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

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

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困难员工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全面、真实、及时地掌握困难员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困难帮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档案是公司工会掌握困难员工群体状况,反映困难员工的情况,开展帮扶救助工作,推动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建立、动态管理。

第四条档案根据困难员工等级,分为一般困难等级和特别困难等级。

一般困难等级:家庭人均收入不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15%-50%的;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50%,但因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意外灾害、丧失主要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因遭受各类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生活因难的。

特别困难等级:除符合一般困难等级外,员工本人或者其家庭成员因重伤或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

第五条档案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1.困难员工原始档案,即困难员工档案。

主要内容包括:本人自然情况、家庭情况、困难类别、致困主要原因等。

2.综合统计资料档案,主要是与档案建立、管理和开展帮扶工作有关的各类报表和数据统计资料等。

3.工作资料档案。

主要是在开展送温暖活动和各种帮扶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资料,新闻报道资料, 图表、照片、音像资料等。

第六条建档单位为公司工会及各区域分工会。

第七条档案通过个人申报和工会摸查两种方式建立。

个人中报程序:困难员工个人提供相关证明(凡息重大疾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病情证明书、医药费正式凭据;凡遭受火灾、水灾等天灾人祸的,须提供乡镇、街道或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子女考取高校, 须提供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关系证明等),经分工会初审,报公司工会审定建档。

工会模查程序:通过定期调查摸底,对符合困难条件的员工审定建档。

模查周期不低于一年一次。

第八条各建档单位工会要对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录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销档。

第九条建立困难员工建档公示制度。

1.员工建档或调整档案等级时,必须进行公示,并同时公开工会困难员工建档条件和标准。

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2.公示内容为:家庭人口、家庭住址、就业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困难原因
等。

第十条困难员工调出本单位,应及时将档案移交到用人单位工会, 用人单位工会应依据规定标准对其困难程度重新认定,符合标准的保留档案,不再符合标准的应销档。

第十一条各分工会要随时将变化调整后的综合统计资料档集上报公司工会备案。

第十二条各分工会要指定一名档案管理员,负责本级工会档案的建立,数据输入、统计、汇总、更改及报送工作。

第十三条公司工会对各分工会的档案建立、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管和检查。

第十四条建立责任追究制,对档案管理过程中,因工作人员责任,出现档案造假、损毁、遺失或当建未建等情形,对帮扶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十五条本制度解释权属公司工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