表的是日本,太阳被打了一大大的叉,说明日本投降了,故选D;一战结束是在1918年,排除A;德国和意大利的投降都是在1945年8月以前,排除BC。
11.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
……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
”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B. 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C. 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D. 东两方冷战格局的结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决定成立联合国是在二战时期的雅尔塔会议上,所以材料中提出的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A项1945年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不是每次世界大战;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冷战格局结束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
故选B 。
12. 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决定组建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 A. 开罗会议B. 德黑兰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D. 波茨坦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由此可知C 项符合题意。
开罗会议为中国领土完整奠定基础,德黑兰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波茨坦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所以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C 。
13. 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
该会议( )A.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B. 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C. 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D. 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雅尔塔会议召开于二战结束前夕,这次会议是世界大国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的一次会议,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故选C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开罗宣言》是在开罗会议上制定的,《波茨坦公告》是波茨坦会议颁布的,排除ABD 。
14. 下图漫画描绘的是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场景。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A.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B. 商议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C. 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 决定三国一致对德宣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雅尔塔会议”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的主体是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故选B;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德黑兰会议,排除AC;决定三国一致对德宣战不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排除D。
15.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表述有误的是()A. 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B.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C.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D. 德国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投降后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
德国投降只是欧洲战场结束,故选D;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排除ABC。
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的目的是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即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以解决其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市场等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再次挑动战争的德国的目的仍旧是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1)结合材料一,归纳德国首先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
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用史实证明下面两个观点。
材料三 ……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
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和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