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的空气调节摘要:空气调节在纺织厂的正常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将温度、湿度、风量等调节到一个适合的范围,这才能够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
在了解了纺织厂空气条件基础上,得到了回潮率及温湿度对纺织厂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针对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对纺织车间的温湿度进行有效调节。
关键词:空气调节,纺织厂,回潮率,温湿度一、纺织车间空气条件概述1.空气条件空气条件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含尘浓度和新鲜度(简称“五度”)。
空气条件与纺织工艺、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首先空气条件与纺织工艺密切相关。
由于纺织工业生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用的原料是纤维(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各种纤维在不同的温湿室度条件下,它们的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如回潮率、强力、伸长度、柔软性和导电性等)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纺织各道工序的生产状况。
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好,将会使生产状况恶化而直接影响到半成品和成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五度”中湿度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其次空气条件不仅影响职工的生理状况和健康,而且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生产效率。
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需要保持热平衡,这对人的健康与舒适感至关重要。
人们在劳动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不断地把它散发出去,以保持正常的体温,人体这种维持体温正常的机能叫做“体温调节”。
散热方式包括显热散热(辐射、对流和传导)以及潜热散热(蒸发)。
热量散发的情况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有密切关系。
(1) 温度的影响。
如果周围的空气条件阻碍了人体向周围空气的散热,势必将加剧体温调节机构的紧张活动而使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会破坏热平衡。
(2) 相对湿度的影响。
在夏季,相对湿度的高低主要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强弱。
尤其在高温时,影响更显著。
例如在同样高温度的情况下,如果空气很潮湿,水分蒸发就困难,因而感到闷热。
(3) 空气流动速度的影响。
空气流动速度的大小同样影响人体的散热,空气流速的增大,会促使皮肤表面的蒸发散热量增加,汗液容易蒸发,同时对流散热也增加,人体的热量散发就快,从而使人感觉凉爽。
(使人感到舒适的温度与风速的对应关系见下表)温度和风速对应表温度t(o C)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风速v(m/s) 0.15 0.29 0.41 0.51 0.67 0.80 0.93 1.06 1.19——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使人感到冷或热,不单独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还与空气的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流速的大小有关。
显然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可以给人以一种相同的冷和热的感觉,通常把这三种因素对人体舒适感的综合影响称为实感温度。
(4) 含尘浓度的影响。
纺织厂的各个车间都产生灰尘,这些灰尘主要来自短纤维、细毛等以及矿物性灰尘。
灰尘易沾污皮肤,尤其是夏天多汗时,灰尘极易阻塞毛孔,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纺织职业病“棉屑沉着病”。
(5) 新鲜度的影响。
新鲜度是指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气味、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负离子浓度。
前三者浓度过高,会使人感到不适和恶心,应及时排出,补充新鲜空气。
空气新鲜度的主要标志是带有负电荷的空气离子即空气负离子。
实践表明,在空气负离子很少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普遍会出现头昏、头痛、疲倦、胸闷、血压升高、心神不定容意患病的现象。
人工产生空气负离子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压力水的喷射作用,使水滴在分裂时形成空气负离子。
2.纺织工艺与相对湿度的关系棉纺织工艺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不同的车间由于机械加工纤维的情况不同,生产状况如纱支、品种和工艺的差别又很大,所以对相对湿度的湿度要求也各不相同。
相对湿度过低,会影响工序的生产,其关系主要的表示如下表:二、纺织厂的空气调节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一般纺织厂的厂房都比较高,送风量要求比较大,最好采用分层空调方式,空调设置在3米左右比较适宜。
2、气流布置要均匀,一般是采用下送侧回、下送下回,不要采用下送上回的方式。
3、夏季采用房顶排风;冬季采用下部排风。
三、纺织车间温湿度调节1.控制回潮率纺织厂的车间回潮率条件与工艺操作,保全一样,是稳定生产,提高纱布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温湿度影响了半制品的回潮率,然后由半制品回潮率影响产品质量。
在纺部,首先要稳定棉卷的回潮率,控制后工序的车间温湿度,让半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放湿或吸湿,从而达到半制品回潮率要求。
在织部,主要是适当的提高浆纱回潮率和降低织布车间的相对湿度。
织布车间机台多,各种织物工艺结构不同,织轴里外回潮率不一样,车间温湿度很难同时满足每只织轴的相对湿度要求。
如果浆纱回潮率高一些,织布车间温湿度的适应性就会增强一些。
在降低织布车间相对湿度的同时,最好也相应的提高纬纱回潮率以保证达到织物的物理指标,减少断纬和棉布点,使布面丰满美观。
由于原料,产品工艺和室外气象条件的经常变化,故需要及时调节车间温湿度及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
当车间温湿度和半制品回潮率适合生产需要时,运转调节工作着重于温湿度稳定性。
当回潮率不符合要求,生产不稳定时就必须改变车间温湿度,以适应半制品回潮率要求。
2.车间温湿度调节方法车间温湿度调节可以概括为量调节和质调节两种方法。
所谓量调节是改变送入空气的质量,质调节是改变送入空气的状态参数。
现将常用的调节方法概述如下:(1) 相对湿度正常,温度偏高—这种现象一般在车间热量增加过程时出现。
调节办法:①降低机器露点,使车间温度下降。
调节过程相对湿度变化不大,可望仍在要求范围之内。
②降低机器露点,可以采用降低喷水温度或调整回风与外气混合比(即降低混合空气焓值)方法来实现。
③在降低机器露点过程中,如果出现车间相对湿度发生偏低强矿时,可以适当增加送风量,使车间相对湿度仍能稳定在指标范围之内。
(2) 相对湿度正常,温度偏低-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冬季气候寒冷,厂房建筑保温差,热损失大或发热少的车间。
调节方法:采用提高机器露点的方法。
常用的提高机器露点的方法入下:①冬季使用车间回风时可以增加回风,减少外气,以提高混合空气的焓值,达到提高机器露点的目的。
②若回风比例由于设备条件或卫生要求的限制已无法加大,则需要提高高喷水温度。
有预热装置的空调机房可将进入喷水室的空气先行加热。
(3) 相对湿度偏低,温度正常—遇到这种现象,应先找出造成相对温度降低的原因。
例如室外干燥空气从门窗缝隙侵入会使车间相对湿度降低。
另外空气经喷水处理后机器露点饱和度较差时也会出现车间相对湿度偏低的情况。
调节方法:①堵塞和减少从门窗缝隙侵入的室外干燥空气;②提高经喷水处理后送入空气的饱和度;③提高机器露点。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相对湿度,但也会使温度有所上升,若提高机器露点后温度超出范围就需要适当的增加送风量来解决。
提高机器露点可以用改变喷水温度或改变混风比方法获得。
④增加送风量可能提高相对湿度,但会使温度有所下降。
故在夏季炎热潮湿天气,宜用增加风量的方法,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宜提高机器露点方法使车间相对湿度提高。
(4) 相对湿度偏低,温度偏高—这种现象一般由于送风量不足或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传入车间的太阳辐射热量增加所引起。
调节方法:先从增加风量着手,若不能完全达到控制要求,则须兼用低温水降低机器露点和家大风量方法。
(5) 相对湿度偏低,温度偏低—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室外气候寒冷干燥时节。
系因强冷空气侵入车间或送排风量控制不当,使车间形成负压状态等原因所引起。
调节方法:在车间正常生产时,用增加回风,减少外气和提高喷水温度的方法来提高机器露点,使温度和相对湿度都能得到改善。
(6) 相对湿度偏高,温度正常—这种现象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阴雨潮湿低气压天气,室外空气湿度达到或接近饱和;后半夜至凌晨一段时间,室外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机器露点发生变化;室内热量散失大,或使用的送风量偏大。
调节方法:①采用降低机器露点或少用,停用喷水设备,降低送入空气的含湿量;②减少送风量,但必须注意温度不超出控制范围;③改变混合空气比例,降低机器露点。
(7) 相对湿度偏高,温度偏高—这种现象大多是出现在梅雨潮湿季节,或室外湿球温度突然升高时。
另外夏天冷量配备不足时,也会出现高湿高温现象。
调节方法:降低机器露点对克服高温高湿有显著效果。
梅雨季节室外湿球温度为20-23℃时,用20℃的深井水进行喷淋时,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机器露点。
因此在梅雨季节,需要有15℃以下的低温水处理空气,才能获得合适的机器露点。
相对湿度偏高,温度偏低-这种现象大多由于送风量偏大或冬季因车间关车,机器发热量小或热量散失大等原因所造成。
这一现象在织布车间比较容易发生。
调节方法:发生在正常生产过程当中时,可以采用减少送风量,使车间温度升高,及相对湿度降低。
若发生在开冷车时,可以暂不送风,使车间温度升高达到一定范围是再进行送风开冷车的温湿度调节工作很重要。
内容很多,包括停车前的准备工作,停车期间的车间保温保湿工作,开车前的调节工作,开车是的延时喷水(送干风)。
以上列举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和调节方法。
但车间温湿度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必须深入了解所在车间的生产工艺,品种结构,和冷热负荷等情况,并配备足够的空调设备能量(风量和水量,热源和冷量)后才可能比较迅速和稳准的处理车间温湿度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