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无机化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版)铬副族和锰副族——内蒙古民族大学

大学无机化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版)铬副族和锰副族——内蒙古民族大学


1. 发现史 铬:1797年,法国人L. N. Vauquelin在一种现在称为 铬铅矿的西伯利亚矿物中发现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 并在次年用木炭还原的方法分离出金属铬。 钼: 1778年瑞典化学家C. W. Scheele由辉钼矿(MoS2) 制得一种新元素(Mo)的氧化物,三四年后由P. J. Hjelm用木炭加热钼的氧化物分离出金属钼。钼的 名字是由希腊文molybdos而来。 钨: 1781年,Scheele分离出一种新的氧化物,后来 被证明是黑钨矿(wolframite)的一种成分,将它与 木炭加热还原得到金属钨。
元素
φθM2+/M 可溶该 金属的酸
Sc
各种酸
Ti
-1.63 热HCl, HF
V
-1.13
Cr
-0.90
Mn
-1.18 稀HCl, H2SO4等
HNO3,HF, 稀 浓H2SO4 HCl,H2SO4
元素
φθM2+/M
Fe
-0.44
Co
-0.277
Ni
-0.257
Cu
+0.340
Zn
-0.7626
可溶该 金属的酸
单质的制备方式如下:
Fe(CrO2)2(s) 1000 ~ 1300 ℃ Na2CrO4 (s)
H2O 浸取
Na2CO3(s)

Fe2O3(s)
Na2CrO4(aq)
酸 ② 化 H2SO4
Cr
Al ④
Cr2O3
③ Fe(CrO2)2(s)
Na2CO3(s)
Na2Cr2O7 (aq)
(1)主要矿
辉钼矿(MoS2) 白钨矿 (CaWO4) 黑钨矿[(Fe, Mn)WO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不同氧化数水合离子的颜色
元素 M2+中 d电子数 M(H2O)62+ 颜色 M3+中 d电子数 Sc Ti V -
Cr 4 天 蓝 3
Mn 5 浅粉 4 红
Fe 6 浅绿 5 浅紫
Co 7 粉 红 6 绿
Ni 8 绿 7
Cu 9 浅 蓝
Zn 10 无色
2
3
褐 紫 1 2
0
M(H2O)63+ 蓝 无 紫 绿 颜色 紫
过渡元素的 价电子构型
第一过渡系元素:24Cr的S 价电子为4s1,其余的均为 4s2
Ni 3d84s2 Pd 4d105s0
Sc Ti V Cr Mn Fe Co 3d14s2 3d24s2 3d34s2 3d54s1 3d54s2 3d64s2 3d74s2 Y Zr Nb Mo Tc Ru Rh 4d15s2 4d25s2 4d45s1 3d54s1 4d65s1 4d75s1 4d85s1
向铬酸盐溶液中加入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 而向重铬酸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由橙红色变为黄色。 这表明在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2CrO42- + 2H+ Cr2O72- + H2O (黄色) (橙红色) 实验证明,pH=11时,Cr(Ⅵ)几乎100%以CrO42形式存在;而当pH=1.2时,其几乎100%以Cr2O72-形 式存在。
2. 元素性质 铬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为(n-1)d5ns1,其中钨为 5d46s2。铬族元素原子中的六个价电子都可以参加成 键,因此最高氧化态是 + 6,与族数相一致。和所有 d 区元素一样,d 电子和部分的参加成键,因此铬族 元素表现出具有多种氧化态的特性。 在族中自上而下,从铬到钨,高氧化态区域稳 定,而低氧化态稳定性相反。如:铬易表现出低氧 化态(Cr(III)的化合物),而Mo、W以高氧化态 [Mo(VI)和W(VI)]的化合物最稳定。
稀HCl, 缓慢溶解在稀 H2SO4等 HCl等酸中
稀HCl, H2SO4等
HNO3,热浓 H2SO4
稀HCl, H2SO4等
总趋势: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活泼性降低。
E Ni 2 /Ni 0.25V E Pd 2 /Pd 0.92V E
2 Pt /Pt
总趋势:同一族元素 从上到下活泼性降低
粉 红
1.7 形成多种配合物
§20-2 铬副族概述 第VI B族包括:Cr(chromium)、Mo(molybdenum)、 W(tungsten) 三种元素。 其在地壳中的丰度分别是: 1.0×10-4、 1.5 ×10-6 、 1.55 ×10-6。 在地壳中丰度较低的钼和钨,在我国的蕴藏量却极 为丰富。 在我国重要的铬矿是铬铁矿 FeCr2O4(FeO•Cr2O3) 钼矿是辉钼矿MoS2,钨矿主要有黑钨矿(钨锰铁矿) (Fe2+、Mn2+)WO4 和 白钨矿CaWO4
La Hf Ta W Re Os Ir 5d16s2 5d26s2 5d35s2 5d46s2 5d56s2 5d66s2 5d76s2
Pt 5d96s1
第二过渡系:只有39Y和 2和 Zr 的 s 价电子为 5s 40 最后的 46Pd的s价电子为 5s0外,其余的均为5s1
第三过渡系元素:只有最 后的元素 78Pt的s价电子 为6s1,其余的均为6s2。
Cr2+与空气接触,很快被氧化而变为绿色的Cr3+: Cr + 2H+ = Cr2+ + H2↑ 4Cr2+ + 4H+ + O2 = 4Cr3+ + 2H2O 由于钝化铬不溶于浓硝酸,但铬可与热浓硫酸作用: 2Cr + 6H2SO4(热,浓) = Cr2(SO4)3 + 3SO2↑+ 6H2O 钼与稀盐酸或浓盐酸都不反应,能溶于浓硝酸和 王水,而钨与盐酸、硫酸、硝酸都不反应,氢氟酸和 硝酸的混合物或王水能使钨溶解。 ② 高温反应 高温下它们都可与 O2、卤素、硫、氮、碳等反应, 反应活性又以铬的较强, 钨的最弱。
1.2V( 估计值)
1.5 多种氧化态 除最外层 s 电子可以成键外,次外层 d 电子也可 以部分或全部参加成键表现出多种氧化数。
红色为常见的氧化态。
① 最高氧化数等于所属族数。
② 同一元素的可变氧化态中,一般高价氧化态较稳定。 ③ 同族元素比较,由上到下,高价态趋于稳定
1.6 离子呈现多种颜色
1.2 原子半径和电离能 与同周期主族元素相比,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 一般比较小,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以及它们随原子 序数和周期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周期中从左向右,原子半径缓慢地缩小,到铜 族前后又稍增大。同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增大。
同周期元素比较,从左到右,原子或离子半径一 般变小,但变化幅度很小,还出现个别反常现象。 同族元素比较,第五、六周期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半径极为相近(镧系收缩的结果)。 所以第五和第六周期的同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性质相似,结构相似钾、钠的铬酸盐和重铬酸盐是铬的最重要的盐, K2CrO4 为黄色,K2Cr2O7为橙红色晶体(红矾钾)。 K2Cr2O7在高温下溶解度大(100℃时为102g/100g 水),低温下的溶解度小(0℃时为5g/100g水),易 通过重结晶法提纯; K2Cr2O7不易潮解,又不含结晶水,故常用作化学 分析中的基准物。 化学实验中用于洗涤玻璃器皿的铬酸“洗液”,是 由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与浓硫酸配制的混合物。
CrO3有毒,对热不稳定,加热到197℃时分解放氧: 4CrO3 =2Cr2O3 + 3O2↑ (加热) 在分解过程中,可形成中间产物二氧化铬(CrO2 黑色)。 CrO2有磁性,可用于制造高级录音带。 CrO3 有强氧化性,与有机物(如酒精)剧烈反应, 甚至着火、爆炸。CrO3 易潮解,溶于水主要生成铬 酸,溶于碱生成铬酸盐: CrO3 + H2O = H2CrO4 (黄色) CrO3 + 2NaOH = Na2CrO4(黄色) + H2O CrO3 广泛用作有机反应的氧化剂和电镀的镀铬 液成分,也用于制取高纯铬。
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按周期划分
钇和镧系 又称为希 土元素
第一过渡系 第二过渡系 第三过渡系
按电子层 结构划分
锕系全部 是放射性 元素
d 区:(n-1)d1-9ns1-2
f 区:(n-2)f 1-14 (n-1)d0-2ns2
§20-1 过渡元素概述 具有部分充填 d 或 f 壳层电子的元素,称为过渡 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也称为过渡金属。 1.1 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 过渡元素的共同特点是一般有 1-10 个价电子依次 分布在次外层的d轨道上,最外层只有1~2个电子(Pd 例外),较易失去,其价层电子构型为(n-1)d 1-10 ns 1-2。
第二十章
铬副族和锰副族
d 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IIIB-VIII 八列称为过渡元素 (d 区元素), ( 有时将IB、 IIB列入 ),也叫外过渡族元 素;而La系和Ac系称为内过 渡系(f 区元素)。 Sc, Y 和 其它镧系元素的性质相近, 所 以常将这17 种元素总称为稀 土元素。
d 区元素的电子分 别填充在 3d 亚层、4d 亚层和 5d 亚层上 。 1996年2月德国科学 家宣布发现112号元素, 使第四过渡系的空格终 于被填满。
d 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总趋势: 同周期 左右 小大 同副族 不规律 1.3 物理性质 (1) 熔、沸点高 熔点最高的单质:W (熔点3410℃) (2) 硬度大 硬度最大的金属: Cr(仅次于金刚石) (3) 密度大 密度最大的单质: Os 22.48 g· cm-3 (4)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好
1.4 化学性质 1. d区元素中以ⅢB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最活泼。能与空 气、水、稀酸等反应。 2. 第一过渡系元素比较活泼,除V外,均能与稀酸反 应置换出氢。 3. 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不活泼(ⅢB族例外) 均不能与 稀酸反应,W 和 Pt不与浓硝酸反应,但溶于王水, Nd、Ta、Ru、Rh、Os、Ir 等不与王水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