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运输与配送考试重点
(2015年7月)百分百都是考试题目
第一章
1.配送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运输与配送虽然都是线路活动,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如下:
① 活动范围不同。运输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的,如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等;配送范围一般是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范围之内。
② 功能差异。运输是以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位置转移为主,运输过程中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储存功能,一般是点到点进行;配送是以小批量、多批次物品的近距离位置转移为主,但同时要满足用户的多种要求,如多个品种、准时到货、多个到货地点、小分量包装、直接送到生产线、包装物回收等。为了满足用户的上述要求,配送有时需要进行加工、分割、包装、存储等,配送是多功能的。
③ 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运输可采取各种运输工具,只需根据货物特点、时间要求、到货地点以及经济合理性进行选择即可。配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运输批量小、频率高,只适于采用装载量不大的短途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
3.运输的基本原理
运输原理:运输原理是指一次运输或配送活动中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最基本原理。
① 规模原理:是指一次装运量的增大,会使每单位(重量或体积)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
② 距离原理:是指随着一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输成本的增加会越来越慢,或者说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减少,即运输成本与一次运输的距离有关。
③ 速度原理:指完成特定运输所需的时间越短,运输的经济性越好。
4.运输、配送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运输、配送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运输、配送主要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解决商品在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位置上存在的背离问题。
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运输与配送。现代邮政与包裹快递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在搬家、旅游、赠送等活动也需要运输与配送的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运输与配送的支持。
③运输、配送是影响商品成本的重要因素。运输、配送费用是直接影响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运输、配送会通过影响其他物流环节和生产过程来间接影响商品成本。
④配送保证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的生产方式包括准时制生产、精细生产和敏捷制造。
⑤配送促进了零售业态的发展。
⑥运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货物运输业的进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
5.运输、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运输、配送是物流网络构成的基础。物流网络由线路活动和节点活动共同构成,而线路活动是由运输、配送活动产生的。
②运输、配送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物流系统具有三大效用,即时间效用、空间效用与形质效用。而三大效用分别是由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加工三种功能活动实现的。
③运输、配送是物流合理化的关键。一是快速运输使单位物品的运输费用降低、周转加快、使用价值提高;二是运输和配送路线的优化,既节约运力,又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与效益;三是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通过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转而使物流系统合理化。
6.运输、配送的发展趋势
①配送观念在变化。从历史上的一般送货,发展到以高技术方式支持的、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手段的配送。
②集装单元化运输发展迅速,主要指集装箱和托盘的广泛应用。 ③门到门运输越来越受欢迎。门到门运输是集装单元化和多式联运的结合,是最理想的运输方式,它从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高效率,所以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
④ 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主要指EDI、GPS、GIS等电子信息技术在运输、配送中的应用
⑤ 配送增值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配送增值服务是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增加的、能为用户增加价值的服务。
⑥ “绿色”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受到重视。
第二章
1.整车运输
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计费重量3t以上,或者虽然不足3t,但其性质、体积、形状需要一辆或一辆以上车辆运输的,称为整车运输
2.零担运输
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的重量不足3t、同一到站的货物运输为零担运输。
3、甩挂运输
指用牵引车拖带挂车至目的地,将挂车连同货车甩留在目的地后,牵引另一挂车继续作业的道路运输方式。
4.公路快速货运系统
指以高时效的货物为服务对象,以高等级公路为基础,依托多层次、网络化的货运站场体系集散货源,使用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车辆载运货物,利用高效的通信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运输组织,实现货物安全、准确、快速流动的公路货运系统。
5.航空货运代理人
是接受航空公司或托运人的委托,专门从事航空货物运输的组织工作,如揽货、订舱、接货、制单、报关、交运和转运等,为货主或航空公司提高各种服务,从而取得一定报酬的服务性企业。
6.多式联运
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称为多式联运。
7.集装箱
集装箱又称为“货箱”、“货柜”,具有一定的强度,是专供周转使用并便于机械操作的大型货物容器。
8.集装箱运输
是以国际标准(ISO)、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集装箱作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物流过程中实现机械化装卸、搬运作业,从而更好的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运输方式。
第三章
1.合理化的指标
运输合理化主要有两类指标:一类是成本指标,包括运输成本和因运输方式不同而产生的物流机会成本;一类是服务指标,包括运输时间、运输一致性和运输安全。
运输成本:指在两个地理位置间(门到门)运输货物所支付的费用以及行政管理费用、维护运输中存货的有关费用和提供额外服务的费用。
运输时间:也称运输周期,是指完成某起讫点之间特定运输任务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包括在途时间和两端点的装卸作业时间。
运输一致性:指在若干次相同运输中履行某一特定运次所耗费的时间与计划运输时间或前几次运输的平均运输时间相比较的差异性。 合理运输
运输子系统合理性 运输对物流系统的合理性 运输对社会影响的合理性 运输安全:即运输过程中货物的灭失与损坏
2.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①对流运输,指同种货物的相向运输
②迂回运输,是一种绕道运输
③弃水走陆
④铁路短途运输
⑤水路过近运输
⑥起程或返程空驶
⑦亏吨或超载运输
⑦ 无效运输,指被运输的货物杂质较多,是运输能力浪费
3.运输方式选择(计算题)
①卡利奥箱包公司的运输方式选择
运输成本:RD
在途库存:ICDT/365
工厂库存:ICQ/2
基层库存:I(C+R)Q/2
②某配件供应商运输方式选择
③最短运输路线选择
第五章
1.配送模式与服务方式
重要性:配送模式与服务方式是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会对物流系统的库存和其他物流环节产生影响,正确的选择配送模式与服务方式,对于改善配送效果、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⑴配送模式
①直接配送模式
含义:实际是不设配送中心的配送模式,即用户或零售商需要的商品直接从供应商配送到指定地点。
优势: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配送中心的费用
问题:①库存分散,无法集中调度,存储成本增大
②用户订货前置期长,库存量大。
③不利于组织共同配送,运输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适用:某些大用户要求
某些对运输速度的要求很高,不宜有中间环节存在的商品
②储存配送模式
含义:指在配送中心储存货物,然后根据用户需要对储存货物进行配送
重点:确定系统中的合理库存、优化配送路线和通过配货配载以提高运输实载率
分类:集中库存模式:规模效益好,系统库存低,有利于组织共同配送
分散库存模式:缩短用户到供货点距离,提前期缩短,用户库存降低
③直通配送模式
含义:指配送中心不具有专门的存储功能,只是一个转运站,商品从供应商到达配送中心后,迅速分拣、转移到用户或零售点上的一种配送模式。
④流通加工模式
含义:是为了促进销售、方便用户,或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在配送中心对物品进行生产辅助性加工后再进行配送的配送模式
流通加工作为配送重要条件的表现
⑴通过分割加工,可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有利于降低用户库存或实现零库存配送
⑵包装、贴标后的商品便于识别分类,是实现分拣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⑶流通加工有利于提高运输工具的配载和装卸效率
⑷流通加工可净化物流环境,有利于实现绿色物流
⑸流通加工可增强配送增值服务的功能,增加了配送的附加值
⑵配送服务方式
①定时配送 含义:按照与客户商定的时间或时间间隔进行的配送
优势:
对于客户:便于按照自己经营情况,在最理想的时间进货,也易于安排接货人员与设备
对于配送中心:有利于安排工作计划,有利于实施共同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②准时配送
含义:按照双方约定时间准时将货物配送到客户
特点:时间的精确性
实现:协议或看板方式
③快递配送:是一种快速的,向社会广泛提供服务的配送方式。
④定量配送:指按照双方约定的数量实施配送
⑤定时定量配送: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数量进行配送
⑥定时定路线配送:这是一种在约定的运送路线上,按照运行时刻表进行的配送方式
⑦即时配送:满足客户应急需求进行的配送
⑶配送策略
含义:配送策略是在采用配送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基础上,为了既能满足客户需求,也不致增加太多成本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分类:
①转运策略:
②延迟策略
③集运策略
2.配送增值服务
1) 含义:配送增值服务指能满足客户特定要求,在基本服务功能基础上延伸的服务项目,是超出基本服务范围的附加服务。
2) 特征
①相对性:指配送增值服务相对于配送基本服务而言,在服务功能、服务水准、时效性要求等方面都应超过配送基本服务。
②从属性:配送增值服务与配送基本服务有主从关系,物流提供商提供的配送服务以基本服务为主,是提供商的核心业务,配送增值服务是基本服务的补充与完善。
③创新性:配送增值服务都是创新性服务
④增值性:配送增值服务是为客户和提供商增加价值的服务,这是增值服务的本质特征。
3) 对配送基本服务的能力要求
① 规划能力:配送中心的储存能力、吞吐能力、运输周转能力、流通加工能力
② 水准能力:配送物品的可得性、作业绩效、可靠性
可得性:缺货频率、缺货率
作业表现:作业速度、一致性、灵活性、故障与恢复、提供精确信息、持续改善
4) 配送增值服务的内容
① 以顾客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② 以促销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③ 以制造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④ 以时间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5) 配送增值服务的功能
① 增加便利性,一切能够简化手续、简化操作的服务都是增值服务。
② 加快反应速度,快速反应已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
③ 业务延伸,业务延伸是向配送或物流以外的功能延伸。
④ 降低物流成本,通过配送增值物流服务,可以寻找能够降低物流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
6) 共同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