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习题一、选择题8、某一历史洪水从发生年份以来为最大,则该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A、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B、N=发生年份-设计年份+1C、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1D、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19、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的内容是()A、插补展延洪水资料B、代表性分析C、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的计算D、选择设计标准10、资料系列的代表性是指()A、是否有特大洪水B、系列是否连续C、能否反映流域特点D、样本的频率分布是否接近总体的概率分布11、三点法配线适用于()A、连续系列和不连续系列B、连续系列C、不连续系列D、视系列的长短而定12、对设计站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比分析的目的是()A、检查洪水的一致性B、检查洪水的可靠性C、检查洪水的代表性D、检查洪水的大小13、对设计流域自然地理、水利化措施历年变化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是()A、检查系列的一致性B、检查系列的可靠性C、检查系列的代表性D、检查系列的长短14、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洪水调查考证的目的是()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D、使洪水系列延长一年15、对设计流域洪水资料长短系列的统计参数相互对比的目的是()A、检查系列的一致性B、检查系列的可靠性C、检查系列的代表性D、检查系列的长短16、对设计站与上下游平行观测的流量资料对比分析的目的是()A、检查洪水的一致性B、检查洪水的可靠性C、检查洪水的代表性D、检查洪水的大小17、在同一气候区,河流从上游向下游,其洪峰流量的Cv 值一般是()A、增大B、减小18、在峰、量相关分析中,随洪量统计历时的加长,则()A、相关程度愈高B、相关程度愈低C、相关程度不变D、相关程度可能高也可能低19、用典型洪水同倍比法(按峰的倍比)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A、峰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B、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C、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D、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值20、用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A、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B、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C、峰等于设计洪峰、各历时量等于设计洪量D、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值21、用典型洪水同倍比法(按量的倍比)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A、峰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B、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C、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D、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值22、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包括()A、典型洪水洪峰较大B、典型洪水洪量较大C、典型洪水洪峰靠后D、典型洪水过程线接近流域平均情况,能代表本地区洪水特点E、典型洪水洪峰接近平均值F、典型洪水洪峰靠前23、对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进行修匀是依据()A、过程线光滑B、过程线与典型洪水相似C、水量平衡D、典型洪水过程的变化趋势24、如果特大洪水未作特大值处理,而是当作一般洪水对待,则设计成果将会()A、偏大B、偏小25、某水库洪水设计标准为1%,则该工程20 年内遭受破坏的概率(也称为破坏率或风险率)为()A、48%B、38%C、28%D、18%二、计算题已求得某设计断面洪峰流量频率曲线,统计参数分别为:3Q m=500 m3/s,Cs=3Cv=1.8线型为P-III型,并选取典型洪水过程线如下表,试按洪峰流量同倍比法推求百年一遇的计算洪水过程线。
(保留到整数)某设计断面典型洪水过程线表P-III型曲线模比系数Kp 表(Cs=3Cv)5、某水文站有1970-1996年的连续实测年最大3 天暴雨记录,实测系列之和为6460mm,另外调查考证至1870 年,得两个特大暴雨,最大三天暴雨分别为862mm、965mm,求此不连续系列(1870-1996)的年最大三天暴雨平均值。
6、某流域面积为625km2,流域中心最大24 小时点雨量统计参数为:X 24h=130mm,Cv=0.50,Cs=2.0,线型为P-III 型曲线,暴雨点面折减系数为0.87,设计历时为24h,24h 内以3h 为时段的设计雨量时程分配的百分比依次为:5.0、8.0、11.0、13.0、44.0、8.0、6.0、5.0 。
降雨初损25mm,后损率=1.0mm/h ,试求该流域百年一遇设计净雨过程。
三、问答题1、有长期洪水资料时(40 年)如何推求P=1%的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时段洪量(百年一遇年最大洪峰流量、百年一遇年最大一日洪量、三日洪量、七日洪量)?2、对短期洪水资料进行插补延长的方案有哪些?3、如果设计站没有洪水资料,其上游(下游、上下游)水文站有较长系列的洪水资料,如何推求设计洪峰流量?4、分别处理法、统一处理法(独立样本法、统一样本法)如何求洪水频率?5、由流量资料如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几种放大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6、入库设计洪水与坝址设计洪水区别?7、入库设计洪水组成?第一套习题参考答案、选择题第二套习题选择题1、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D、二者相等2、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次暴雨的()A、平均降雨强度B、降雨总量C、净雨总量D、径流总量3、一次洪水地面径流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A、平均地面径流流量B、地面径流深C、地面径流总量D、地面径流模数4、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与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二者可能相等或不等5、在湿润地区,当流域蓄满后,若降雨强度i 大于稳定下渗率fc,则此时下渗率f 为()A、f>iB、f=iC、f=fcD、f<fc6、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B、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土壤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下渗过程线D、下渗累积过程线7、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某一地点蓄满后,该点雨强i 小于稳渗率fc,则该点此时降雨产生的径流为()A、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B、地面径流C、地下径流D、零8、在湿润地区用蓄满产流法计算的降雨径流相关图的上部表现为一组()A、间距相等的平行曲线B、间距相等的平行直线C、非平行曲线D、非平行直线9、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fc 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降雨强度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C、降雨历时D、土壤特性10、以前期影响雨量(Pa)为参数的降雨P 径流R相关图,当P相同时,应该Pa 越大,()A、损失愈大,R 愈大B、损失愈小,R 愈大C、损失愈小,R 愈小D、损失愈大,R 愈小11、以前期影响雨量(Pa)为参数的降雨径流相关图,当Pa相同时,应该降雨P 愈大,()A、损失相对于P愈大,R愈大B、损失相对于P愈大,R愈小C、损失相对于P愈小,R愈大D、损失相对于P愈小,R愈小12、对于湿润地区的蓄满产流模型,当流域蓄满后,若雨强i 小于稳渗率fc,则此时的下渗率f 应为()A、f=iB、f=fcC、f>fcD、f<i13、对于超渗产流,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取决于()A、降雨强度B、降雨量和前期土壤含水量C、降雨量D、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14、当降雨满足初损后,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A、雨强大于枝叶截留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C、雨强大于填洼量D、雨强大于蒸发量15、某流域由某一次暴雨洪水分析出不同时段的10mm净雨单位线,它们的洪峰将随所取时段的增长()A、增高B、不变C、减低D、增高或不变16、净雨在流域上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暴雨中心在上游的单位线比暴雨中心在下游的单位线()A、峰值小,峰现时间早B、峰值大,峰现时间早C、峰值小,峰现时间迟D、峰值大,峰现时间迟17、降雨在流域上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一般暴雨中心在下游的单位线比暴雨中心在上游的单位线()A、峰值小,峰现时间迟B、峰值大,峰现时间早C、峰值小,峰现时间早D、峰值大,峰现时间迟18、某流域根据三场雨强相同,但暴雨中心分别在上、中、下游的洪水分析的三条6h 10mm 单位线,它们的洪峰流量分别为Q上、Q中、Q下,则他们之间一般应该()A、Q 上>Q中>Q下B、Q 上<Q中<Q下C、Q 上=Q 中=Q 下第11D 、Q 上≧Q 中≧Q 下19、某流域根据暴雨中心在中游,但三场净雨强度分别为 5、10、20mm/h的洪水分析出三条 6h10mm 单位线,它们的单位线洪峰流量分别为 Q 5、Q 10、 Q 20,则它们之间一般应( ) A 、 Q 5>Q 10>Q 20 B 、 Q 5<Q 10<Q 20 C 、 Q 5=Q 10=Q 20 D 、Q 5≧Q 10≧Q 2020、若Δ t 、ΔT 分别为原单位线和所求单位线的时段长, S (t )表示原单 位线 S 曲线, S (t- ΔT )为相对 S (t )移后Δ T 的 S 曲线,则所求时段单 位线的数学表达式是( )1、单位线假定考虑了净雨地区分布不均匀对其形状的影响。
( )2、对同一流域,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大。
( )3、根据单位线的基本假定,考虑了净雨强度对其形状的影响。
( )4、流域最大蓄水量 Wm (Im )近似为前期十分干旱,本次降水相当大(能 够产流)的洪水的损失量的最大值。
( )5、对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消退都不一致。
()6、蓄满产流模型认为,在湿润地区,降雨使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
( )A 、q (Δ T ,t )=Δt ΔTB 、q (Δ T ,t )= Δ t ΔtC 、q (Δ T ,t )= Δ T S (t )-S (t- ΔT )】S ( t- Δ T )-S(t )】 D 、q (Δ T ,t ) 二、判断Δ tΔTS (t- Δ T )-S (t )】7、按蓄满产流的概念,仅在蓄满的面积上产生净雨。
()8、按蓄满产流的概念,当流域蓄满后,超渗的面积上形成的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9、对流域中某点而言,按蓄满产流的概念,蓄满前的降雨不产流,净雨量为零。
()10、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但只要是10mm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的形状相同。
()11、在干旱地区,当降雨满足初损后,若雨强I 大于下渗率f 则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12、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但只要是10mm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的径流量是相等的。
()13、净雨从流域上某点流至出水断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流域汇流时间。
()第一套习题参考答案、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1、已知:多年平均降雨量1312.4mm,多年平均径流深787.8mm,年蒸发量1515mm,蒸发器折算系数为0.8 ,各月蒸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