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之质量与密度
中考物理知识点:质量
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1.质量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温度、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二:质量的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千克Kg,常用:吨(t)、克(g)、毫克(mg)进率是10^3
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
一枚邮票:50mg、一元硬币:6g、一只羊:50kg、一头象:5t、一个中学生:50kg
中考物理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1)质量的常用测量工具为天平,在初中物理中,主要应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请对照下面的图,了解普通托盘天平的结构。
(2)、天平是个比较精密的仪器,在使用前需要调节,可以简单的记忆为:
“底板水平游码零,指针不正螺母拧;左物右码不能反,砝游之和记在心。
”
(3)天平的读数:当我们正常称量时,在读取被测物体质量时,只要用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行,但有些题目中会把砝码与被测物体放反了,即放成了右物左码,此时的读数就应该用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减去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行,这也算是特殊的测量。
(4)天平属于精密的仪器,在调节横梁平衡、放入物体、加减砝码时动作一定要轻,不能让天平的刀口振动;在称量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时,可以把两个盘中同时放上同样的容器或塑料纸片,不要让药品直接接触托盘,防止托盘被腐蚀。
(5)天平的砝码更容易锈蚀,所以加减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去拿。
中考物理知识点:天平的原理
1.天平的原理
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成的,它的横梁是等臂杠杆.当两个盘中物体质量相同时,天平就会平衡.正确称量的读数为:m物=m砝+m刻.(m刻为标尺上游码指示的刻度)
2.使用天平应注意的问题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拿,且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3.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中,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的质量,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知识拓展
游码的作用
第一次是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第二次是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若放上最小砝码右盘下沉,取下最小砝码右盘翘起时拨动游码,作用是相当于向右盘中添加小的砝码.
中考物理知识点:特殊物体质量的测量
1.用“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质量
(1)测出n个物体的总质量M;
(2)所测物体质量为m=M/n
2.用“累积法”测物体的数量(如个数、长度等).
(1)测出纸张的总质量,记作M;
(2)测出50张纸的质量记作50M/m,则这些纸张的数目是?
例1,如何测量一张A4打印纸的质量?
解析:一张纸质量太小,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测多?张相同纸的质量之和,再求出一张纸的质量。
答案:选100张相同的A4纸,测量其总质量再除以100,就可以算出一张A4纸的质量了。
变式训练,用托盘天平测量1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既简单又正确的是()
A.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求平均值
B.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C.把1枚大头针放在烧杯中,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再减去烧杯的质量
D.把100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盘里测其总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1枚大头针的质量
答案D
中考物理知识点:天平使用方法错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天平的使用口诀:
一放平、二拨零,
三调平、四来称,
五读数、六放回.
注意事项口诀:
左物右码,调时不称;
称时不调,动后必调,
典例探究
例:用托盘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破机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在盘上放着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读数是4g,则物体的质量是()
A.124g
B.118g
C.122g
D.116g
解析:准确把握天平的原理:天平是个等臂杠杆,所以天平(等臂杠杆)平衡时,左、右盘中的物体质量相等,且向右移动游及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所以应为m左=m右+m游.当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时,有m物=m右+m游;而右盘放物体时,有m物=m码-m游=100g+20g-4g=16g,故正确
答案D.
变式训练:如果天平在调节时右端稍高,称量读数时横梁却在水平位置,那么读数
将比真实值()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A
点拨:因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调平衡时右端稍高,称量读数时横梁在水平位置,这需要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示的质量的和大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所以读数比真实值偏大。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定义与公式
(1)、密度:在物理学中,把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体积之比,叫做该物质的密度(亦可记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着这种物质的密度)。
它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不同的物质,数值一般不同。
密度符号为:ρ
(2)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复合而成,常用的有:kg/m^3和g/cm3,要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1g/m^3=103kg/m^3,在计算中经常用到。
(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直接写出求密度的公式:
Ρ=m/v公式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或克;V表示物体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或立方厘米,要根据对象注意选用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三种方法
一原理:ρ=m/v
二被测物体的质量:m 被测物体的体积:v
三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石块盐水水细线
四步骤:⑴测量石块的密度。
①画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填入表格。
③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能浸没石块,放入石块后不能超过量程)。
测出水的体积v1,填入表格。
④用细线拴好石块轻轻放入量筒的水中,测出此时的水的体积v2,填入表格。
⑤计算出石块的密度:ρ=m/(v2—v1)。
若石块有吸水性,则上面的测量结果偏大。
⑵测盐水的密度:
方案(一):①画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总质量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④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1—m2)/v。
方案(二):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④计算密度:ρ=(m1—m2)/v。
两种方案的比较:第一种方案误差小,第二种方案由于烧杯中有残留的盐水。
使体积的测量偏小,使密度的测量偏大。
方案(三):
没有量筒如何测盐水的密度: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杯的质量m0。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1。
③在烧杯中装满盐水测出总质量m2。
④计算盐水的密度:ρ=(m2—m0)/(m1—m0)。
注:当烧杯装满液体时,容易弄湿天平。
可以不装满液体,而是在液面处做个标记。
中考物理知识点:判断固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判断固体物块是否空心,近几年也经常考到,判断方法有如下三种:
(1)质量判断法:称质量、测体积、查密度,利用m=v×ρ?进行计算,把求得的质量和称量的质量比较,若称量的质量等于求得的质量,说明是实心的;若称量的质量小于求得的质量,说明是空心的。
(2)密度判断法:称质量、测体积、查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得该物体的密度,若求得密度=查找的密度,说明是实心;若求得的密度<查找的密度,说明是空心的。
(3)体积判断法:同样要称质量、测体积、查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得体积是多少,然后比较:若求得的体积=测得的体积,说明是实心的;若求得的体积<测得的体积,说明是空心的。
具体利用哪种方法,要看已知条件而定,要灵活机动。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一般物体的密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水在0~4℃时:温度升高密度降低,温度降低密度变小。
水在高于4℃时:温度降低密度变小。
即:4℃的水密度最大。
二,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
⑵鉴别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⑶鉴别牛奶,酒精的纯度;
⑷选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