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河北省旅游局“十二五”规划编写组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良好的发展基础 (1)二、历史性发展机遇 (3)三、主要问题与挑战 (5)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发展原则 (7)三、发展目标 (8)第三章产业布局与产品体系 (10)一、一个增长极 (10)二、两个国际旅游城市 (10)三、两个旅游产业带 (12)四、十二个旅游产业聚集区 (12)五、专项旅游产品体系 (25)第四章产业配套体系 (30)一、旅游交通 (30)二、旅游购物 (33)三、旅游餐饮 (35)四、旅游住宿 (36)五、旅行社 (38)六、旅游文化娱乐 (39)七、旅游信息化 (40)第五章市场营销 (42)一、旅游市场定位 (42)二、旅游营销方式 (43)三、精品旅游线路 (44)第六章保障措施 (46)一、加强组织领导 (46)二、深化改革开放 (47)三、加大政策支持 (47)四、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 (48)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8)附表1:河北省“十二五”期间精品景区名录 (50)附表2:河北省旅游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54)第一章规划背景一、良好的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效能有效释放,旅游业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了各项规划目标。

(一)政府主导明显加强,旅游大发展的环境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

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落实文件的具体政策措施,新增旅游产业基金1.7亿元,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引导和支持。

全省上下对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形成了统一认识。

旅游业发展氛围空前浓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景区景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宣传促销日趋活跃,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投融资大幅度增加,基本形成了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全省旅游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产业规模高速扩张,现代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到2010年底,全省已开放景区600多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99家(全国列第7位),星级饭店520家,旅行社1200多家。

“十一五”期间,全省入境旅游人数和创汇年均增长9.2%和11.5%,总量分别达到376万人次和1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6倍和1.7倍;国内旅游人数和创收年均增长13.1%和15.9%,总量分别达到5.6亿人次和3150亿元人民币,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8倍和2.2倍。

预计2010年全省接待游客1.4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05%。

尤其在2009年,全省旅游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9.7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70%和27.97%,相当于全省GDP的4.17%和第三产业的11.96%,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作用明显。

(三)产业融合聚集深入推进,区域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大力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蓬勃发展,旅游业的科技文化内涵大幅提升,产业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同时,全省在空间上加强了资源整合,引导同类产品区域聚集,如温泉聚集区、滑雪聚集区、草原聚集区、滨海休闲度假聚集区等,增强了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河北省还先后与国家旅游局、河南、山东、北京加强了合作与协作,构建区域无障碍旅游体系,促进了京津冀豫鲁区域旅游合作,使河北有效融入了环京津、环渤海和中原协作区。

(四)休闲旅游迅猛发展,全省旅游业步入升级换代阶段自2007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全省环京津地区集中围绕滨海、草原、温泉、冰雪、皇家、运动等休闲旅游产品,每年新开工旅游项目100余个,规划投资额上千亿元。

截止2010年底,全省在建项目规划投资达2500亿元。

随着一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投放市场,全省初步形成了一个由观光、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组成的产品体系,旅游产品类型和季节结构明显优化,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推动了河北旅游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历史性发展机遇(一)宏观政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由于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必须紧抓国家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大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河北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二)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环渤海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速度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经济增长极。

区域内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其强劲的经济实力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也必将促进城际间交通更加便捷、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旅游要素逐步完善、旅游协作更加紧密。

而河北省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将借势发展,在休闲度假、邮轮游艇、会议会展、自驾车旅游等方面大有作为。

(三)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即将出台,标志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将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该规划方案,河北省是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休闲旅游业将会得到政策支持优先发展。

2009年,北京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天津达到了9000美元,率先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休闲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和区域间交通设施的完善、信息沟通的加强及要素流动的加快,京津冀“同城化”效应日渐显露,京津客源市场与河北旅游目的地的对接更加紧密。

2010年10月,河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四)旅游是全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历史性需求河北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全国位列第三。

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京津周边环绕着河北省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272.6万贫困人口。

这些地区多为京津水源地,不宜发展工业,农业发展落后。

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是未来五年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之一。

全省也在开展多项调研,着手通过旅游改善山区居民生活状况,提升旅游的综合效益和带动作用。

(五)全省旅游交通和项目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全省20多条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30多条高速公路、3个机场正在加快建设,三年内主要景区将全部通高速公路,阻碍河北旅游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全省旅游产业要素组织、配臵和发展将发生巨大变革。

此外,“十一五”期间投资建设的大批休闲旅游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投放市场,形成接待能力,为河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问题与挑战(一)缺乏龙头型旅游目的地从国际国内的视角来看,河北尚未形成游客的首选地和优选地,与北京、山东、河南等周边省市相比,落差较大,尤其是缺乏龙头景区,缺乏有影响力的经典线路和旅游品牌。

同时,由于旅游市场主体“小、散、弱”,缺乏产业带动力强、能与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同台竞争的龙头企业,严重影响了河北省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二)航空、海上客运交通滞后航空方面,全省机场数量少,开通的航线较少,远程游客到达河北旅游多数要在北京中转;航海方面,秦唐沧地区虽然濒临渤海,但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主要功能是为工业服务,缺少客运码头和配套服务设施。

航空、海上客运交通滞后,严重制约国内远程客源市场和入境市场的拓展。

(三)与京津市场需求对接不够面对京津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产品少,一般产品多,旅游精品少;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信息平台与京津未能全面对接,影响了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

(四)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全省很多景区(点),由于“条块分割”,形成了部门与地方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和分散经营的格局,景区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宣传和统一管理,区域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 整体品牌效应弱化,旅游产业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形成,阻碍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和旅游业的做大做强。

(五)面对周边省市激烈竞争针对京津客源市场,河北旅游业不仅面临北京、天津自身发展旅游的竞争,也面临周边省份争取京津地区客源的竞争;面向中远程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由于北京的屏蔽作用,大大增加了河北省旅游产业和产品的增长成本。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是全省旅游业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和战略转型期,也是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的攻坚期。

因此,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狠抓机遇,战胜挑战,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全省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建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贯穿转变方式主线,构筑“一极、两城、两带、十二区”发展格局,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精品名牌,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着力扩大国内外客源市场,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全面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到2020年建成旅游强省打下决定性基础,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集约化发展,提高全省旅游业发展质量,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坚持突出重点。

以打造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发展区域,培育优势旅游目的地、优势旅游产品和优势旅游企业,提高全省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精品带动。

集中力量打造发展龙头,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并以旅游精品与品牌为基础,推进产业整合与聚集,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