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
《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
兰州大学图书馆
杨青
“我们淹没于信息海洋而面对知识 饥荒。用现有手段显然不可能应 对现有水平的信息。在信息社会 里,不加控制和未经组织的信息 将不再是资源,而是敌人。”
------ J. 奈斯比特
《大趋势》作者
在信息化社会中,我们既不能被淹 没在数据和信息的海洋里,却忍受着知 识的饥渴,也不能以信息取代知识,更 不能以知识取代能力。我们需要发展将 有效的数据和可靠的信息内化为有用的 知识的能力,培养在不同的情景中应用、 完善和传输知识的能力,即发展人的各 方面潜能和多元智力。
标准一:学生应具备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 标准二:学生应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标准三:学生应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 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 标准四:学生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特 定的任务。 标准五: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 与使用信息应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
自学能力——提高人的素质最基本的能力
阅读、收集、处 理各种信息能力
熟练使用检索工具 检索各种信息资料
分析利用各种信息
3.掌握可靠信息,进行科学决策
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科 学决策。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管理决策, 同样离不开信息,任何个人,企业, 乃至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足,都必 须掌握足够可靠的信息,并利用它进 行科学决策,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科研工作具有继承和创造两重性,要求科研人 员在探索未知或从事研究工作之前,尽可能地占 有与之相关的信息,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必不可 少的前期工作。
从课题立项,到科研成果鉴定,整个科研过程, 都需要进行信息检索,以判定科研成果的先进性、 科学性和实用性。信息检索在整个科研过程都占 有重要的位置,信息检索贯穿了科研工作的始终, 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2. 提高信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 信息素质是21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基本 构成之一,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对提高在信 息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有重要意义。
•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 的社会环境,熟悉并掌握获取各种现代 化信息资源的方式,具有发掘、获取所 需信何时需要信息,有能力去有
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素质概念是从图书 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美国 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 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 素质,即信息素质。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 确定所需信息范围 • 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 鉴别信息及其来源 • 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 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具体任务 •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
综合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各种论述可以看出,信 息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
力、信息道德。
信息意识 是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这种 反应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对信息科学正确的认
识和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
信息能力 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 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分析能力,信息的有效
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学生的信息 意识,掌握获取、利用、开发信息资源的技能, 对促进学生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适应能力,发挥创造 才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教学大 纲设计方案
2.《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方式
利用、评估、传播能力等。
信息道德 则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它是调 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以及使用者的道德
准则 。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1.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 工具;
2.资源素质:了解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 检索方法;
3.社会结构素质:掌握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 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过程。
认为信息素质的具体内涵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信息 需求的能动性;有关信息源的知识;信息处理能力;信 息检索,包括对信息的理解与评价等内容。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90年代以后,对信息素质概念的认识和研究进一步 深入。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 协会专门制定了评价学生信息素质的九大标准:
作业
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2.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3.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传播知识 播种希望 收获未来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 信息检索的能力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创新人 才的需要
知识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大学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 时,就必须考虑到所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具有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基本生存技能,要对学生进行五 种能力的培养 。
自学能力 研究能力
五种能力 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第1讲 信息素质教育
第2讲 文献检索基础
第3讲 图书馆资源介绍
第4讲 中文数据库介绍
第5讲 外文数据库检索 第6讲 特种文献介绍 第7讲 信息资源综合利用
(二)《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设计方案
课程总学时:36
总学分:2
1. 课程教学目标:
信息是科学发展的桥梁,是经济腾飞的催化剂, 信息素养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基本需要,也是
四、文献检索教学内容
1.信息素质教育 2.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3.数据库介绍
1
四、文献检索教学内容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
寻找资源
目的
工具课
利用资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类信息资源 的价值,文献信息的分类与主题分析; 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 功能,本馆数据库检索方法等知识。
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三)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在大学的高年级阶段要完成从课 堂型学习到资源型学习的转变,也就是从 “老师教”转变到“自己学”。成功地完 成这一转变后,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成为 一个终身学习者。
因此,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传授给 学生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应具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信息检索是满足信息需求的必要途径 之一。有效、快速地掌握最新信息,获 取最新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方法非常重 要。
面对未来的世界,如果没有一定的信 息检索和利用能力,就不能有效地利用 信息检索系统去检索有价值的信息解决 实际问题。
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1.掌握有效信息,避免科研重复
(1)高效地获取信息; (2)正确地评价信息; (3)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探求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 (5)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 (6)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8)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为规范; (9)积极探求和创建信息。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大学生《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 教学设计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伴随着信息产 业的形成而出现,其内涵也是随着信息社会的需求发展而 发展的。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将信息素质的内 涵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检索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 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实时演示相结合 的教学方式,在系统讲授信息检索理论基础上, 使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原理,信息检索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培 养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和利用的能力。
(二)《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设计 方案
3.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是大专院校各专业大 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灵 活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包括选择数 据库,制定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能根据检 索课题,独立地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 检索,通过多种途径迅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 信息;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方法,有效地综合利 用信息资源,撰写综述和学位论文。培养大学生 的自学能力,信息整合与发布的能力,信息传播 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4.研究素质:掌握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 5.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能利用文本或多媒体出 版研究成果。 6.信息道德: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 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 。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二)美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标准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大学信息素质教 育标准”,包含了5项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正式将信息素质的内涵定义 为“人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80年代以后,信息素质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较有代表性的是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图书馆在对3万 多人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将信息素质的内涵定义为 “有效获取与评价所需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