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运输经济学复习题

铁路运输经济学复习题

321铁路运输经济学复习题一、下列知识点可出单选题或填空题1.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和我国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运输业应列入第三产业。

2.运输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

3.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运输和通信技术。

4.运输业的性质与特性决定了运输业生产及其产品的特殊性。

5.从运输方式看,运输可以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6.第三产可以按其服务功能来划分,如流通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

7.运输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8.运输产品是人公里和吨公里。

9.交通运输是全球化的载体。

10.我国能源基地是“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11.全球交通运输经济发达极有四个。

12.由各级中心城市发出的辐射线的多少与城市大小有关。

一般50万人口的城市至少有辐射线4---7条。

13.经济活动的内容结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集聚程度和规模。

14.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现代化进程。

15.辐射理论将经济在空间上的发展规律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

16.有效的运输需求一般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二是,有购买能力。

17. 19世纪后期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从美国开始。

18.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首先发生在英国。

19.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起始点在某一区域内而终点不在这个区域内的运输需求,称为区域间的运输需求。

20.影响消费性旅行需求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

21.一般,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名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左右。

22. 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可分为每日闲暇时间、周末、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

23.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在空间的分布和活动设备的合理配备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称为运输布局。

24.运输政策是影响运输供给的重要因素。

25.目前,国际间的客运联系基本上依赖于航空运输。

26.运输政策对一个国家运输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规定了运输业发展的方式、速度、规模结构。

27.运输距离经济,是指随着距离延长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现象。

28.运输供给包括运输供给的数量、.运输方式、运输布局和运输管理体制。

29.在网络上的运输密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与运输网络幅员同比例扩大的运输总产出引起年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指的是运输网络幅员经济。

30.经济总水平是影响运输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是运输供给发展的基本条件。

31.通过六次提速,我国铁路旅客列车在一些区间上最高速度已达到250km/h。

32.总体而言,我国铁路运输的速度低于高速公路和航空,高于水运和管道。

33.按照成本计算的任务与目的的不同,运输成本计算可分为定期成本计算与非定期成本计算。

34.在运输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支出是固定资产折旧费。

35.按专业与生产过程的关系,运输成本可分为生产费用与管理费用。

.36. 运输服务费属于固定支出。

37.军运费、国际联运杂项支出和车站及列车旅客服务中,直接列入客运的支出是车站及列车旅客服务。

38. 管理费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运量范围内,不随运量增减变化,相对保持不变的费用。

39.成本计算按照内容及范围分,有综合运输成本计算与各种单项成本计算。

40.定期成本计算的方法计算的换算吨公里、货物计费吨公里、旅客人公里的成本是全路或铁路局的平均数值。

41.设置成本科目和项目,首先是以成本按用途分类为基础的。

42.成本计算按其内容和范围,可分为综合运输成本计算与各种单向成本计算。

43.不能移动的固定资产是运输线路。

44.西方国家的利率一般包含了三个因素,即有效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率。

45.通过使用情况记载资料,用统计方法确定该类设备的平均使用年限的方法是统计观察法。

46.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这种能够磨损与其使用强度和持续时间成正比。

47.固定资产有形损耗的主要原因是使用。

48.运输业属于运量密集型产业。

49.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50.在一定的利率条件下,经过几次计息后,现值所产生的新的货币价值叫终值。

51.只计本金即资金原额或初始投资的利息,而产生的利息不再计息的是单利。

52.某人有本金1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10%,按复利计算,两年后此人应取回本息为1210元。

53.轮船、飞机、汽车是既有装载旅客或货物的容器,又拥有动力的独立运载设备。

54.运载设备运用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55.运载设备日运行公里与运载设备总运行公里成正比,与运用中的运载设备数成反比,与全周距成正比,与运载设备周转时间成反比。

56.运输设备数量的计量单位为辆、艘、架。

57. 实载率是不属于运载设备运行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

58.影响运载设备静载重的主要因素是运载设备类型、货物性质、货物包装状态和装载方法。

59.货车周转时间,不仅是从时间方面表示运载设备运用效率的指标,而且是运营工作的综合性质量指标。

60.运载设备工作时间利用指标,包括运载设备的运营率和工作率。

61.运载设备平均载重量的大小与运输效率和成本直接有关。

10.通常用来表示运输方向不均衡的是回运系数。

62.客车运用车数、列车平均总重和列车公里,这三个指标里与铁路列车有关的指标有列车平均总重和列车公里。

63.长期运行计划周期有月、季、年。

64.在结构工资中,对工作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部分是基础工资。

65.人力资源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

66.等级工资制又分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制和干部职务等级工资制。

67.在我国利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劳动定额始于20世纪50年代。

68.规定在单位的时间为生产合格产品数量标准指的是产量定额。

69.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在数量上互为倒数。

70.工资的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71.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指的是工资总额。

72.从劳动角度分析,运量的增长变化主要有:一是增加劳动力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73.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有生物特征、主观能动性、社会性和资本特性。

74.以现有的同类型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和工序的定额方法是类推比较法。

75.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指的是工资总额。

76.在平均单位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周转量减少,运输收入减少。

77. 规定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指的是产量定额。

78.运输价格与运输价值的关系是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79.运输业的盈利是指税金和利润。

80.运输价值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运输成本。

81.运价形成机制主要包含内容:一是运价形成的主体,二是运价形成的方式82.在生产规模不变时,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83.我国的铁路运输费用包括.基本运价、特殊运价、建设基金和运杂费。

84.运输价值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运输成本。

85.运价率随运距延长而不断降低,超过一定距离的可不再降低。

86..对货物运输而言,运输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发到作业费(含装卸费)和运费,其中装卸费和运量成正比。

87.在一定的条件下,固定成本与运量无关,此时增加运量所增加的成本只是变动成本部分。

88. 固定总成本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是.固定不变化的。

89.与运输距离的乘积成正比。

90.在平均单位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周转量减少,运输收入减少。

91.运输项目投资巨大,固定成本所占比例较大,决定运输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92.如果一个新的运输项目成本(投资)已定,运量已定,为了使企业不发生亏损,可以采取提高运价的方法。

93.运输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旨在进行经济管理,另一类旨在进行社会管理;或者说,一类是数量管理,一类是质量管理。

94.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和实际运输量在总运输能力和运输量中所占的比重是指运输结构。

95..国家实施的投资政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国家.直接投资,二是国家引导投资。

96..运输合理化主要包括运输布局的合理化、运输结构合理化和运输组织的合理化。

97.在我国的大多数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和港口的水下工程建设均是由国家直接投资。

98..政策所具有的特点是权威性、原则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全面性。

二、下列知识点可出名词解释1.基础设施:是国家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及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包括公共设施、公共工程,其中运输设施包括铁道、铁路、车站、港口与航道、机场等。

2.交通区位线:是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

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运输需求:运输需求就是运输市场需要,及货主或旅客向运输供给部门提出的希望实现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要求。

5.运输支出:是为完成客、货运输业务所消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切费用。

6.产品成本:就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

换言之,即生产产品中耗费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价值,以及管理费用的货币表现。

7.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被利用而产生价值,否则,资源的价值就会受到损失,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或损失的价值就叫资金的时间价值。

8.固定资产折旧:就是把固定资产磨耗掉的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构成产品成本的一个要素,这一部分成本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出来,形成折旧基金,专门用于设备的大修和整体更新。

9.本金:现值是指资金的现在瞬时价值,其一般意义是指投资开始或生产开始时货币的价值,又称本金。

10.旅客周转量:运载设备运输的旅客数量与相应的运输里程的乘积。

11.标准工资:是工资的基本形式,在职工工资收入中占主要地位,也是计算支付其他工资形式和劳动待遇的基础。

12.劳动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合格产品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时间标准,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13.结构工资:是根据工资的不同因素和工资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将工资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确定工资额,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综合反映多元素的特点和作用的一种工资结构。

14.运输平均成本定价理论:是指在运量一定的情况下,运价总收入必须足以支付运输业务的一切开支,所以运输平均成本是运价的最低极限。

运输总收入在支付运输平均成本后,一般还应提供足以吸引投资的必要利润。

15.清算收入:铁路局根据完成的工作量按铁道部运输收入分配办法结算而取得的运输收入。

16.政策:是国家或组织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而精心组织和有意变动的各种手段,是在多种方法中做出的一种选择,是社会或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