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领导、诸位校长、诸位教育界的同道,大家早安!上一堂课我们谈到,人类种种从身心到家庭、社会以及世界的这些冲突、苦难,根源就是他们的思想观念错误了。
他们觉得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利欲,但是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家危矣。
而且,欲是深渊,应该转利欲之存心为道义、为勤俭的态度,所以痛苦与幸福很可能是在一念之间。
而这一念正确的思想观念,必然要透过教育。
所以大家冷静思考,现在从身心到家庭、社会问题,您用经济的方法不一定能解决,您用政治的方法,用外交,用种种这些科学的方法,都不一定能解决,而且决定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比方说用法律,请问大家,朋友之间、亲人之间上法院控告,您听过哪一个亲戚朋友打完官司以后,非常欢喜的说:“哇,太好了,这个案子判得太公平了!”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真正是没办法了,上法院,最后彼此内心都还是有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这是老子给我们的教诲。
而且老子又说,“法令滋彰”,哪一个地方法律特别严格,“盗贼多有”。
你从症状去解决问题,很难解决根本问题,解决一时,但慢慢的也很难改善社会风气。
美国的法律,我相信在世界当中是数一数二的严密,但是美国的犯罪率却很高。
因为你用法律去管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的聪明都用在这些错误的地方。
没有经典的指导,我们冷静想想,这个时代的人类,花了多少时间在研究制度、在研究法律?都觉得这些方法能够解决问题,耗了我们不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现在感觉,比方说一些政治的制度,费了很多的精神,但事实上制度是其次,根本是人的德行。
制度再好, 人无德,不是出了一大堆政客吗?玩弄这些政治制度。
你人好,制度一般,还是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就像我们的圣王,他们穿、住都不好,就为了给人民谋福祉。
所以什么是民主?念念把老百姓的幸福摆在第一位,这个才是民主最重要的精神。
我们得掌握这个精神才对。
孔子在《论语》“为政第二”就讲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用政治手段、你用刑罚来管理人民,“民免而无耻”,他只是免于被处罚,但是他内心没有羞耻心。
所以假如是用这样的方法教育下一代,那父母在跟不在不一样,老师在跟不在不一样,领导在跟不在不一样,那我们教出来的都是里外不一的孩子,我们这个民族怎么会有前途?所以要“导之以德”,用道德来引导,建立他的人生观,“齐之以礼”,用礼教去熏陶他,潜移默化,“有耻且格”,他有羞耻心,而且这个“格”等于是他的心非常的真诚、正直,只要发觉自己有过失,马上要把它改正。
而且这样的存心一定得到上天的护佑,可以感通上天,因为人属于天地人三才。
我的师长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点出了这个世界的问题,说到:东方不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西方不重视宗教教育,没有教化了,人都不懂道理,才造成现在种种的乱象。
东方强调仁爱,西方因为他们是政教合一,受宗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他们也是强调博爱,都是善良的心,所以东西方忽略了这个根本的圣贤教育,才形成今天的问题。
就像昨天跟大家提到的,都往利欲去走,所以现在从父母、从领导者、从老师要导正整个思想观念。
之前跟大家讲过,那个嘲笑别人没有父亲的孩子,后来自己的父亲被小偷杀了。
可是那个孩子小时候,都是欢欢喜喜承担班上的服务工作。
从这些现象,我们都看得出来“人之初,性本善”。
科学家还做实验,对还在学走路、还走不稳的儿童,就让大人在他前面故意把东西掉下去,被他看到,孩子摇摇晃晃的把东西捡起来,然后又走去要还给这个大人。
这个都是证明“性本善”。
孩子的仁爱心确实本有。
有一个3岁的孩子,我们都见过,有一天,有人送她爷爷一条鱼,拿了个盆子装,鱼太大,尾巴露在外面,结果就把这个鱼尾巴给切掉了,而且应该还是活的。
所以那个小女孩看到以后,就一直流眼泪,然后一直说:“它痛,它痛。
”所以老祖先说“万物一体谓之仁”,小孩天性还在,她看到那个动物,她感觉得到它痛。
大家有没有曾经见过,两个小朋友在玩,跑跑跑,突然前面那个孩子不小心,“砰”,跌得很重,摔下去的声音很响。
然后后面那个人哭起来了,前面那个跌下去的还没哭,为什么?还没回过神来,发生什么事还不知道,可是后面那个人先哭了,为什么?他感同身受,他很痛,他就流泪。
结果他的妈妈走过来,“又不是你跌倒,哭什么哭,是他痛又不是你痛”,把他的天性折煞了。
有一个父亲就说到,他的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看电视,看到一些杀戮的镜头,手捂起来,“妈,好恐怖,他们好可怜”,流眼泪,一个小男孩。
结果当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父亲有一天,看到他在看杀戮的场面,边看边喊,“杀,杀,杀!”同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老祖宗的教育,第一个目标就是让一个人跟父母的天性,这个父子有亲的天性终身保持;再由这个父子有亲的亲爱的天性,延伸到爱兄弟、爱家人、爱邻里乡党,爱一切的人,最后“凡是人,皆须爱”,凡是物,也皆须爱。
因为“亲亲而仁民”,亲爱自己的父母,自自然然孝心启发,去爱一切人,接着“仁民而爱物”,再去爱一切的生命。
而一个人跟父母这种亲爱终身保持,他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
我们看一个小孩,两三岁看到父母的时候,非常高兴,“妈”,远远的叫得很大声,然后走过去,抱着母亲,您看那孩子的笑容,他等于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是吧?你们有没有回想到自己的孩子那种情景,请问他笑这么开心花了多少钱?一毛钱都不花吧?这样的快乐假如终身保持,那是真乐。
曾子终身保持,跟父母是连心的。
所以他的朋友去找他,走了很远的路,他的母亲很厚道,不愿意让他的朋友等,可是曾子又上山去了,母亲情急之下咬了一下手指,马上曾子的心就痛了,赶紧赶回来看家里有没有什么事。
这是我们的天性。
我曾经看到一个男孩,给他父亲行三跪九叩,这个孩子5岁,结果看他跪下去磕头,一直流眼泪,我们事后问他,你哭什么?他说我看到我爸爸哭了,小孩子的话很直接,他一看到父亲哭了,他的心跟父亲相应,马上一起泪水流下来,所以这是孩子对父母的天性。
父母对孩子也是天性。
我记得我姐姐在我们家坐月子,小孩每一次哭,我姐姐都是第一时间发现,我跟我母亲还搞不清楚状况,怎么了?我姐已经进房间去了,我们连声音都还没搞清楚,她已经去了。
更明显的在哪里?小孩子学讲话,一岁多学讲话,他跟我讲老半天,我一句话都听不懂,他妈妈每一句都听得很明白,而且还帮他做翻译工作,你看每一个母亲是不是都做过翻译员?那请问大家,那个是言语在沟通还是心在沟通?言语在沟通,应该大家都听得懂,我们普通话也不差,所以都是心连心。
我看《天下父母》有一集采访翟导演,我真的明白他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因为人家问他,你觉得你人生什么是幸福,他说当我推开门(他六十多岁了),我能喊一声娘,就是我最幸福的。
您看这六十几岁人讲的话,跟两岁孩子一不一样?“我只要抱着妈妈就是最幸福的”,他根本不会去贪求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老祖宗通达人性,他清楚天性终身保持是最快乐的,然后再延伸这份爱心。
假如我们今天教导孩子,让他跟父母越来越不亲,越来越隔阂甚至忤逆,那这个教育就反教育了。
所以,父母也好,领导者也好,对于教育的目的,要非常的清楚。
而且纵使我们今天是教育工作者,其实我们不一定真得懂教育,甚至于我们所接触的理论,还有一些是错误的,就像前几天跟大家举到的,拿狗做实验、拿猫做实验。
所有的教育理论没有跟孔老夫子的经典,中华文化的经典去对照,都不能保证是不是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学圣贤教育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依法不依人”。
要依经典,不是谁说的你很喜欢听,那就认同他,这是情感用事,要依经典,要依真理才对。
我们在这里一起共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在另外一个地方,聚集了两万个企业家,每个人的门票是多少?两万块钱。
学什么?追利,追欲望。
花两万块钱,学错误的思想观念,就在我们同时。
所以我们搞教育的有使命,我们的同胞有多少人现在在被误导。
所以人很可怜,这个时代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
错误的思想,他还拿大把大把的钱去听他讲;不收他的钱,老祖宗的教诲免费给我们,我们还把它扔到垃圾筒里面去。
所以最有福的人,福在受谏。
能接受谁的劝谏?首先一个人从小的时候,能听父母的话,这个人有福报;到学校去恭敬的听老师的教诲,有福报;到社会去能听领导的经验教诲,这个人少走很多弯路;尤其身为中华的儿女能接受老祖宗的教诲,这个人的人生他是站在五千年的智慧之上经营人生,他的格局、视野绝对跟一般人不一样。
所以我们从事教育者,张发厅长有一句名言:教育者首先受教育。
我们得是一个好学生,圣贤的好学生,我们才有可能是一个好的老师,这个是根本的基础。
而刚刚跟大家讲到的,那个听父亲的话,不再为班级服务的小学生。
我们要了解,小学一年级,尊重父母,尊重老师,父母老师的话,他一听可能就装进去了,他还不会分辨对不对。
我们今天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又学了经典,比较有判断力,可能亲朋好友讲的话,我们还能够区分,小孩子不懂。
结果从那一天开始,他就自我、自私、计较,不愿意再主动付出了。
一个人不愿意付出了,慢慢变什么?计较,慢慢变刻薄。
这个心性就这样偏、偏,越偏越大。
后来嘲笑别人没父亲,结果过了两年他父亲也遭遇不幸。
我们冷静想一想,他的父亲虽然是教育工作者,但是他却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他还是教给他的孩子自私自利,最后孩子变刻薄,他的家庭命运就这样毁掉了。
假如是教孩子道义,这个家的命运,他们家每个人的命运完全不一样。
所以真的是感觉现在这个时代把传统文化送到家家户户去,刻不容缓,甚至比救火还要着急。
曾经有一个朋友走过来,非常伤心的告诉我,他说他有一个朋友主动跟他要《弟子规》、要传统文化的光碟,刚好他那个礼拜比较忙,他说“好好好”,虽然答应了,但还是没有马上给他,结果当他想起来已经隔了很多天,他那个朋友自杀去世了。
他可能就已经快要溺死了,就要找一块浮木,结果没有送过去,就这样时节因缘就过去了。
包含我们之前讲过刘余莉教授,她讲课讲到东汉宋弘,回答光武帝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原配跟着自己荜路蓝缕,胼手胝足,怎么可以忘了这份同甘共苦的情感?所以决定不能背叛自己的妻子。
这一句话讲完,皇帝很感动,满朝文武都感动。
那个时代我想没有人敢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不然会被当时所有的人唾骂。
一个人确实可以带动一方的风气。
在江苏有一个官员,在他要到任这个单位之前,这个单位的离婚率非常的高,可是他到任以后,常常给同仁讲五伦关系,尤其讲夫妇相处,他太太又常常煮一些很好吃的东西拿到单位去,同仁看到他们夫妻鹣蝶情深,也受感染,所以他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一对夫妻离婚。
所以领导者的带动非常重要。
我想可能原来也有一些要离婚,看到这样榜样,慢慢感动、反省,所以我感觉这个领导者积了很厚的阴德,本来要离婚的夫妻不离婚,他们家老人跟祖先都感谢他。
刘教授讲完这个故事,那一堂课下来,就有官员走过来给她鞠躬。
“谢谢你,我本来已经要对不起我的太太,听完之后觉得自己太惭愧了,太错了”,赶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