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地_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郭晓东

山地_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郭晓东

收稿时间:2012-04-28;修回时间:2012-08-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06)作者简介:郭晓东(1971—),男,甘肃通渭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区域发展等。

E-mail:gxd@ 。

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指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即村落。

中国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目前仍有7.13亿农村人口以及上百万个村落与集镇,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高达53.4%,农村聚落依然是中国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1]。

然而受重城轻乡思想的影响,中国乡村聚落研究远远滞后于城市聚落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乡村聚落发展过程中建房占地与聚落空废化现象并存、村镇发展无序、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聚落研究日益显示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从研究历程和研究现状分析,国外关于乡村聚落的研究起步较早。

19世纪,法国地山地—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郭晓东1,张启媛1,马利邦2(1.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甘肃兰州730000;2.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是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载体。

以地跨陇东黄土丘陵区与西秦岭山地的天水市麦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GIS 与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麦积区乡村聚落的景观指数、规模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①麦积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中小型聚落占主体;②分布呈现“北密南疏”格局,聚落分布的河流与道路指向性十分明显;③海拔和坡度对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拔1000—1500m 和坡度5°—15°的范围是聚落的密集分布区,聚落随高程和坡度呈显著的正态分布;④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麦积区中图分类号:K90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2)10-0114-07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Settlement in Transition-region between Mountain and HillyGUO Xiao -dong 1,ZHANG Qi -yuan 1,MA Li -bang 2(1.School of Management,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Gansu ,China ;2.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Gansu ,China )Abstract:Take Maiji district in TianShui that across the loess hilly region of east Gansu province and west QinlingMountains as a case,using G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calcu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Landscape indices,scale levels and 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The research shows that:(a)the area of rural settlements plaques differ greatly ,and the plaques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 obviously higher than other types;(b)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shows the pattern of "thick in the north and sparse in the south",and the directive property of the settlements distribution of rivers and roads is very apparent;(c)elevation and slop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ttlements,the range of elevation about 1000~1500m and slope 5°~15°is the intensive settlement distribution area,settlements present a significant normal distribution along with the elevation and slope;(d)the forming,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is influenced by many combined factors.The Natural factor is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while the humanities social factor 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Key words:rural settlements;spatial distribution;influence factors;Maiji District第32卷第10期经济地理Vol.32,No.102012年10月ECONOMIC GEOGRAPHY Oct.,2012DOI:10.15957/ki.jjdl.2012.10.018理学家就开始了对乡村聚落的研究,随后德国地理学家对乡村地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聚落地理学逐步发展为独立学科;1980年代以后,西方乡村地理学研究范式也从空间分析逐渐向社会和人文方向转型,研究内容涉及到乡村聚落模式的演变、乡村人口与就业、乡村交通、聚落政策、乡村规划、乡村危机与乡村聚落变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乡村聚落的研究内容日益多元化[2-8]。

中国有关乡村聚落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相地术,有关“卜宅之文”早在商周之际的《尚书》、《诗经》等文献的若干篇章里已经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农村地区的巨大变化,乡村聚落和乡村空间、聚落体系、城镇化等问题研究开始为国内学者所关注。

进入19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还就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居住用地变化、城郊村镇分布、乡村聚落空废化、乡村聚落空间分布、乡村聚落景观格局、聚落形态和农村居民点规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9-14]。

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学者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区域农业格局与环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乡村发展转型与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心化过程与驱动力、乡村转型发展评价、典型农区农业转型特征与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5-17]。

从研究现状分析,国内有关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陕北黄土丘陵区[18-20],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聚落的空间分布、空间形态、土地利用及空间演变特征等方面。

本文以天水市麦积区为实证研究区域,运用GIS与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山地—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深入分析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提出优化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和促进乡村聚落发展的对策措施。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天水市麦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宝鸡市,南邻秦州区、两当县、徽县,西靠甘谷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

地处东经105°25′—106°43′,北纬34°06′—34°48′之间,全区总面积3452km2,东南部绵亘百余里的秦岭山峦叠翠,西北部黄土丘陵区川墚沟峁纵横交错,境内森林覆盖率52.6%,年平均降水量600mm,全年无霜期170多天,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

麦积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秦岭为分水岭,岭北为黄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180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2.6%,渭河在境内长181km;岭南为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300km2,占全区总面积37.4%。

麦积区地处陕、甘、川之要冲,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现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76个村民委员会。

2009年全区总耕地面积71.17万亩,总人口60.04万人,其中乡镇总人口45.14万人,乡村户数9.9万户,村民小组1988个,农业人口30.98万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为81.22亿元。

1.2数据来源研究数据来自于四个方面:①1995—2009年相关数据来自麦积区统计年鉴;②麦积区2008年的SPOT5卫星影像(分辨率10m),经过几何校正、坐标配准,并经解译分类处理,提取乡村聚落及河流、道路等要素;③麦积区1∶250000地形数据来源于甘肃省测绘局;④麦积区30m分辨率的地形图和坡度图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镜像网站()。

2乡村聚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1聚落景观指数与规模等级2.1.1聚落景观指数。

利用Arcgis9.3,从2008年麦积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提取乡村聚落用地,生成乡村聚落分布矢量图,并选取斑块数(NP)、最小斑块面积(MINP)、最大斑块面积(MAXP)、斑块总面积(CA)、平均斑块面积(MPS)、斑块密度(PD)等景观指数(表1)。

在此基础上,本文计算了麦积区聚落斑块景观的破碎度。

景观破碎度表征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