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胆囊炎注意事项

慢性胆囊炎注意事项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

是胆囊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

一般多由急性胆囊炎未彻底治愈引起。

慢性胆囊炎者,平时可以无任何表现,或只有轻微的类似胃病的一些表现,但常反复急性发作。

发作时疼痛难忍,十分痛苦。

目前,临床上一般系用手术切除,以求根治。

若曾被医院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病人,而又经长时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应考虑护送病人早日住院手术治疗,以彻底根治。

家庭用药(1)复方柠檬酸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

可以帮助利胆,消食,缓解症状。

(2)利胆药:50%硫酸镁10毫升,每日3次,或去氢胆酸0.25克,或胆酸钠0.2克,每日3次,或利胆素1.0克,每日3次口服。

(3)利胆消炎的中成药,消炎利胆片,4-6片,1日3次口服。

(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用药同急性胆囊炎的西药治疗。

中药及偏方(1)郁金粉20克,白矾粉15克,火硝粉30克,滑石粉60克,甘草粉10克,研细混合,每服10克,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2)金钱草20克,茵陈、佛手各15克,栀子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帖,可长服,也可以每月服药三周,停一周,连续2-3月后停药观察。

(3)陈皮10克,佛手或拧檬(鲜品)、山楂、金钱草各15克。

将其中的一种中药代茶饮,每日换一味。

用法为:先将中药洗净,加入沸水中一杯或冷水煮服15分钟,随时喝,随时加入开水。

营养和饮食(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参照急性胆囊炎的膳食要求。

(2)慢性胆囊炎的膳食,应根据病情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半流质食物或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软食。

低脂肪:指脂肪总量以20-30克/日为宜,并把这些脂肪总量分在各餐中。

低胆固醇:指忌食用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如蛋黄,脑,肝、肾及鱼子等,因鱼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鱼类食物;(3)蛋白质:蛋白质食用要适量,每日50-70克,足量的蛋白质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但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胆汁的分泌,不利于胆囊炎性组织的修复。

(4)碳水化合物:慢性胆囊炎的病人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利用率亦高。

但过于肥胖的人患胆囊炎,同时合并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时,则需要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包括主食及含糖糕点,糖块的摄入,以利于减轻体重。

(5)大量饮水。

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量的摄入,以利于胆汁的稀释,减少胆汁滞积。

(6)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品。

(7)少量多餐。

(8)避免便秘发生,因其能影响胆汁的排出,所以适当用些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9)此外还可采用如下饮食疗法:金钱败酱茵陈茶: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煎汁1000毫升,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饮。

鸡蛋汁黄瓜藤饮:黄瓜藤100克,洗净煎水100毫升,新鲜鸡蛋1个,取汁冲服。

萝卜汤:取新鲜萝卜1个,切成小块,适量水,放少许食盐,共煮之,取汁饮用,每周3次服。

家庭护理(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2)伴有发烧时,除可以用西药降温外,还可采用物理降温,加速散热。

(3)腹痛时,除用止痛的西药外,家人还可以用热水袋在病处作热敷,具有止痛作用。

注意事项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腹痛严重,并伴有明显的皮肤发黄,呕吐剧烈时,应及时送院治疗。

2.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时无症状时,仍应注意饮食,不宜多食用含有脂肪,胆固醇成分过多的食物,以防诱发。

编辑本段日常饮食1、宜大量饮水,可在水里补充钠盐和钾盐。

2、宜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流质食品,如米汤、藕粉、豆浆、蜂蜜水、杏仁茶、红枣汤、莲子汤、桂圆汤、果汁、菜汁、冲蛋清水等。

3、多吃水果和蔬菜。

4、口味尽量清淡,避免使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5、禁食高脂肪、油炸和刺激性的食品,如肥猪肉、羊肉、鸡肉、鸡蛋、牛奶等。

6、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应暂时进食并卧床休息,疼痛缓解后,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

慢性胆囊炎应该如何预防?预防为上:1.注意饮食。

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

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

3.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4.要养性。

长期家庭不睦,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2.陈皮10克,佛手或拧檬(鲜品)、山楂、金钱草各15克。

将其中的一种中药代茶饮,每日换一味。

用法为:先将中药洗净,加入沸水中一杯或冷水煮服15分钟,随时喝,随时加入开水。

按摩疗法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1、点、按法: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

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

日1次,7日为1疗程。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4、点穴治疗胆绞痛: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

取穴:胆俞(双)。

指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痛甚酌情增时。

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

本组100例,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5%。

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结果: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扩张分别为2例、5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来源:谭自民…//中医药学报. 1998,26(1).-46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膝部抵胆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

点按法: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气为度。

每次15分钟,日1次,10次为1疗程。

本组36例,用3个疗程,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

来源:郑朝民…//按摩与导引.-1998,(1).-17~186、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本组45例,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

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每次10~20分钟,日2次,5日为1疗程。

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

结果:有效40例,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

来源:齐传厚…//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11(3).-20~217、胆石症按摩四法: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气功疗法1。

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支沟,阳陵泉。

然后以龙含式,用拉旋手法发气,并右旋导气下行。

2。

辅助练功:①推胁“嘘”气功:站位或坐位,自然呼吸,排除杂念,全身放松。

先叩齿36次,搅津而咽,送入两胁,再引归丹田,两手手掌放于两胁下。

然后慢慢吸气,令满口;呼气时口念“嘘”字音,两手同时自上向下轻轻搓摩两胁部7次,共做8息。

②推胸导气:若左侧肋部疼痛,以右掌放于左胸上,从胸中线向左推,边推边移7次,然后揉膻中、期门。

③疏肝导气功:a.松静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下,五指微翘,微用力下按,并意想气达手心,直至指尖。

b.两手顺势提至胸前,掌心向前推至肩、肘、腕,意存两掌。

c.两手左右平伸,如鸟舒翼,十指上翘,以掌左右平推,行气至掌心。

d.两掌顺势收至胸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再翻掌向下推至耻骨联合处,引气行于丹田,然后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收功。

3。

立冬坐功:运主阳明五气,宜每日3~5时练功。

①姿势:端坐。

调整呼吸意念。

②练功:右手张开,用力按住右膝,左手握拳,肘弯曲,用力向后拉5次。

再用同样方法按左膝拉右肘5次,左右交替进行。

然后恢复原位,吐纳、叩齿、漱津咽液各7次。

③收功:放松,稍息,收功。

4。

排石功:①姿势:或坐或站,两脚平行,相距约自己三脚长,两脚掌平踏地面,脊柱竖直,腰部微微向下松沉,臀部微微内收,头颈部松弛端正。

两眼轻闭,面带微笑。

两肩沿体侧自然下垂,两肘稍弯曲,两手拇指叉开朝后,两掌轻轻放于腹股沟处,掌心朝下,手腕放松,虚腋,徐徐调息,在自然呼吸基础上逐渐延长呼气时间。

②若老牛吃草状,以舌在牙列上下搅动9次。

③轮击腰腹: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意静心清,自然呼吸。

以脚发力,拧转腰身,两臂放松,在腰身左转时,以右拳(或前臂)击腹,左拳击腰,腰身右转时,以左拳(或前臂)击腹,右拳击腰。

状若小儿玩的“摇鼓”,两肩或手臂松弛若线绳。

④骑马震荡:两手以手背分置肝俞或腰窝处,膝微屈,全身似骑马样上下震荡。

⑤举臂跳跃:两臂上举过头,肘微屈,腕指放松,原地跳跃,要以前脚掌落地,脚跟不落地,利用反作用力。

5。

叩击穴位:左腿弓,右腿蹬,成弓箭步站立。

两手轻握拳,自然呼吸。

上身前俯,左拳叩击胆穴。

上身后仰,右拳以拳背部击打肝俞或肾区,左拳叩击右肩。

如此反复有节奏地叩击9~18次。

左右互换。

中医食疗食疗方剂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或钝痛,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还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

若胆囊管或总胆管被结石或浓稠胆汁所阻塞,或欧蒂氏括约肌痉挛时,常于饱餐后发作胆绞痛。

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

有胆囊积水时,可扪及大的胆囊。

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1。

取出的紫花苦菜15g洗一遍(一遍即可),放入锅(一般锅即可),加水约1000毫升;2.煮开后多煮5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剩余汤入暖瓶或容器置入冰箱保存;3.饮用紫花苦菜汤时,必须温服。

每次50-100毫升,每天三次,先把红糖放入杯内,把烧好的紫花苦菜汤倒入杯中充分搅拌,待温时喝下,红糖(最好是百货店里散装深颜色的普通红糖),红糖加两三勺。

4.饭后30分钟服用。

2。

柴胡、白芍各15g,枳实、黄芩、大黄、元胡、川楝子、郁金、半夏各12g,甘草6g。

每日1剂。

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之品,切勿饮酒。

3。

(自拟)青蒿、茵陈、地骨皮各15g,黄芩、栀子、竹茹、枳壳、元胡、郁金(或姜黄)各9g,黄连、大黄(后下)各3~9g。

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法:呕吐者,加重郁金15~31g,大黄15g(后下),加半夏、茯苓各9g;腹胀者,加陈皮、豆蔻各3~9g;黄疸或便秘者,加重大黄、茵陈用量,加元明粉31g (冲服);虫积者,加槟榔15g,乌梅、川楝子各9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