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楹联的基本规则

楹联的基本规则

楹联的基本规则
杨树林
对联是楹联的俗称。

通常说的对联,又叫对子、联语。

所谓“对联”,“对”是指一副联的的形式;“联”是指一副联的内容。

“对联”就是一副联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我们给它下个定义叫“形对意联”。

所谓“楹联”是张贴或悬挂在大雅之堂的、能留传后世的对联。

格律诗中的对联就叫律联了。

对联要讲声律。

“声”就是声调,指汉字的平仄;“律”就是联语中汉字(词语)平仄分布的规律。

下面依据中国楹联学会2008年颁布的《联律通则》(修订稿)和会员们研讨楹联的基本规则。

第一条字句对等
(1)白日依山尽;
黄河人海流。

这副联上下两行的联语都是一句,各是五个字。

这副五言联,各行一句,我们叫它单句联。

上下联的字数对等,句数也对等。

(2)蜀北明珠,湖清花色美;
人间仙境,日暖鸟声甜。

这副联上下两行的联语都是两句。

各行前分句都是四个字,后分句都是五个字,各行一共九个字。

我们叫它双句联,双句联就是复句联。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联上下两行的联语都是四句,各行分句的字数分别是二个、二个、三个、四个,各行一共十一个字。

我们叫它复句联或多句联。

小结:一副联都是两行,各行只有一个句子的叫单句朕,有两个分句的叫双句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的叫多句联:双句联和多句联都叫复句联。

无论单句联或复句联,两行的字数和句数都是对等的。

第二条词性对品
“词性对品”。

“品”就是“类”。

“词性对品”就是上下联语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的词类属性相同,使它们对仗品类。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对“一行”是数量词对数量词的数目类工对。

“黄鹂”对“白鹭”是名词对名词的鸟兽类同类工对。

我们还可以看出“黄”与“白”只是颜色类工对;“鹂”与“鹭”才是真正的鸟兽类同类工对。

“鸣”(叫)与“上”(向上)是动词对动词,按律联中的传统规则也是动词类同类工对。

“翠柳”与“青天”是名词对名词。

“翠”与“青”是颜色类同类工对;“柳”与“天”是花木类对天文类的异类宽对。

依传统的对仗种类“翠柳”与“青天”也是名词类同类工对。

此外,实词中还有代词对代词;虚词中也必须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连词对连词、助词对助词、叹词对叹词、摹拟词对摹拟词。

小结:一副联的上下两行的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其词类属性必须相同,或必须符合传统对仗种类成对仗,达到对仗品类。

同类字、词相对的叫工对;异类字、词相对的叫宽对。

第三条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就是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运用,彼此对应平衡。

现将康熙皇帝题菊香书屋联作一浅析。

庭松不改青葱色;
盆菊仍霏清静香。

(主谓宾结构句式)
上联“庭松”、下联“盆菊”均是偏正结构,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分别作上下联的主语。

“不改”与“仍霏”,“不”与“仍”均是副词,“改”是动词,“霏”这里是飞扬、飘洒之义,也是动词。

“不改”与“仍霏”均系偏正结构,也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分别作上下联的谓语。

“青葱”是青翠葱绿的颜色;“清静”是清幽恬静的香味。

“青葱”、“清静”均系形容词,均是并列结构。

作“色”、“香”的定语。

这上下联宾语的一“色”一“香”最有情韵。

“香”也暗寓了书香。

纵观全联,上下两行都是主谓宾句式,结构对应和谐,达到了形式一致。

从内容上看,全联十四个字描绘了一幅恬静高雅的松菊图:庭松挺立,葱茏映目;盆菊似锦,馨香四溢。

可谓内容统一于主题,不仅形式对举。

而且意义关联。

小结:“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相对应的大的句法结构必须对称。

要求句型一致:做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也要求小的相对应的词组必须对称,做到句法一致: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

第四条节律对拍
“节律”就是有规律的重复,又叫“节奏”或“音步”。

“节律对拍”就是一副联上下两行的语流(不可拆分的一个、两个或多个字的
词的读音必须停顿)的节奏(对拍)一致。

无论单字节奏,双字节奏或多字节奏,其节奏点都在它们停顿的地方——最后一个字。

(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二、一、二节奏句式)上下联的“两个”与“一行”、“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都是二字节奏,其节奏点在“个”、“行”、“鹂”、“鹭”、“柳”、“天”第二个(最后一个)字;上下联的“鸣”与“上”是单字节奏,节奏点是本身。

(2)东升路楼房林立真锦绣;
工业园机器轰鸣好欢欣。

上下联的“东升路”与“工业园”均是三字节奏,其节奏点在“路”与“园”的末字。

(3)赤城山上花朵朵,令我如痴如醉;
盐神庙前福重重,让人似梦似仙。

上下联的“赤城山上”与“盐神庙前”均是四字节奏,其节奏点在最后一字(方位词)“上”与“前”。

另外还有五字节奏,如“科学发展观”这个不可拆分的词语,其节奏点在其最后一个字“观”。

小结:单字节奏的节奏点在其本身;双字节奏的节奏点在其后一个字,多字节奏的节奏点在其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相对应的节奏点上的汉字的平仄是对立的。

第五条平仄对立
“平仄对立”是指上联或下联各句中所用的词缀相邻的节奏点上
平仄必须交替,上下联相对应的节奏点上的用字必须相反。

只有平仄交替和平仄相反(也必须上联尾字收于仄声,下联尾字收于平声),使其平仄和谐,
(1)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清傅山题五陶洞联)
这副六言联共绘了六幅画。

上联三幅是:竹雨、松风、琴韵,“雨”仄声与“风”平声交替,“风”平声又与“韵”仄声交替。

下联三幅是:茶烟、梧月、书声。

“烟”平声与“月”仄声交替,“月”仄声又与“声”平声而交替。

这就是平仄交替。

(2)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上联“两个”、“个”仄声与下联“一行”、“行”平声相反;“黄鹂”、“鹂”平声与“白鹭”、“鹭”仄声相反;“鸣”平声与“上”仄声相反;“翠柳”、“柳”仄声与“青天”、“天”平声相反;这就是平仄相反。

小结:一副联只有“平仄交替”、“平仄相反”构成“平仄对立”才能“平仄和谐”,使其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第六条形对意联
“形对意联”。

“形”形式;“意”内容。

“形对”就是形式一致;“意联”就是内容统一。

现以两联比较讨论:
(1)庭松不改青葱色;
盆菊仍霏清静香。

(2)电影院中/看/电影;
图书馆里/读/图书。

(四、一、二结构)
联(1)写的一处书房、两类景物,统一于色美味香的主题,形对意联。

是难得的好联。

联(2)写的不同的两个处所,不同的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形式虽一致,但内容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是对偶句、近似无情对,不是联。

小结: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这些皆为楹联的基本要素,都必须归结于“形对意联”,成为对立统一的、和谐完美的有机整体。

只有把“对”与“联”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促进楹联文化的健康发展。

不当之处,请行家斧正。

(原载遂宁市诗词学会会刊《遂州诗苑》 2014年第一辑 32页。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