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和风险分担(二)

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和风险分担(二)

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和风险分担(二)三、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

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在当事人未有约定的情况下,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来考察:

一种情况是买卖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灭失,所造成的损失(风险)由谁负担的问题。买卖合同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灭失,所造成的标的物的损失由谁来负担,即是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问题。对此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认识上并不完全一致,就动产标的物而言,大致有两种立法例,一种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相关联,从而使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转移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统一;另一种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相脱离,从而使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转移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分离。但无论是哪一种立法例,关于风险负担的规定都是任意性规定,允许当事人经由特约予以变更。而且都可从物权变动模式的角度去发掘其立法设计的本意,去评判其立法设计的优劣。

我们先研讨第一种立法例,即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相关联的立法例。从世界范围来看,采此种立法例者无疑居于主流地位,归属于大陆法系或在此问题上受大陆法系法律传统影响的《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等以及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等都采此立法例。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罗马法对于现代民法的巨大影响和内在感召力。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物权变动模式的差异,使得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相关联的立法例,就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转移在法律的具体规定上又存有差异。

《法国民法典》就物权变动采债权意思主义,依据该法典第1583条的规定:“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依法由卖方转移至买方。”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即发生所有权的移转。[13]与此相适应,并依据该法典第1624条的规定:“交付前买卖标的物灭失或毁损的责任应由出卖人或买受人负担的问题,依契约或合意之债的一般规定章的规

定。”,使得该法典第1138条第2款的规定:“自物件应交付之日起,即使尚未现实交付,债权人即成为所有人,并负担该物件受损的风险,但如交付人迟延交付,物件受损的风险由交付人负担。”即成为确定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移转的一般规则,根据该款规定,对于特定动产的买卖,[14]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标的物所有权即行转移,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也一并移转。从而使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关联,并最终在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分配上,采所有人主义。考虑到法典关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规定,系属任意性规定,因而当事人可以经由特约予以变更,使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相分离。《意大利民法典》以及《日本民法典》就物权变动也采债权意思主义模式,在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移转和确认规则上,与《法国民法典》类似。

《德国民法典》就物权变动采物权形式主义模式,将交付行为作为动产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成立要件,因而就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与所有权归属的关联,其立法表述自然与《法国民法典》不同,《德国民法典》第446条第1项第1款规定:“自交付买卖标的物之时起,意外灭失或意外毁损的危险责任移转于买受人。”从而使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移转与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规则一致,并最终在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分配上,采所有人主义。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就物权变动亦采物权形式主义模式,就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移转规则,与《德国民法典》相似,该法典第373条规定:“买卖标的物之利益及危险自交付时起,均由买受人承受负担,但契约另有订定者,不在此限。

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在《1893年货物买卖法》中,将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原则上系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图,而非出卖人的交付行为,因而关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移转规则为:“除另有约定者外,卖方应负责承担货物的风险直至财产权移转给买方时为止。但财产权一经移转给买方,则不论货物是否已交付,其风险均由买方承担。”[15]该项规则清楚地表明了立法者将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移转相统一的立法意图。

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采所有人主义,其合理性体现在:[16]

第一,所有权是最完整的物权,只有所有人才对该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才是该物的最终受益人。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既然有权享受利益,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转让标的物所有权是买卖合同的主要特征和法律后果而从根本上说,风险或利益都是基于所有权而产生的,是所有权的法律后果,是从属于所有权的东西。当标的物所有权因买卖合同发生转移时,风险自然也应随之转移。

第三,风险转移的直接法律后果最终体现在买方是否仍应按合同规定支付价金的问题上。在买卖合同关系中,买方承担价金支付义务的根据是卖方转移标的物所有权。只有当卖方按合同规定将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给买方后,风险责任才由买方承担方为合理。

有学者对于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相统一的立法例提出批评,认为该项规则是一项陈旧的规则,指出风险移转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所有权的移转则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捉摸的、甚至是一个难以证明的问题。因此,以所有权的移转来决定风险移转的作法是不可取的。主张将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与标的物风险负担分离,转而采标的物风险随交货转移的理论。[17]本文认为,此种批评,仅对于就物权变动采债权意思主义的《法国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以及将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系于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意图的《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是有效的,由于在前述立法例中,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并无特定的外部表征,从而使得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在实践中难以认定,引致诸多纠纷。但对于就物权变动采物权形式主义的《德国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以及就物权变动采债权形式主义的我国民法,该批评无疑是不适当的,因为此两种物权变动模式之下,所有权的移转、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移转皆与标的物的交付相统一,使得风险转移的时点清晰可辨,有效防止了无谓的纠纷。

将动产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相脱离,从而使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转移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分离的立法例。有代表性的是《瑞士债务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

瑞士民法就动产物权变动采债权形式主义模式,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系于交付行为的完成,但依据《瑞士债务法》第185条的规定,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已特定化货物的风险于合同成立时即移转给买方。从而将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与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移转相分离。

美国就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曾经一度采所有人主义,[18]即规定货物的风险,在当事人未有特约时,随货物所有权的移转而移转。本世纪初美国制定的《统一买卖法》承袭了《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的规定。但在起草《美国统一商法典》时,起草人认为所有人主义太难掌握,太不明确,易导致纠纷,不利于货物风险负担问题的解决。[19]卢埃林说,《统一商法典》在货物的风险转移上完全不用所有权的概念,从而使得风险转移的规则变得清楚明确,几乎不可能产生误解。[20]当然,美国立法上所出现的这一变化与其货物所有权移转的立法模式有关,包括《统一商法典》在内的立法都采取把合同项下的货物的确定作为所有权移转的标志这一原则有关。在美国,只要合同项下的货物确定了,特定化了,即使货物仍在出卖方手中,货物所有权也移转给买方。这种货物所有权移转的立法模式,颇类似于大陆法系的《法国民法典》的债权形式主义,货物所有权的变动并无明显的外部表征,此时如果将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随同货物的所有权一并移转,就难免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纠纷。因为货物的特定化往往取决于卖方,确定合同项下的货物的时间常常难以准确把握。对买方来说就更加困难。[21]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统一商法典》的起草人把货物的风险负担与所有权予以分离,力求把损失风险主要看作是一个合同问题,而不依赖于哪一方对货物拥有所有权或财产权。[22]该法典第2-509条的规定,包括了合同双方均未违约时,标的物损失风险的基本确定规则,这些规则都是围绕着货物交付的三种可能情况制定的。这三种情况包括:

第一,当合同要求或授权卖方承运人发运货物时,如果合同未规定卖方在特定目的地交付货物,卖方将货物适当地交付给承运人后,风险即转移给买方,即使卖方保留了权利;但是如果合同规定卖方在特定目的地交付货物,且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仍由承运人占有期间作出适当的提示交付,则只要卖方作出此种适当的提示交付,使买方能够取得交付,损失风险即于此时转移给买方。

第二,当货物由货物保管人掌握且不需移动即可交付时,损失风险在下列情况下转移至买方:买方收到代表货物的流通所有权凭证;或货物保管人确认买方拥有占有货物的权利;或买方按第2-503条第4款第b项所规定的方式收到不可流通所有权凭证或其他交货指示书。

第三,除了前述两种情形,如果卖方是商人,则风险在买方收到货物后转移至买方;否则,风险在提示交付时转移至买方。

该条同时还确认,当事人的约定具有优先的效力。该法典就有关试用的条款[23]和违约时风险承担的条款的特别规定,同样具有优先效力。[24]

英国也开始接受《美国统一商法典》所新确定的此项原则。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尽管由于各国内法对货物所有权转移的规定以及各国商人对国际贸易惯例的有关理解分歧很大,未能对货物所有权的移转作出具体规定,但仍然对货物的风险负担制定了明确的规则,从该公约第4章关于风险移转的规定来看,明显是将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转移与货物的交付相关联。

我国民法就物权变动,根据《民法通则》第72条第2款的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采债权形式主义模式,将交付行为作为动产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成立要件,因而就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的关联,在文字表述上与《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相似。我国新颁行的《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从而使得该条规定与我国新颁行的《合同法》第133条关于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规则“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移转,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相一致。[25]可见,我国的民事立法就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移转,既与标的物的交付,同时又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一致。[26]契合当今的立法潮流,应予坚持。

另一种情况是合同尚未履行完毕时,即买卖合同订立后,债权债务清结之前,标的物由于不可归责于双方任何一方的事由而灭失,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时,由此所产生的损失(风险)由谁负担,这种类型的风险负担问题,其风险,或危险指的是因合同标的物灭失而带来的合同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的风险;这种情况下风险的负担,专指嗣后不能履行所产生的后果的分配,它不仅解决标的物的灭失所带来的直接损失的分配,也解决对待给付义务的履行和违约责任的承担问题。在前一种情况下,对风险负担所采取的处理原则,将直接决定着当下情境中风险负担处理原则的选择。

在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致嗣后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的债务被免除。在单务合同,合同归于消灭;在双务合同,则存在着债权人的对待给付是否也同时被免除的问题。对此立法上有不同的主张。(需指出的是,就此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可以在债务陷于履行不能的债务人履行利益风险的题目下进行。) 对于此种风险的分配,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来看,有两种应对策略。

第一种应对策略,在处理方法上借鉴了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由法律直接对风险的分配作出决定。《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民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即采此方法。但上述大陆法系诸国立法例,由于物权变动模式的差异,对于价金风险,在分配原则上又有所不同。可大致区分为:

1.债权人主义。即债权人在债务人的债务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陷于履行不能时,债权人仍应为对待给付,价金风险由债权人负担。该分配原则意味着:买卖的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蔑视毁损灭失致债务履行不能时,出卖方免负交付标的物的义务,买受方却仍需支付全部价款。债权人主义发源于罗马法,德国普通法、《法国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沿袭了这一认识。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303条规定:“非因债务人的过失而物遭毁损,或不能再作交易之用,或遗失时,如债务人就此物对于他人有损害赔偿请求权或诉权者,应将其权利让与其债权人。”从该条规定我们不难看出,债权人的对待给付义务并未被免除,否则,他就根本无从取得债务人对于他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或诉权。《意大利民法典》第1259条的规定效仿《法国民法典》第1303条,其内容为:“当特定物的给付全部或者部分不能时,债权人得取代债务人的

位置获得因前述情况引起的履行不能时的权利,并得向债务人要求其赔偿额的给付。”《日本民法典》就此问题的规定更为直接明了,该法典第534条第1项规定:“以特定物的物权的设定或移转为双务契约的标的场合,其物因不应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毁损灭失时,其灭失或毁损归债权人负担。”,[27]此时,债务人有受对待给付的权利。

就风险负担的债权人主义,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

第一,与双务契约的性质相反,双务契约的两债权有牵连性,当事人一方既免其债务,他方亦无须履行;

第二,不公平,在买卖契约中唯买受人独就标的物负担危险,出卖人就价金可不负担危险,因为金钱债务无发生给付不能的余地,买受人不得团给付不能而免除价金支付的义务;

第三,就他人之物为买卖或为二重买卖时,会发生不当的后果。例如就他人之物为买卖,其物灭失毁损时,出卖人不受任何损害,还可对买受人请求价金的支付。又如在同一物出卖于数人时,成立数个契约,其物毁损灭失时,出卖人对于各买受人得请求全部的价金。

本文认为,上述对于风险负担债权人主义的批评,颇值商榷。其未当之处,在于未能结合物权变动的模式来考察风险负担债权人主义的利弊得失。下面我们就前引批评逐一予以评论。

第一,就风险负担采债权人主义的立法例,其物权变动模式无一例外为债权意思主义。此种物权变动模式,以特定物的交易为规范基础,在合同成立之时,作为实卖合同标的物的特定物的所有权即发生移转,出卖人即使没有完成交付标的物的行为,也因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完成了其主要合同义务的履行,如《法国民法典》第1583条规定:“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亦于此时在法律上由出卖人移转于买受人。”《意大利民法典》第1376条规定:“在以特定物所有权的转移、物权的设立或转让或是其他权利的转让为标的的契约中,所有权或其他权利根据双方当事人合法意思表示的效力而发生转让和取得。”当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毁损灭失,致债务无法履行时,并非债务人的所有债务都无法履行,而仅仅是其交付标的物的债务无法履行而已。与之相反,买受人所承担的价

金支付义务,由于价金属种类物,无法在合同成立时即行发生所有权的移转,这就意味着在出卖人业已履行完毕其主要合同义务时,买受人的主要合同义务尚未履行,此时根据双务合同当事人之间债权债务的牵连性,债权人仍应负担支付价金的义务。因而,所谓风险负担的债权人主义与双务契约的性质相反云云,不能成立。

第二,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合同成立之时,买卖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即发生移转,买受人即成为所有权人,此时尽管买受人尚未占有标的物,但就标的物所生的一切利益,如孳息等就归债权人所有。这种背景下,由买受人这个标的物的受益人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所导致的债务履行不能的风险,完全符合风险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所谓风险负担的债权人主义不公平,恐难成立。

第三,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的效力,与物权形式主义模式之下,并不相同。在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出卖他人之物的债权合同只要符合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即可生效。但在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即使符合了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也不能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如《法国民法典》第1599条前段规定:“就他人之物所成立的买卖,无效;”[28]《意大利民法典》第1478条规定:“如果缔结契约之时,出卖人不享有买卖物的所有权,则出卖人承担使买受人取得物的所有权的义务。”“买受人自出卖人获得所有权时起即成为所有权人。”结合该法典第1476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物的取得不立即发生契约的效力,则出卖人承担使买主取得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义务;”我们不难看出,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并不能发生合同的效力,只有在出卖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时,该合同方发生效力。这点与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颇为类似。[29]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合同成立之时,就是标的物所有权移转之时,如果标的物所有权在合同成立之时,尚未归属于出卖人,那么,成立的合同就不能发生权利移转的合同效力。与之相反,采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由于所有权的移转系物权行为的效力,系于登记或交付行为,债权合同成立、生效并不当然引致所有权的移转因而即使是出卖他人之物,也不会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由此不难看出,前引的第三种批评意见是戴着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有色眼镜,来展开对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之下,风险负担债权人主义的批判的,这种批判自然难以成立,因为既然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在他人之物毁损灭失时,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尚未生效,出卖人又怎么能向买受人请求价金的支付?

再就二重买卖或一物数卖而言,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自第一次买卖成立之时起,出卖人已不再是标的物的所有人,其随后的买卖,无论进行几次,都属出卖他人之物的范畴,基于此后的交易所订立的买卖合同,属不能生效的合同,除非具备了类似于《法国民法典》第1141条或第2279条规定的条件,随后的买卖合同根本就不发生所谓出卖人对于买受人的价金支付请求权问题,而且一旦发生了第1141条或第2279条的适用,对于在先的买卖合同,因买受人丧失了标的物的所有权,因而也不发生对出卖人的价金支付请求权。综上,在二重买卖或一物数卖的情况下,根本不发生所谓出卖人在标的物毁损灭失时,得对数买受人主张价金支付请求权的问题。

2.债务人主义。即由债务人承担债务履行不能的风险,债权人的对待给付义务被免除。这就意味着,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毁损灭失,致债务陷于履行不能时,出卖方的合同义务消灭,买受方支付价款的义务也消灭。德国固有法、《奥地利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均采此主义。《德国民法典》第323条第1项的规定:“双务契约的一方当事人,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致自己不能履行应履行的给付者,丧失自己对待给付的请求权;如仅一部分不能者,应按第472条。第473条的规定,按其比例减少对待给付。”《瑞士民法典》第119条第2项的规定:“在双务契约的情况下,因此免于债务的债务人……丧失未行使的对待债权。”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266条的规定:“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之事由,致一方之给付全部不能者,他方免为对待给付之义务,如仅一部不能者,应按其比例减少对待给付。”即是明证。债务履行不能风险负担债务人主义的妥当性,也可以从基于物权变动模式的考察得到验证。在债权形式主义和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出卖人的主要义务-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是伴随着登记和交付行为完成的,在交付和登记行为完成之前,出卖人的主要合同义务处于未完成状态,买受人也未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此时,若规定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毁损灭失致债务无法履行时,由买受人承担债务无法履行的风险,在出卖人被免除了给付义务之后,仍应向出卖人为对待给付义务,自然有失公平。采风险负担的债务人主义,方可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平。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就债务履行不能的风险负担也采第一种规范策略,但由于该公约就货物所有权的移转模式未设专门规定,因而该公约第66条的规定:“货物在风险移转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害,买方

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害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所造成。”不能简单地归为债权人主义或债务人主义,而是将债务履行不能的风险负担与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相关联,遵循一致的处理原则。

第二种应对策略与第一种策略有所不同,它不是直接将风险负担与债权人的对待给付义务联系起来,而是经由合同法相关制度的运用,实现相同的规范目的。从实际的法律效果看,与第一种应对策略并无实质差别。英美法系诸国的合同立法以及我国的合同立法即采此种应对策略。如《英国1979年货物买卖法》第7条规定:“在货物买卖交易中,如果特定化货物在被卖出后面移转到买受人手中之前,因当事人过错之外的原因灭失的,合同失效。”英国法上之所以形成对于债务履行不能风险负担的此种分配原则,是与其在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问题上借鉴《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范方法,将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移转与所有权的移转相脱离,而与标的物的交付相一致是密切相关的。《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613条规定:“如果合同所要求的货物在订立合同时已是特定的,且如果货物在风险转移给买方之前非由于任何一方的过错而遭受损失,或合同采用‘货到成交’条件(第 2—324条),那么:a、如果货物全部损失,或货物质量降低至不符合合同,买方可以要求检验货物,并可以选择视合同为无效或接受剩余货物。如果接受剩余货物,当事人应根据货物质量和数量受损情况调整价格,但买方没有对抗卖方的进一步权利。”由于合同的失效具有消灭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效力,因而从实际的法律效果来看,英美两国的立法就债务履行不能的风险负担所作的规定,类似于大陆法系的债务人主义。

我国的合同立法一向是通过合同解除制度的运用,来对债务履行不能的风险进行分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26条第2项规定:“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新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坚持了这一规定。该法第94条第1项认为,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在债务履行不能风险负担的处理原则上,实际上也与大陆法系的债务人主义相仿。因为买卖合同的解除,具有消灭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效力,债权人在债务人陷于履行不能时,自然也就无须再承担支付价金的对待给付义务。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尽管在具体内容上,与英美法不尽相同。如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仅对于因不可抗力所导致的债务履行不能作出规定,而非沿革英国法或美国法。将规范

范围扩张及于“因当事人过错以外的原因”或“非由于任何一方的过错”致债务履行不能,如前所述,这与我国未采用“不可归责于”这一术语有关。但我国合同法的规范策略与英美两国的合同法是一致的。

此种规范策略,与第一种规范策略相较,立法技巧虽有不同,实际效果则并无二致。第一种规范策略,直接对债务履行不能的风险进行分配;第二种规范策略则经由合同失效或合同解除制度的运用,同样达到了分配债务履行不能风险的目的,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种应对策略中的债务人主义经由对债务人债务和债权人的对待给付义务的分别规定,消灭了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第二种规范策略则经由合同失效或合同解除制度的运用,直接一体消灭了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

但也应当看到,第一种规范策略之下,风险负担的债务人主义,在将消灭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作为一般原则加以规定的同时,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条款,规定当债权人不欲消灭合同,而是想取得代替债务标的的损害赔偿或请求债务人让与赔偿请求权时,合同仍不消灭,债权人仍须承担相应的对待给付义务。作为一般原则的例外,我国新颁行的《合同法》第94条第1项的规定,则无类似的规范效果,这是因为不可抗力作为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享有并都可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是将合同关系是否消灭的决定权赋予了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当债权人不欲使合同关系消灭,而是想取得代替债务标的的损害赔偿或请求债务人让与赔偿请求权时,就必须以债务人不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为前提,一旦债务人行使了这一权利,债权人的该项意图即无法实现,这就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为弥补这一缺陷,我国合同法也应认有例外。

本案中,货物所发生的不可归责于他人的意外灭失的风险负担,属于前述第一种情况下的风险负担问题,故应遵循交付主义(此时交付主义与所有人主义是同义语)的处理原则,考虑到货物的短缺发生在出卖方将货物交付给买受方之后,因而货物短缺的风险就应由买受人负担,所以对于短缺的废钢507.24吨,就应由买受人自担损失。

四、合同解除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适用

对于本案中买受人多支付给出卖人的货款191244.4元,自应由出卖人返还给买受人,现在的问题是,买受人所享有的返还请求权是何种性质的返还请求权?

这就需要我们先考察一下买受人的返还请求权所得以产生的法律基础。从本案的情况看,在发生了货物短缺和出卖人未按时履行债务的情形后,买受人诉请人民法院,要求被告退还所欠4车皮货款,可见,买受人已无再请求出卖人履行剩余义务的意图,而是要求解除合同,但原告在其诉讼请求中,并未提出向出卖人退还其所受领的货物,要求出卖人退还所受领的全部价金。因而该合同的解除不应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双方当事人仅是解除了出卖方尚未履行部分的合同,属合同的部分解除。

在合同被解除之前,买受人业已依约支付了合同约定的全部价金,也就是说,在合同被解除后,出卖方无须向买受人履行其剩余部分的债务,但却基于买受人此前的履行行为,取得了与其剩余部分债务相对应的价金。就其所受领的这部分价金,因合同被解除,从而导致基础关系丧失,出卖方因此所取得的利益,就丧失了正当原因,应予以返还。由于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就物权变动原则上采债权形式主义模式,而非物权形式主义模式,故当原物仍存在时,交付标的物的一方可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从本案的情况看,买受人交付的是价金,考虑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属性,除非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在一般情况下返还原物断无可能。故本案买受人只能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要求出卖方返还相应的价金。

注释:

[1] 该案例选自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1995年综合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二章第二节。

[3] 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册),第4页。

[4] 参见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96—197页。

[5] 但学说上则不无争议,一方面是由于《日本民法典》的制定受到了《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双重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日本学者力图运用德国的民法理论重新解释建构日本的民法体系和民法学。

[6]参见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一144页。

[7]参见王利明:《改革开放中的民法疑难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

[8]我国新颁行的《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移转,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9]参见崔建远:《合同法》,第114—115页。

[10]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1册,第116—117页。

[11]新颁行的《合同法》第140条明确承认了这一规则,规定“标的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的,合同牛效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12]参见郭明瑞、王轶:《合同法新论,分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13]为了弥补这一规则的不足,法国法院在审判实践中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适用下列原则:1.如果买卖的标的物是种类物,则必须经过特定化之后,其所有权才能转移于买方,但无须交付;2.对于附条件的买卖,如实验买卖,则必须待买方表示确认后,所有权转移于买方;3买卖双方可在合同中规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14]对于种类物的买卖,由于标的物的所有权在合同成立之日并未转移,而是在该标的物特定化之时转移,只有在这时,风险才由买受人承担。此时,标的物风险负担的移转仍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保持一致。

[15]参见《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第20条第1款。

[16]参见孙美兰:《论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损失风险的转移》,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8卷。

[17]参见施米托夫:《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出版社1985年版,第100页;冯大同主编:《国际商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互年版,第277页。

[18]有学者认为,英美法系系就标的物毁损灭失致合同履行不能的风险负担,采所有人主义。史尚宽:《债法总论》,第570页。本文认为,此见解似有不当,风险负担的所有人主义系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至今仍在采用,美国曾经一度采用的分配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规则。

[19]参见崔建远:《关于制定合同法的若于建议》,载《法学前沿》第2辑。

[20]参见《纽约法律修改委员会1954年报告》第160—161页,转引自崔建远:《关于制定合同法的若干建议》。

[21]参见徐炳:《买卖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页。

[22]参见[美]约翰M·斯道克顿著,徐文学译:《货物买卖法》,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13页。

[23]《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327条就试用交易中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作了专门规定,确认:除非当事人双方另有约定,在买方对货物表示接受后,损失风险由买方承担,但假如买方通知卖方,他作出了退货的选择,退货的费用和风险则由卖方承担。然而,如果是可退货销售,那么除非有相反约定,与正常销售同样条件下的损失风险就应当由买方承担。假如买方选择了退回货物,又没有另外的约定,那么,退货的费用和风险应当由买方承担。

[24]参看《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509条。

[25]我国《合同法》除了规定第142条作为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一般确认规则外,还设有专条,以确认特定情形下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这些条文是第143条、144条、145条、146条、147条、148条。

[26]参见王利明:《违约责任论》,第179页。

[27]该项规定具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既可理解为关于债务履行不能风险负担的规定,又可理解为关于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规定。但即使采后一种解释,根据对于《日本民法典》第536条第1项的规定:“除前两条所载场合外,因不应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致债务不能履行时,债务人没有受对待给付的权利。”所作的反对解释,我们也可得出债务不能履行风险负担的债权人主义。

[28]此时的无效属于法国合同法上所谓的相对无效,相对无效的合同只是不健全、有缺陷,但可以“治愈”,亦即这类合同所缺乏的,只是合同的有效条件。缺少有效条件的合同业已成立,但为了保护特定当事人的利益,法律规定其不能发生效力。参看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第198页。

[29]我国新颁行的《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和风险分担

基于合同的物权变动和风险分担(二) 三、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 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在当事人未有约定的情况下,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来考察: 一种情况是买卖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灭失,所造成的损失(风险)由谁负担的问题。买卖合同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灭失,所造成的标的物的损失由谁来负担,即是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问题。对此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认识上并不完全一致,就动产标的物而言,大致有两种立法例,一种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相关联,从而使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转移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统一;另一种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的归属相脱离,从而使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转移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分离。但无论是哪一种立法例,关于风险负担的规定都是任意性规定,允许当事人经由特约予以变更。而且都可从物权变动模式的角度去发掘其立法设计的本意,去评判其立法设计的优劣。 我们先研讨第一种立法例,即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相关联的立法例。从世界范围来看,采此种立法例者无疑居于主流地位,归属于大陆法系或在此问题上受大陆法系法律传统影响的《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等以及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英国等都采此立法例。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罗马法对于现代民法的巨大影响和内在感召力。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物权变动模式的差异,使得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与标的物所有权归属相关联的立法例,就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转移在法律的具体规定上又存有差异。 《法国民法典》就物权变动采债权意思主义,依据该法典第1583条的规定:“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依法由卖方转移至买方。”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即发生所有权的移转。[13]与此相适应,并依据该法典第1624条的规定:“交付前买卖标的物灭失或毁损的责任应由出卖人或买受人负担的问题,依契约或合意之债的一般规定章的规定。”,使得该法典第1138条第2款的规定:“自物件应交付之日起,即使尚未现实交付,债权人即成为所有人,并负担该物件受损的风险,但如交付人迟延交付,物件受损的风险由交付人负担。”即成为确定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移转的一般规则,根据该款规定,对于特定动产的买卖,[14]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标的物所有权即行转移,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也一并移转。从而使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关联,并最终在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分配上,采所有人主义。考虑到法典关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规定,系属任意性规定,因而当事人可以经由特约予以变更,使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与标的物

决议 风险承担协议书

风险承担协议书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承担时,需要为此签订协议书。下面给大家带来风险承担协议书,供大家参考! 风险承担协议书范文篇一 甲方:乙方: 身份证/护照号码:户籍地址:现住址:联系电话: 为维护企业与员工的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甲方公司实际情况,甲、乙双方就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有关承担法律风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承担风险内容本协议所述风险包括所有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因非法用工造成的所有行政及经济处罚。第二条乙方承诺若发生因乙方在甲方非法工作而产生的非法用工法律惩罚,乙方愿意接受相关法律制裁并承担法律规定的相关经济处罚。第三条协议期限甲、乙双方确认,乙方的风险承担义务自成为甲方签字之日开始,到乙方成为甲方合法雇用的员工为止。第四条争议解决因本协议而引起的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均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解决。第五条协议生效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完成之日起生效。 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日期: 乙方(签字) 日期: 风险承担协议书范文篇二

甲方:乙方: 甜叶菊为一种新的糖料作物。它繁殖快、甜度高、热量低,用途广,收益大,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作物。自20XX年引入我国以来,已历时20多年,经我国栽培专家研究表明,甜叶菊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种植,我市管店镇一带已经大面积种植,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我村在市选派干部茆新贵同志的带领下,从管店镇引进种苗,选择3—5户进行试种,为打消农户种植中的顾虑,村两委决定和农户签定风险共担协议,内容如下: 1、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种植技术和资料;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2、甲方向乙方提供种苗,所需资金由甲、乙双方各提供50%;试种成功后甲方向乙方收回投入资金,遇到灾年或不可抗拒的事件时,不在向乙方收回投入资金。 3、甲方有权督促乙方加强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 4、甲方要向乙方提供销售渠道,指导乙方以合理价格进行销售。 5、乙方要提供种植土地(2亩以上),农资产品、人力;所需的资金由乙方自己担任。 6、乙方要勤劳、实干;认真学习甲方为其提供的技术和资料,听从专家的指导和意见。 7、乙方要加强管理,及时有效地落实农技人员在施肥、采摘、晾晒等环节上的技术指导风险共担协议书风险共担协议书。 8、乙方因管理和保管不力造成产品质量低下,霉烂、变质形成

第二部分 物权 案例

物权优先于债权 【案情介绍】 甲有祖传珍贵玉器一件,乙、丙均欲购买之。甲先与乙达成协议,以5万元价格出售之,双方约定,次日交货付款。丙知晓后,当晚即携款至甲处,欲以6万元价格购买之。甲欣然应允,并即交货付款。乙因要求甲交付玉器不得而与甲发生纠纷。 【问题】 1.本案中,玉器的所有权应归谁?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评注】 1.本问涉及一物两卖问题。依《合同法》第13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即所有权的转移规则是: (1)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这主要是针对不动产和特殊动产所有权的转移。 (2)当事人有约定的,依照当事人的约定。这主要是针对一般动产而言的。 (3)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约定的,所有权转移自交付时转移。 本案中,存在两个买卖合同,即一物两卖。甲与乙之间的买卖合同和甲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对于甲与乙之间的买卖合同,虽然甲负有将货物交付于乙之义务,乙负有向甲支付货款义务,但因甲已将货物交付于丙,存在履行不能,甲与乙之间只存在合同债权。甲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因甲已将该玉器卖给丙并将玉器交付丙,甲丙之间未约定玉器所有权保留,故丙自交付时起取得了对该玉器的所有权。虽然甲与乙之间的合同在先,甲与丙之间的合同在后,但乙对该玉器仅为债权,丙对该玉器拥有所有权,根据物权优于债权的原则,应优先保护丙对该玉器的所有权。 2.依《合同法》第8条、第107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本案中,甲一物两卖,甲分别与乙和丙签订了买卖合同,该两个合同的效力如何,依据合同法原理,应认定该两个合同均为有效合同,因为,合同的有效要件取决于下列因素:(1)行为人具有缔约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合同内容合法。本案中,甲、乙、丙均具有缔约能力,甲与乙所签订的合同,甲与丙所签订的合同均为真实意思的表示,甲所处分的玉器为自己的合法所有的财产,且不为法律禁止的流通物或限制流通物,故甲、乙之间合同合法有效,甲、丙之间的合同亦合法有效。乙、丙对甲均享有合同请求权,丙的请求权因标的物玉器的交付而得以实现,乙的请求权因甲无法交付合同标的物玉器而不能实现,故甲对乙构成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丙依据合同取得了该玉器的所有权,其所有权的取得是合法有效的,丙为该玉器的合法所有人,故乙不享有对丙的占有返还请求权。 不动产登记的公信效力 【案情介绍】 1998年,吴某向银行贷款20万元,银行提出以房产作为抵押担保,吴某即交出房产证,房产证记载吴某为产权人。银行与吴某签订了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借款期满,吴某因无力还款,银行正准备拍卖该房产时,突然接到一纸诉状,吴某之弟在诉状中提出,抵押房屋系其父母购置,应归他们兄弟二人共有,现在吴某私自抵押,请求法院判决该抵押关系无效。经查,该房屋为吴某兄弟年幼时其父母为其兄弟二人所购置,但只以吴某姓名登记,其间并无其他记载。 【问题】 共有房屋的公示与实际权利归属不一致时,其外部效力如何?为什么? 【评注】

免责协议书整理版

风险承担与权利放弃的协议书 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视同签署以下文件:风险承担与权利放弃的协议此文件为有关责任的豁免、权利的放弃、风险的承担和赔偿的协议。你已经完全获知和理解以下的条款和内容。你放弃了某些的法律权力量,包括向活动策划人和同队成员提起诉讼的权利。请仔细阅读此合约。首先说明本次活动为自愿、自主、自助性质活动,不是旅行社组团旅游。全程遵循“自助,互助,环保”的原则。 一、风险的承担我自愿参加此次活动。我理解、我必须同意和签署此有关责任豁免、权利放弃和风险承担的协议,方可参加本次活动。我知道活动的策划者只是活动的联系人,不是向导或有许可证的急救人员。我知道和同行的队友可能并没有参加过户外领队的课程、或急救(包括野外)的培训和经验。我知道他们并不对我安全负责。 二、关于豁免责任,放弃权利和赔偿的协议 1.参加此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徒步、露营、登山、山路乘车、山路驾车,在此我同意,如果因为参加此活动(包括途中)和在活动中使用装备而受到伤害的话,我放弃追究和要求赔偿的权利,同时免除同队其他成员的法律责任。 2.我理解户外活动可能对身体和精神方面都有严酷的要求,可能包括在崎岖地带和恶劣天气中进行活动,可能远离救助和医疗服务,我理解可能要24小时后才能获得救援,所有救援和医疗的费用将由我自己承担。我理解当参加户外活动时,我有可能面对真实的风险而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些风险包括跌坠,落石,冰崩,雪崩,闪电,过河,失温,霜冻,冻伤,咬伤,刺伤,犬咬,野兽袭击和各种意外。我理解装备可能会缺陷,而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我受伤甚至死亡。我清楚获知活动计划的联系人无法全面预见该活动中所有的风险和不利,我理解以上所列的风险并不完全含括了此次活动中的所有可能的风险,并且同意免责和放弃权利的协议并不仅限于以上所列的风险中。 3.我理解并清楚知道身体活动和装备的使用是有潜在危害的。我也理解健身和休闲的活动也包含有导致受伤,心脏病和甚至死亡的风险,我知道有可能涉及危险,我自愿参加这些活动和使用活动的装备。因此,我同意承担和接受任何和所有的伤害的风险,甚至死亡的风险,并且,我永远免除此次活动的联系人和同行伙伴们的法律责任。 4.我同意承担所有的个人收到伤害的风险,包括瘫痪和死亡,这些风险是可能发生在往返参加活动的途中,或者是在参加活动的时候。我清楚获知我已经被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往返活动地点的交通方式。我同意承担由于我选择了自己的交通方式往返活动地点而引起的相关的风险和责任。 5.我清楚获知此次活动的成员都和本人一样是自愿的参与者,其并不承担法律责任,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等。我了解自行购买保险的意义,以防任何的伤害。 6.我理解我能够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我的风险:更加注意环境,注意我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注意所有与安全相关的衣物和装备的适用状况,和只参加哪些自己精神和身体能力之内的活动。我清楚获知我已经被鼓励发展一种好问和怀疑的心态,去询问活动的领队以要求解释任何我觉得不适的决定。我同意我将不会参加任何的活动,除非我已经仔细考虑过,相信它是安全的,和接受所有的相关风险。我清楚获知,我的安全是我个人的责任和取决于我的警惕和良好的判

从FIDIC合同条款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探讨工程总承包

从FIDIC合同条款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探讨工程总承包 2003年,建设部颁发《关于培育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 简称指导意见),本文将结合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不同方式,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 理企业能各自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 1.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 1.1在FIDIC合同条款中,阐述D-B模式的是黄皮书《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PlantandDesign-Build),阐述EPC模式的是银皮书《设计采购 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EPC/TurnkeyProjects)。该 两种模式大致相近,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承发包双方风险分担的方式不同。按17.3款 的规定,雇主在D-B模式中比在EPC模式中多承担的风险为: 1.1.1雇主使用或占用永久工程之任何部分,除非合同可能如此规定; 1.1.2由雇主人员或雇主对其负责的其他人员提供的工程任何部分的设计(如果有); 1.1.3不可预见的,或不能合理预期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已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任 何自然力的作用。 1.2正是因为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不一样,FIDIC建议,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应采 用D-B模式,不采用EPC模式: 1.2.1如果投标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料,以仔细研究和核查雇主要求,或进行他们 的设计、风险评估和估算; 1.2.2如果建设内容涉及相当数量的地下工程,或投标人未能调查的区域内的工程; 1.2.3如果雇主要严密监督或控制承包商的工作,或要审核大部分施工图纸; 1.2.4如果每次期中付款的款额要经职员或其他中间人确定。

风险共担合同

风险共担合同 篇一:风险共担协议范本 投资风险共担协议书范本 甲方:性别:民族: 身份证号: 住址: 电话: 乙方:性别:民族: 身份证号: 住址: 电话: 甲、乙双方为开拓市场资源和寻求稳定理财利润,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及公正公平的原则,友好协商,同意投资金德金属交易所的现货铜保证金交易平台,为体现双方公平公正、精诚团结和对外,日后双方因风险投资产生纠纷,特订立本协议。 一、双方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以及盈利所占比例。 1.甲方于年月日投资金德金属交易所现货铜保证金交易平台万元人民币。甲方占该投资金额初期本金 %的所有权,并占改投资金额 %的盈利权。 2.乙方于甲方投资入市现货铜交易平台后,由乙方实施

实际账户投资操作,并乙方占该投资金额 %的盈利权。 二、投资各方风险共担明示条款 1.投资各方清楚了解投资项目、投资方式和投资金额内容,并认同分别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和风险。 2. 投资各方已理解并同意和认可投资各方所分别签定的投资入协议书的内容。 3.投资各方已理解行使各方在投资行为行使过程中的权利义务。 4.投资各方已理解并在所投资金融平台权利的权限、范围和期限。 5.投资甲方有权在投资过程中决定中途撤股、撤资。 6.投资各方因各自方面自身原因问题等导致投资出现损失的情形时,由出现问题的责任方承担所损失部分的费用。 7.投资双方因投资的项目亏损产生分摊亏损费用时,百分之以内的初期本金的亏损由甲方承担 %损失,乙方承担%损失。初期本金以外盈利亏损部分由盈利权所占比例分担。投资各方在其入市投资的资金本金亏损时,取消分取红利。 8.当投资双方分别入市投资的资金本金严重亏损至百分之以上情形时,由甲方承担 %的亏损费用,由乙方承担 %的亏损费用,以及由此因素产生的对外债务和破产清算

风险承担协议书范本

风险承担协议书范本 篇一:风险责任协议书 公司与业务员风险责任协议书 甲方:XXX公司 乙方: 身份证号码: 甲方聘用乙方为本公司销售业务人员,现就聘用后乙方在工作中风险责任事宜,双方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1、双方本着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友好协商共同订立本协议。 2、乙方须为年满18周岁系法律允许从事销售工作的合法公民,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 3、乙方须提供准确的个人资料,如实认真填写甲方的会员申请表,并办理甲方相关手续,经甲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成为甲方业务人员。 4、乙方须详细阅读本协议并了解甲方的一切相关规定,对甲方的公司须有较高的认知度及忠诚度,并自愿维护和遵守

甲方的一切规章制度。 5、为便于乙方拓展市场,甲方须向乙方提供有效的证件及公司宣传资料、公司产品的详细说明书,并配合乙方作好销售服务工作。 6、乙方必须遵守国家劳动部门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作违法乱纪的行为,并严格执行甲方的公司制度,严禁恶意降价、抬价、扰乱市场,否则甲方有权即时取消乙方销售资格,并由乙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7、乙方在从事销售活动中应确保诚实信用,以充分维护公司形象。如乙方采用夸大、虚构等欺诈手段进行销售或因其它故意、过失行为,给第三方造成经济损失由乙方自己承担赔偿责任。如因上述行为导致甲方遭受经济损失,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偿。 8、乙方应严格按甲方的授权范围从事销售活动,如乙方越权销售,给第三方造成经济损失由乙方自己承担赔偿责任。如因上述行为导致甲方遭受经济损失,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偿。 9、乙方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有任何更改,应及时通知甲方。 10、本协议经双方签名或盖章后生效,因本协议产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裁决。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物权物权的特征所有权用益物权共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物权的效力物权变动债物权与债权的关系 二、选择题 1、下列物权中,属于动产物权的是(a)。 A 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 B 动产所有权、地上权、地役权 C 地上权、地役权、抵押权 D 地役权、质权、留置权 2、下列物中属于不动产的是(a) A、房屋、树林 B.船舶、原材料 C.钢材、机器 D.汽车、机器设备、厂房 3、绝对权的主要特征是(d ) A、享受绝对权,不受任何干预 B.直接对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C.与相对权相比,对于权利主体更重要 D.其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人,其权利的实现通常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配合 4、关于物权和债权的区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 A、在权利性质上,物权为支配权,而债权为请求权 B.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为绝对权,而债权为相对权 C.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债权的客体不以物为限 D.在权利的发生上,物权的设定采取任意主义,债权的设定采取法定主义5、物权在性质上应当是(a)。 A.支配权 B.请求权 C.抗辩权 6、下列对物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物权是绝对权 B.物权是对世权 C.物权是对人权 D.物权是支配权 7、下列请求权中属于物权请求权的是(bc )。 A、损害赔偿请求权 B、消除危险请求权 C、返还原物请求权 D、确认父子关系请求权 8、根据物权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d )。 A、所有权和抵押权可以同时存在于一物之上 B、用益物权和抵押权可以同时存在于一物之上 C、一间房屋上可以同时存在两个所有权 D、一间房屋上可以同时存在两个抵押权

免责协议书

风险承担与权利放弃的协议书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视同签署以下文件:风险承担与权利放弃的协议此文件为有关责任的豁免、权利的放弃、风险的承担和赔偿的协议。你已经完全获知和理解以下的条款和内容。你放弃了某些的法律权力量,包括向活动策划人和同队成员提起诉讼的权利。请仔细阅读此合约。首先说明本次活动为自愿、自主、自助性质活动,不是旅行社组团旅游。全程遵循“自助,互助,环保”的原则。 一、风险的承担我自愿参加此次活动。我理解、我必须同意和签署此有关责任豁免、权利放弃和风险承担的协议,方可参加本次活动。我知道活动的策划者只是活动的联系人,不是向导或有许可证的急救人员。我知道和同行的队友可能并没有参加过户外领队的课程、或急救(包括野外)的培训和经验。我知道他们并不对我安全负责。 二、关于豁免责任,放弃权利和赔偿的协议 1.参加此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徒步、露营、登山、山路乘车、山路驾车,在此我同意,如果因为参加此活动(包括途中)和在活动中使用装备而受到伤害的话,我放弃追究和要求赔偿的权利,同时免除同队其他成员的法律责任。 2.我理解户外活动可能对身体和精神方面都有严酷的要求,可能包括在崎岖地带和恶劣天气中进行活动,可能远离救助和医疗服务,我理解可能要24小时后才能获得救援,所有救援和医疗的费用将由我自己承担。我理解当参加户外活动时,我有可能面对真实的风险而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些风险包括跌坠,落石,冰崩,

雪崩,闪电,过河,失温,霜冻,冻伤,咬伤,刺伤,犬咬,野兽袭击和各种意外。我理解装备可能会缺陷,而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我受伤甚至死亡。我清楚获知活动计划的联系人无法全面预见该活动中所有的风险和不利,我理解以上所列的风险并不完全含括了此次活动中的所有可能的风险,并且同意免责和放弃权利的协议并不仅限于以上所列的风险中。 3.我理解并清楚知道身体活动和装备的使用是有潜在危害的。我也理解健身和休闲的活动也包含有导致受伤,心脏病和甚至死亡的风险,我知道有可能涉及危险,我自愿参加这些活动和使用活动的装备。因此,我同意承担和接受任何和所有的伤害的风险,甚至死亡的风险,并且,我永远免除此次活动的联系人和同行伙伴们的法律责任。 4.我同意承担所有的个人收到伤害的风险,包括瘫痪和死亡,这些风险是可能发生在往返参加活动的途中,或者是在参加活动的时候。我清楚获知我已经被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往返活动地点的交通方式。我同意承担由于我选择了自己的交通方式往返活动地点而引起的相关的风险和责任。 5.我清楚获知此次活动的成员都和本人一样是自愿的参与者,其并不承担法律责任,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等。我了解自行购买保险的意义,以防任何的伤害。 6.我理解我能够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我的风险:更加注意环境,注意我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注意所有与安全相关的衣物和装备的适用状况,和只参加哪些自己精神和身体能力之内的活动。我清楚获知我已经被鼓励发展一种好问和怀疑的心态,去询问活动的领队以要求解释任何我觉得不适的决定。我同意我将不会参加任何的活动,除非我已经仔细考虑过,相信它是安全的,和接受所有的相关风险。我清楚

论直接变动物权的法律文书 ——以我国《物权法》第28条为例

论直接变动物权的法律文书——以我国《物权 法》第28条为例 摘要 《物权法》第28条是关于“法律文书”物权变动效力的规定,其适用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也给当事人的物权交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理论上认为,只有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的具有形成力的法律文书才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物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文件对此只是作出了比较原则和抽象的规定,关于该条的适用的法律文书类型也没有准确定位,建议相关立法机关给出解释。 关键词:物权变动;不动产登记;非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一、《物权法》第28条的法律解释 (一)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物权公示公信原则被确立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产生是由物权所具有的绝对性和排他性特征所决定的。物权公示原则指物权的变动即物权产生、变更或者消灭必须以法定的、可以从外部察知的方式表示出来的物权法基本规则。物权公信原则是指物权变动经过法定公示方式以后所产生的公信力[1]。我国《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这一条文规定的就是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由于公示公信原则的作用,即使这种公示的方式与权利的真实状况不相符合(如虚假登记),但对于信赖该公示方式而与之从事交易的善意第三人不生影响,即法律仍然承认第三人可以取得如同公示与权利相符合时可以取得的结果[2]。可见物权公示原则具有明晰物权法律关系,维护交易安全的功能[3]。我国《物权法》第28条是对物权变动的特别规定,似乎构成了公示公信原则的“例外”情形,其适用也给公示公信原则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疑虑。 (二)《物权法》第28条的基本含义 我国《物权法》第二章专章规定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其中,第一节与第二节分别确立了不动产物权登记与动产物权交付的物权变动基本规则,而《物权法》第二章第三节(其他规定)构成了这一规则的例外。其中,第28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

电大技术合同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责任分担原则有_0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电大技术合同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责任分担原则有 _0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一:中央电大合同法单选题简单 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在交付前意外灭失的风险应该由()承担。答案 B:卖方 技术开发合同()。答案a: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答案B:不属于买受人 下列情况中,不能引起合同变更的是()。答案d:原合同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起转移, 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答案a:财产交付时 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所有。答案c:研究开发人 房屋出租人若要出卖出租的房屋,应提前通知承租人。一般期限为()。答案d:3个月法律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 形式,但已履行主要义务的,该合同()。答案a:有效成立 建筑工程合同的形式()。答案c:应当是书面的 保管合同白()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答案B:保管物交付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答案a:研究开发人所有 房屋租赁合同的承租人累计()不交租金的,出租人有权终止租赁关 系。答案c:6个月

在行纪合同中行纪人以()为委托人进行贸易活动。答案a:白己的名义合同的转让就是合同的()。答案a:主体的变更 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时,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答案c:一年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答案B:承担连带责任 下列属于实践合同的有()。答案d:保管合同 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的法定风险负担原则是()。答案B:由双方当事人合理分担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基础是()。答案B:双务合同的牵连性 借款合同抵押担保中可以抵押的财产有()。答案B:依法可以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基础是()。答案B:双务合同的牵连性赠与人的撤销权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内行使。答 案c:1年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后,甲公司将该合同转让给丙公司,这种情 形就发生()。答案B:债的移转 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时,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答案B:12个月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的法定风险负担原则是()。答案 B:由双方当事人合理分担 买卖合同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答案B:出卖人承担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承诺开始生效的时间采取的是()。答案a:到达主义 承揽合同成立后,()。答案d:定作人有权任意解除合同,但要赔偿承揽人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甲乙两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某年8月31日由甲公司向乙公

风险共担协议书

风险共担协议书 1、风险共担协议书 甲方:性别:男民族:汉族身份证号: 住址:江苏省苏州市普福寺路27-2号联系电话: 乙方:性别:男民族:汉族身份证号: 住址:联系电话: 丙方:性别:男民族:汉族身份证号: 住址:联系电话: 甲、乙、丙三方为共同开拓市场销售业务和寻求稳定客户资源,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及公正公平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共同投资入股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体现三方公平公正、精诚团结和一致对外,避免日后三方因风险投资产生纠纷,特订立本协议。 一、各方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 1.甲乙丙三方于20XX年月日共同投资入股有限责任公司万元人民币。其中甲方占该公司%的股权;乙方占该公司%的股权;丙方占该公司%的股权。 2.甲乙丙三方于20XX年月日共同投资入股有限责任公司万元人民币,其中甲方占该公司%的股权;乙方占该公司%的股权;丙方占该公司%的股权。 二、各方入股作价与出资方式、出资额 详见各方分别签定的投资入股协议书内容中具体事项。 三、投资各方风险共担明示条款 1.投资各方已充分了解并明确各方的入股投资项目、入股投资公司和投资金额内容,并认同分别共同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 2.投资各方已充分理解并一致同意和认可投资各方所分别签定的投资入股协议书的全 部内容。

3.投资各方已充分理解并分别行使各方在两个入股投资公司中的股东的权利义务(详见各方所分别签订的投资入股协议书内容中具体事项)。 4.投资各方已充分理解并分别明确三方在所入股投资公司中作为股东权利的权限、范围和期限(详见投资各方所分别签订的投资入股协议书内容中的相应规定事项)。 5.投资各方不得在分别投资入股公司后进行中途撤股、撤资。但允许投资各方内部之间在分别入股投资公司内部股权范围内进行内部购买、转让、合并,购买、转让、合并的股价以原投资入股股价为准和双方进行转让约定。 6.投资各方因分别入股投资的公司发生债务纠纷、破产清算情形时,由投资各方按照分别签订的投资入股协议书内容中约定的内部出资比例和出资数额承担债务和破产清算费用以及其他合理必须的开支费用。 7.投资各方因分别投资的项目公司发生亏损产生分摊亏损费用时,由投资各方按照分别签订的投资入股协议书内容中约定的内部出资比例和出资数额共同分摊承担亏损费用。投资各方在其入股投资的公司发生亏损时,取消分取红利。 8.当投资各方分别入股投资的公司发生亏损和出现严重债务、破产清算情形时,不得以非入股投资公司股东为由拒绝按照投资入股协议书内容中约定的内部出资比例和出资数额承担入股投资公司的亏损费用、对外债务和破产清算费用。 9.除甲方外,投资各方就分别共同投资入股两家公司,并分别共同授权甲方以甲方个人名义行使投资各方在两家公司的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表明投资各方已充分信任、一致同意并尊重甲方代表投资各方行使在三家阀门公司所作出的任何为合法合理行为,投资各方不得以非入股投资公司股东为由而拒绝认同甲方在两公司所作的一切合法合理的行为。 10.除甲方外,其他投资各方不得以非入股投资公司股东为由而要求甲方个人归还投资各方投资款,以免损害投资各方共同投资利益(投资各方进行内部股权转让、购买、合并除外)。 11.未经投资各方书面一致同意,投资各方中任何一方不得擅自用在各入股投资公司中所享有的内部股权进行质押、抵押和为任何第三者提供担保(经投资各方一致同意,甲方代表其他投资各方就分别投资入股的公司需要或投资各方一致同意以甲方名义共同需要除外)。 四、违约责任 1.投资各方不得擅自泄露本协议内容和各方分别签订的投资入股协议书内容。如有违反,则守约方视违约方泄露情形严重与否,有权书面共同决定是否取消违约方的内部股东资格,是否要求违约泄露者承担全部违约或部分违约责任(违约方所出的投资金额作为违约赔偿金);

一级建造之FIDIC合同下的风险分担

一级建造之FIDIC合同下的风险分担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的风险分担历来是业主和承包商最为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标报价、项目实施,直至最终的争议解决。而合理地分配风险,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的原则,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一直追求的目标。FIDIC合同一直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追求“将每一个风险都分配给能够更容易控制它、承受它、处理它的一方”的风险分担原则。本文将着重就FIDIC1999年版红、银皮书的不同适用范围、合同中风险条款的不同约定展开对比分析,力求展现FIDIC针对施工合同和EPC合同的不同特点而设计的不同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对EPC合同项下的风险防范提出建议。红皮书与银皮书的不同适用范围红皮书的全称为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ofcontractforconstruction),主要适用于传统工程承包模式。此类工程项目通常是由业主在委托设计单位完成所有工程设计后,针对项目施工工作组织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因此,此类合同项下,承包商的工作范围较为单纯,而业主则因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具有更强的主导权,承担合同项下的主要风险。银皮书的全称为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sofcontractforEPC/TurnkeyProject),主要适用于以EPC/交钥匙为基础的基础设施项目或其它开发项目。在此类项目中,承包商通常从设计到最终调度全面负责,业主|考试大|则直接接收最终产品,承包商在项目实施中占据主导地位,承担合同项下的主要风险。两类合同中风险条款的不同约定基于上述两类合同所适用的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红皮书和银皮书在合同条款的编制和设计中所采用的风险分担机制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银皮书中的风险分担严重向承包商倾斜,这点集中体现在二者在合同风险条款中的不同约定。一、不同的价格模式由于红皮书适用于传统的施工承包工程,业主对项目设计负责,因此也就承担因工程量变化所引起的工程造价调整的相应风险。基于此种考量,红皮书第14.1款约定该合同采用单价合同的价格模式,合同价格通过单价乘以实际完成工程量来确定,并按照合同的相应规定进行调整。采用EPC合同模式的工程中,业主多数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其投资该项目的前提是基于项目的一个固定投资金额和项目开始投产的确定时间,只要在预计的投资金额和投产时间的范围内,业主就会盈利,因此,

建筑工程合同下的风险分担

建筑工程合同下的风险分担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的风险分担历来是业主和承包商最为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标报价、项目实施,直至最终的争议解决。而合理地分配风险,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的原则,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一直追求的目标。FIDIC合同一直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追求“将每一个风险都分配给能够更容易控制它、承受它、处理它的一方”的风险分担原则。本文将着重就FIDIC1999年版红、银皮书的不同适用范围、合同中风险条款的不同约定展开对比分析,力求展现FIDIC针对施工合同和EPC合同的不同特点而设计的不同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对EPC合同项下的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红皮书与银皮书的不同适用范围 红皮书的全称为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 r construction),主要适用于传统工程承包模式。此类工程项目通常是由业主在委托设计单位完成所有工程设计后,针对项目施工工作组织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因此,此类合同项下,承包商的工作范围较为单纯,而业主则因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具有更强的主导权,承担合同项下的主要风险。 银皮书的全称为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 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PC/Turnkey Project),主要适用于以EPC/交钥匙为基础的基础设施项目或其它开发项目。在此类项目中,承包商通常从设计到最终调度全面负责,业主则直接接收最终产品,承包商在项目实施中占据主导地位,承担合同项下的主要风险。

两类合同中风险条款的不同约定 基于上述两类合同所适用的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红皮书和银皮书在合同条款的编制和设计中所采用的风险分担机制有着明显的 不同,其中,银皮书中的风险分担严重向承包商倾斜,这点集中体现在二者在合同风险条款中的不同约定。 一、不同的价格模式 由于红皮书适用于传统的施工承包工程,业主对项目设计负责,因此也就承担因工程量变化所引起的工程造价调整的相应风险。基于此种考量,红皮书第14.1款约定该合同采用单价合同的价格模式,合同价格通过单价乘以实际完成工程量来确定,并按照合同的相应规定进行调整。 采用EPC合同模式的工程中,业主多数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其投资该项目的前提是基于项目的一个固定投资金额和项目开始投 产的确定时间,只要在预计的投资金额和投产时间的范围内,业主就会盈利,因此,业主宁可支付相对较高的费用,也期望在合同中固定价格、固定工期,并保证项目成功建设,从而使工程的成本和自己分担的风险具有更大的确定性。所以银皮书第14.1款约定该合同采用固定总价的价格模式,除合同变更等少数情况下,合同总价不能调整。 二、设计责任的不同

第一编第二章物权法

第一编第二章物权法字体:大中小 打印全部打印客观题打印主观题本试卷在答题过程中可能要用到“公式编辑器”,请点击此处安装插件! 一、单项选择题 1.典权是典权人支付典价,在一定期限内,对出典人的不动产享有()。 A.所有权 B.处分权 C.优先受偿权 D.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本题1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打印收藏夹】【加入我的收藏夹】【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一定典价,在一定期限内占有他人的不动产,从而取得使用、收益的权利。 2.下列共有财产,可以进行实物分割的是()。 A.汽车 B.粮食 C.耕牛 D.电视机 【本题1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打印收藏夹】【加入我的收藏夹】【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对于共有财产的分割,在不影响共有财产的使用价值和特定用途时,可以对共有财产采取实物分割的方式。可以进行实物分割的共有物一般是可分物,如粮食、布匹等。如果共有财产不能分割或者分割有损其价值,而且各共有人都不愿意接受共有物时,可以将共有物出卖,由各共有人分别取得价金。显然,汽车、耕牛和电视机不能进行实物分割。答案为B。 3.下列物权属于从物权的是()。 A.所有权 B.建设用地使用权 C.宅基地使用权 D.抵押权 【本题1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打印收藏夹】【加入我的收藏夹】【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是否从属于其他权利而存在为标准可以将物权分为主物权和从物权。主物权是指可以不以其他权利存在为前提而独立存在的物权,如所有权、地上权和典权等。从物权是指从属于其他权利,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其存在是为了所从属的权利得以实现的物权,如抵押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 4.下列选项中属于完全物权的是()。 A.抵押权 B.质权 C.所有权 D.留置权 【本题1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打印收藏夹】【加入我的收藏夹】【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有权具有全面性的特征。全面性又称完全性,是指所有人对于标的物可以为全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的干涉。因此特点,所有权又通常被称为“完全物权”。 5.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财产为按份共有的是()。 A.夫妻共有财产 B.家庭共有财产 C.甲、乙分别出资3万元和4万元共同购买的财产 D.共同继承的财产 【本题1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打印收藏夹】【加入我的收藏夹】【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基于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按分共有又称为分别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共有人(含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其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可见选项ABD属于共同共有,选项C属于按份共有。 6.典权属于传统民法中的()。 A.自物权 B.从物权 C.担保物权 D.用益物权 【本题1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打印收藏夹】【加入我的收藏夹】【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传统民法上的用益物权体系包括:(1)永佃权;(2)地上权;(3)

2018法考《物权变动》知识点及经典真题

2018法考《物权变动》知识点及经典真题 【知识点详解】 第二章物权变动 一、物权变动概述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是对物权由产生到消亡的动态描述。 1.物权的取得 包括物权的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直接依据法律规定初次取得物权的方式。如因先占、生产、收取孳息、接收无主财产、没收财产、添附、善意取得制度等方式取得物权。 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取得的物权,包括创设和移转两种形式。创设取得,是指物权人在物上为他人设立他物权。如所有权人为他人设定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为他人设定抵押权。移转取得,是指物权人将自己的物权移转给他人。如因买卖、借贷、互易、受赠、继承等方式取得物权。 2.物权的变更 是指物权的客体、内容的改变。客体的变更是指标的物所发生的变化,如所有权的客体因附合而有所增加;内容的变更是指物权的范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的延长、缩短等。 3.物权的转让 是指物权的权利主体的更替,即物权由原权利人移转于他人,前者丧失该物权而后者取得取得该物权。其实质为物权的移转取得。 4.物权的消灭 是指某一物权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不复存在,从权利主体的角度说,即为物权的丧失。包括绝对的消灭和相对的消灭。绝对的消灭是指物权本身不复存在,如所有权因标的物灭失而消灭,他物权因存续期间届满而消灭。相对的消灭是指原主体丧失某一物权而由其他权利主体取得,实质是物权的移转取得。如因买卖行为,出卖人丧失对标的物的所有权,而由买受人取得。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物权变动的原因,是指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该法律事实可以是法律行为,也可以是法律行为以外的法律事实。 (三)物债区分原则 虽然我国通说并未完全接受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理论,但已经接受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概念。即使认为我国立法不承认处分行为,也应该承认我们是区分债权合同的效力与物权变动结果的。

风险的承担及免责协议书

风险的承担及免责协议书 一、风险的承担: 我自愿参加此次活动。我理解、我同意和签署此有关责任豁免、权利放弃和风险承担的协议,方可参加本次活动。我知道活动约伴人只是活动的联系人,并不是职业的领队、向导或有许可证的急救人员。我知道他和同行的队友可能并没有参加过户外领队的课程、或急救(包括野外)的培训和经验。我知道他们并不对我安全负责。 二、关于豁免责任,放弃权利和赔偿的协议: 1、参加此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徒步、露营、登山、负重远行、攀冰、山路乘车、滑雪、游水等,在此我同意,如果因为参加此活动(包括途中)和在活动中使用装备而受到伤害的话,我放弃追究和要求赔偿的权利,同时免除同队其他成员的法律责任。 2、我理解户外活动可能对身体和精神方面都有严酷的要求,可能包括在崎岖地带和恶劣天气中进行活动,可能远离救助和医疗服务,我理解可能要24小时后才能获得救援,所有救援和医疗的费用将由我自己承担。我理解当参加户外活动时,我有可能面对真实的风险而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些风险包括溺水,跌坠,落石,闪电,过河,失温,咬伤,刺伤,犬咬,野兽袭击和各种意外。我理解装备可能会缺陷,而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我受伤甚至死亡。我清楚获知活动计划的联系人无法全面预见该活动中所有的风险和不利,我理解以上所列的风险并不完全含括了此次活动中的所有可能的风险,并且同意免责和放弃权利的协议并不仅限于以上所列的风险中。 3、我理解并清楚知道身体活动和装备的使用是有潜在危害的。我也理解健身和休闲的活动也包含有导致受伤、心脏病和甚至死亡的风险,我知道有可能涉及危险,我自愿参加这些活动和使用活动的装备。因此,我同意承担和接受任何和所有的伤害的风险,甚至死亡的风险,并且,我永远免除此次活动的联系人和同行伙伴们的法律责任。

风险共担协议范本

投资风险共担协议书范本 甲方:性别:民族: 身份证号: 住址: 电话: 乙方:性别:民族: 身份证号: 住址: 电话: 甲、乙双方为开拓市场资源和寻求稳定理财利润,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及公正公平的原则,友好协商,同意投资金德金属交易所的现货铜保证金交易平台,为体现双方公平公正、精诚团结和对外,日后双方因风险投资产生纠纷,特订立本协议。 一、双方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以及盈利所占比例。 1.甲方于年月日投资金德金属交易所现货铜保证金交易平台万元人民币。甲方占该投资金额初期本金%的所有权,并占改投资金额%的盈利权。 2.乙方于甲方投资入市现货铜交易平台后,由乙方实施实际账户投资操作,并乙方占该投资金额%的盈利权。

二、投资各方风险共担明示条款 1.投资各方清楚了解投资项目、投资方式和投资金额内容,并认同分别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和风险。 2. 投资各方已理解并同意和认可投资各方所分别签定的投资入协议书的内容。 3.投资各方已理解行使各方在投资行为行使过程中的权利义务。 4.投资各方已理解并在所投资金融平台权利的权限、范围和期限。 5.投资甲方有权在投资过程中决定中途撤股、撤资。 6.投资各方因各自方面自身原因问题等导致投资出现损失的情形时,由出现问题的责任方承担所损失部分的费用。 7.投资双方因投资的项目亏损产生分摊亏损费用时,百分之以内的初期本金的亏损由甲方承担%损失,乙方承担%损失。初期本金以外盈利亏损部分由盈利权所占比例分担。投资各方在其入市投资的资金本金亏损时,取消分取红利。 8.当投资双方分别入市投资的资金本金严重亏损至百分之以上情形时,由甲方承担%的亏损费用,由乙方承担%的亏损费用,以及由此因素产生的对外债务和破产清算费用。 9.除甲方外,投资各方以非入股投资公司股东为由而要求甲方个人归还投资各方投资款,以免损害投资各方投资利益(投资各方内部股权转让、购买、合并除外)。 10.未经投资各方书面同意,投资各方中任何一方擅自用在投资入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