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材料格式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x2013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作简要汇报,并对14年建档立卡工作作表态发言。
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2013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总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严格程序,全乡共评出贫困对象xxx户xxx人。
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方案制定精细化。
方案制定前,多层面、多角度征集意见建议,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制定初步方案,召开党委会进行最后审定,最大限度确保方案符合乡情实际。
二是多条款框定范围。
按照要求对必须纳入对象进行明确后,结合家电、交通工具、劳动力状况、职业身份等条件提出了七类不准纳入评审的对象;在人数分配上剔除必须纳入、原则上可以纳入及预留机动指标后,结合各村人口数进行人数分配。
三是多渠道展开宣传。
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单、公示等方式,多渠道、大范围对扶贫动态调整及建档立卡工作展开宣传,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知情权。
入户调查责任化。
一是入户调查户户见面。
在群众提出申请后,由各组责任人员深入群众家中,就其家庭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做到入户调查率达到100%。
二是乡村联动复查。
在组员会评审确定初步名单后,由各驻村干部、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义务监督员等组成的入户调查小组,采取入户察看、邻里访问、计算收入等形式,对民主推荐且经公示无异议的对象农户家庭和未能通过民主推荐的真正贫困农户家庭开展复查,做到复查率100%。
三是明确责任追究。
坚持“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调查责任制度,切实确保保证入户调查的质量。
全程公开透明化。
一是公开政策。
将评审要求、原则全部公示上墙,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
二是公开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
对评审对象实行三次公示的制度,将审批过程和结果公布于众。
阳光评审民主化。
切实做到评审过程全程请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
一是初评群众参与。
在初步确定人员名单时,以组为单位召开评议小组会,依照程序对入户调查核实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作出初审决定,参加评议人员必须签名,符合初审条件的才能公示和上报村支两委。
二是二审群众监督。
初评名单出炉后,以村为单位召开二次评审,由村组干部、扶贫义务监督员、党代表、人大代表、离退休干部等组成民主评议小组开展评议。
并邀请群众代表列席会议,对二审过程进行监督。
扶贫攻坚分类化。
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实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分类攻坚。
对有劳动力对象采取产业发展帮扶、技术政策支撑、介绍务工就业等方式展开扶贫;对因病、学生入学等对象采取争取政策支持、开展慰问等方式开展帮扶。
二、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打算我乡将认真贯彻落实县上会议精神和《x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乡情实际,切实抓好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成立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抓落实的联动机制。
同时,向各村派出指导督查组,负责建档立卡工作的指导督查,切实推动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规模分解到村、村民小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培训村级操作人员,具体组织实施建档立卡工作;村、驻村工作队负责初选对象的评议、公示和《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贫困村登记表》的填写,户主住房照片的采集以及信息和照片的录入。
强化宣传培训。
严格按照全县工作要求及部署,扎实搞好宣传培训工作。
采取召开村民小组会、院坝会、入户座谈走访、发放宣传单、手机短信等形式,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帮扶规定等宣传到村到户,确保建档立卡工作程序规范、数据真实、公平公正。
规范操作程序。
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保留相关原始记录和档案资料,全程公开、接受监督。
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三公示一公告”,贫困村的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
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严禁平均分配。
落实保障机制。
一是信息采集落实专人负责,谁采集、谁签字、谁负责。
二是层层制定信访处置预案,对群众来信来访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反馈调查处理结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杜绝群众集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三是将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作为当前督查重点,督查结果纳入对各村的年终考核。
发言题目发言单位或个人2010年×月发言材料正文统一格式要求纸张:A4页边距:上、下各2.5厘米,左3厘米,右2厘米发言题目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二级标题:小四号楷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正文:小四号宋体 1.3倍行间距标题序号:一、 1.重民情解民忧求实效努力开创人大信访工作新局面——利川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1年,利川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按照全国人大信访工作的要求,结合利川实际,调整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努力解决处理好我市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年里,我们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94件,接待群众来访43批464人次。
来信来访137件中,当面已解释疏导、息访息诉的48件,需要进行解释、当场已答复的法律及政策咨询的56件,属疑难问题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应作答复的33件,截止2011年12月31日,已办结并向当事人书面答复31件,办结率94%、满意率100%。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为核心,不断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制度。
1、加强领导。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信访形势,利川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深化了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建立和实行了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形成了常委会领导负总责,分管副主任亲自抓,办公室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常委会领导按照程序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定期阅批信访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督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2、健全制度。
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利川市人大常委会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办法》,《利川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受理范围》,《利川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守则》,《利川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理流程》,全部装框上墙,确保了信访工作有章可循,使信访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信访工作人员按要求认真进行办理,对于信访件承办单位和承办人办理不及时,工作不负责任,按照相关制度通报批评,限期办理,直至追究承办人的责任。
3、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土地纠纷、林改纠纷、环境污染等是群众上访的焦点,市人大常委会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与相关执法检查有机结合,有力地解决了一些重要信访案件。
如:我市人民群众反映的清江河污染治理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作为重点信访件来办理,经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从2007年起,连续五年把《环境保护法》和《清江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作为重点议题。
五年来共拍摄清江治理专题片四部,在常委会及全市干部大会上播放,加强宣传,统一认识。
多次对清江污染情况、治理情况进行视察,2011年还实行了“河段长”负责制,监督市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流域乡镇做好清江河污染治理,同时常委会组成督查组进行督查,定期听取市人民政府专题汇报;常委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问责制度、严格环保准入、加大监管力度的意见,并加强跟踪督办。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了汪营、凉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焚烧项目建设,清江流域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完善措施,加强配合,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切入点,我们坚持围绕提高案件办理质量,牢牢抓住两个优化,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1、优化接待环境。
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将市人大信访接待的大门始终向群众敞开,努力做到热心、耐心、诚心、真心服务,实实在在把事情办好,办实,使上访人进门舒心,出门安心,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对信访干部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信访队伍的综合素质,坚持依法依规处理信访问题,营造和谐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2、优化工作方法。
有些承办部门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采取推、拖、避,甚至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激发矛盾,引起群众重访、缠访或越级上访,增加了人大信访工作的难度。
信访承办部门不仅优化了信访接待环境、更对如何又快又好做好信访工作进行了探索创新。
如市公安局制定了坚持和信访人见面、领导包案以及回复回访等制度,深入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凡是人大转办交办到该局的信访案件均做到了受理规范、处理及时、回复迅速。
3、加强配合协调。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拓宽信访渠道,构建了齐抓共管、各负其责、配合协调的信访工作格局。
一是完善与“一府两院”和职能部门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分析信访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和意见。
信访科坚持每月统计上报,每季度分析,力求把握信访问题的实质。
二是完善上下级人大信访工作的联动机制。
对上级人大转交办的信访案件,统一做好登记,进行备案,及时批转承办单位,督促其限期进行处理。
对乡镇人大信访工作加强了指导,疏通了渠道,为协调处理信访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维护群众权益,着力提高群众满意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尽力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到市人大上访的群众,多数是上访人在“一府两院”解决不了或不满意的情况下,转而向人大提出的,上访人把向人大诉求当作解决问题的最后希望。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一步提高做好信访工作的思想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群众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论大事小事,同等对待,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把解决群众的问题当做解决民生问题来抓。
2、深入调查。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口头交谈和书面材料,我们主动变坐访为走访,经常深入社区、深入乡镇、深入村组了解实际情况。
坚持与信访当事人见面,杜绝偏听偏信,做好调查笔录,注重多方面分析研究信访问题实质,全面掌握详细资料,力求透过简单的信访问题抓住本质,更好更快地解决信访问题。
3、突出信访重点,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法律素养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涉法涉诉信访件不断增加。
我们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在解决一起上访件过程中产生其他矛盾纠纷,注重解决信访中的实际问题,力求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法院判决执行不力,公安部门立案不及时、办案不快等成为群众上访的重点,我们平时注重加强同市法院、市公安局的联系沟通,把信访案件办理与人大监督相结合,不断加大对法院判决执行难和公安部门办案不力等信访件的检查督办,有力的促进了法院和公安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2011年全年共有效解决有关法院执行难的信访件6件,公安部门办案不力的信访件13件,坚决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四、规范工作程序,加大信访督办力度不断规范和创新工作,不断加强督办检查,是开创人大信访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