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中学初二期中物理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红红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了写单位,下列数据中单位是cm的是A.一枝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一样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空气是一种能传播声音的介质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3.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他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辩别的()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5.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A.比她大的实像B.比她小的实像C.与她等大的虚像D.比她小的虚像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C.在湖边看到水中的小鱼和蓝天上的白云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D.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产生的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7.下列事例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日食和月食现象B.打靶时的三点一线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8.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成50度角,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A.90° B.40° C.50° D.80°9.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11.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1)一本书的长度为25 ;(2)半场足球赛时间45 ;(3)一支铅笔的长度1.75 ;(4)一间教室高约3 .12.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闻其声便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判断的.凡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对听觉和身心有害的声音都称为,正常的生活环境,其周围的声响大致不超过dB.13.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抗震救灾中,专家搜救队和直升机抢险队在抢救生命和运送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波传递______的特性.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选填“气体”或“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搜救人员在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时主要利用了人耳的_____效应.14.2010年1月15日,我国迎来了大范围的日环食天象.这是本世纪我国首次出现日环食,也是未来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环食天象.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空中,这是光沿_____形成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时,_____(选填“太阳”、“地球”或“月球”)位于中间位置.15.某人身高1.70米,位于平面镜前3米处,所成的像离镜面_____米;若人向前走了1米,则所成的像离镜面_____米,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米,像高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16.(1)请你在如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__________.(2)如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你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________.四、实验题17.探究声音的传播问题: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吗?猜想:可能需要设计、进行实验:实验器材: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密封盖、小铃铛、铁丝实验观察:(1)紧密封严瓶盖,摇动铃铛,_________(选填“能”、“不能”)听到铃声。
(2)对玻璃瓶进行加热,密封的瓶盖、瓶口之间稍有空隙,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
(3)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铃铛,铃声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4)从实验中你能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18.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19.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李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A、纸板B、激光器和刻度尺等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2)实验时,如图所示,测得入射角为50°,此时反射角度数为________.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五、综合题20.看图说理,完成下面问题:(1)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2)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六、简答题2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cm和各种物体实际长度的了解,将单位cm分别放在各个选项后面,看哪个比较符合实际即可.解:A、如果一枝铅笔的直径是7cm,太粗了,不符合实际,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果茶杯的高度大约是10cm,符合实际.C、如果物理书的长度是2.52cm,太短了,不符合实际,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如果自己的身高是16.7cm,不可能这么矮,不符合实际,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生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2.C【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故选项A不正确;真空不能传声,故选项A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故选项A不正确;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故选项A不正确;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A【解析】试题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是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首先计算频率,然后判断音调.解: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蜜蜂载花蜜飞行频率小于不载花蜜飞行频率,蜜蜂载花蜜飞行音调低于不载花蜜飞行音调;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其是根据蜜蜂的音调来判断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4.B【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知道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也可以减弱噪声.解:A、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的区别.5.C【解析】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远还是近大小都相同;平面镜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所以是虚像.故选C.【点评】关于平面镜的判断类问题注意:人的视觉近大远小,视觉感觉的大小并不是真实的大小;成的像很清晰不一定是实像.6.A【解析】试题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等都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2)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3)反射根据反射面不同,可以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A、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故A正确.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C、在湖边看到水中的小鱼,是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蓝天上的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D、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的漫反射,但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故选:A.【点评】光学中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三条规律,要掌握三条规律,掌握三条规律的应用等.7.D【详解】A.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是日食;当地球到了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无法射到月亮上面,在地球上观测月球便有一块区域出现了阴影,这就是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B.在练习射击时,要“三点一线”,即枪口标尺上的缺口、枪上的准星和射击目标要重合,可以瞄准靶心,有利于提高射击成绩,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B 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C.过井沿的边缘和青蛙的眼球画出进入青蛙眼睛最边缘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可见“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故C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故D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故选D.【点睛】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想到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想到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想到到光的折射原理.8.D【解析】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及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相等关系.解:光线与平面镜成50°角,所以入射角为90°﹣50°=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40°×2=8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及光的反射定律中两角之间的关系.9.B【详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10.2.4 2.40【详解】[1]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只要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即可,所以该物体的长度可记为:2.4cm;[2]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只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可,所以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2.40cm.11.(1)cm;(2)min;(3)dm;(4)m.【解析】解:(1)一本书的长度约25cm;故答案为cm;(2)半场球赛时间45min;故答案为min;(3)一支铅笔的长度约17.5cm=1.75dm;故答案为dm;(4)一间教室的高度约3m;故答案为m.【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12.响度,音调,快,音色,噪声,70【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决定发声的品质,70dB以下算是正常的生活环境.解: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快的缘故;“闻其声便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凡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对听觉和身心有害的声音都称为噪声,正常的生活环境,其周围的声响大致不超过70dB;故答案为:响度,音调,快,音色,噪声,70.【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3.信息固体双耳【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用到下列知识:(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可以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3)人的耳朵分别位于头部的两侧,根据声音传过来的时间不同,就是通过将声音传递到人左右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使人产生立体声的感觉,可以判断发声物体的位置,利用了双耳效应.解: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敲击声,来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铁管、墙壁等固体传给搜求人员;被困人员发出求救信号,由于声音传到搜救队员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故答案为信息;固体;双耳.【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不同、声音传递信息和双耳效应的利用,是基础题.14.直线传播;月球【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日食的形成原因来解答此题.解:发生日食时,是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地球上的人进入月球的影子区域,看不见太阳形成的,其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答案是:直线传播;月球.【点评】该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关键是搞清楚日食形成的原因.15.3 2 4 不变【详解】身高1.70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像距等于物距等于3m;若人向前走了1米,则他距离镜面为:3m﹣1m=2m,则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2m,像到人的距离为2m+2m=4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不管他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16.【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2)首先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次能根据反射定律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确定交点为发光点S的位置.解:(1)因为反射角与镜面的夹角为60°,所以反射角为30°,可得入射角也为30°,在法线下侧画出入射光线,度数等于反射角为30°,如图所示:(2)过两个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两条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交点为发光点S所在的位置.【点评】此题通过作图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同时考查了对入射角和反射角的理解.做反射定律的图解题时,严格按反射定律去作.17.能,变小,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1)拧紧瓶盖,摇动铃铛,因瓶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所以能听到声音;(2)瓶内接近真空后,没有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在摇动铃铛时,就几乎听不到铃声,或者铃声变小;(3)此实验的结论是: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故答案为:能,变小,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点评】此实验主要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性实验,比较容易.18.到玻璃板距离的大小;大小;不能【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在解答时,要结合实验的目的进行解答:①像与真实物体的大小关系,②像到平面镜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大小关系,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解:由分析可知:(1)要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需借助直尺;(2)要比较像与实物的大小关系,需准备两段相同的蜡烛,以便于观察、比较;(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所以撤去后面的蜡烛B后,处在同一位置的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故答案为:到玻璃板距离的大小;大小;不能.(每空1分)【点评】解答此类实验题,必须明确实验的目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判断.19.(1)量角器;(2)50°;变大;可逆的.【解析】试题分析:(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需要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2)在光的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判断反射角的大小及变化;光路都是可逆的.解:(1)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如果入射角为50°,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的大小也是50°;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将随之增大;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1)量角器;(2)50°;变大;可逆的.【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20.(1)液体能够传播声音;(2)固体能够传播声音.【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传播条件.鱼儿能听见,说明水(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趴在桌子上能听见声音,说明桌子(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答案为(1)液体能够传播声音;(2)固体能够传播声音.解决本题需要对声音的传播条件有所理解和掌握.21.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解答此题.解: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会通过空气和大地这两种介质向前传播,并且在大地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因此当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能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故这段记载蕴涵的科学道理是: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②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属于基础知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