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典型水环境
1.2琵琶湖的治理措施
---------针对工业污染
1971年日本颁布了《水污染控制 法》,1973年滋贺县颁布了《污染防治 条例》,制定了比国家更严格的排放标 准,部分项目的地方污水排放标准值较 国家标准值严格2~10倍。 1996年滋贺县出台了《小型企业污 染防治条例》,对更小的排污单位也实 行了控制。
4.择其善者而从之
---------资金是关键
加大对环保事业的资金投入。
从前面的各个案例可以看出每个河流、湖 泊的治理,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也经历了 相当长的时间。水环境治理的效果不是立竿见 影的,对比这些成功案例,我们对太湖等水体 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污染治理 资金的筹集实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但收 费标准和收费力度明显不足,不能有效的激励 企业的环境行为。
3.2泰晤士河的治理措施
---------因地制宜 英国对泰晤士河流域分区实行不同的环境 质量目标,以伦敦桥和Canvey岛为分界点, 对水体中DO质量浓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 水体水质不能危害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生物 的生存。 可以看出,泰晤士河的治理目标是为了保 护生物的生存,并以DO为主要控制目标,而 我国河流目前主要以COD和氨氮为主要控制目 标。
4.择其善者而从之
---------环保产业
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环保 产业
政府需要将经济政策向环保倾斜, 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科研,解决 治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德国环保产业 的发达带动了环境技术的发展,离开了 技术的突破,莱茵河的治理不可能如此 迅速。
4.择其善者而从之
---------挖掘潜在助力
2.2莱茵河的治理措施
---------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
1950年,荷兰、德国、法国、瑞士和卢森堡在巴塞尔 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 1976年底,委员会成员国签订了“盐类协定”及“化 学物协定”,对恢复莱茵河水质起了重要作用。 1987年,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通过了“莱茵河2000 年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莱茵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 该机构发起了一系列行动,包括拆除不合理的通航、灌溉 及防洪工程,用草木绿化河岸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00年,该委员会又制定了“莱茵河2020行动计划”, 旨在进一步改善并巩固莱茵河流域的可持续生态系统。这 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防洪系统、改善地表水质、 保护地下水等。
3.1泰晤士河的污染状况
泰晤士河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全长402km, 横贯英国首都伦敦等10多个城市,流域面积1.3万 km2,为伦敦提供2/3以上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19世纪前,泰晤士河清澈见底,水产丰富,风 景秀丽。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量工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流入泰晤士河,水质严重 恶化。1850年该河每天污染负荷量达900多t,水 生生物几乎灭绝,1910年泰晤士河每天污染负荷 达2745万t。到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河水中 的DO几乎为零,S2-质量浓度高达14mg/L,曾经美 丽的泰晤士河变成了一条死河。
开拓思路,将市场经济引入河 流的治理中。
我们可以尝试着改革投资运行,激励管理委员会进行合理 的融资和引进外资,甚至可以发行中国 水利彩票或水利国债,从而开辟更广阔 的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负担。
5.防微杜渐
---------治污要从源头抓起
对于水环境的治理,不应该采取先污 染后治理的方式进行末端治理,而应该积 极的对其进行保护,从源头开始防治水污 染。这些河流、湖泊治理的成功,与人民 强烈的环保意识息息相关。所以尤其要大 力加强对民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只有懂得 了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自身生活质量 和健康安全的道理,民众才能自觉保护水 环境。
3.3泰晤士河的治理效果
经过约150年的治理,英国政府共投入300 多亿英镑,1955~1980年总污染负荷减少了 90%,枯水季节DO最低点依然保持在饱和状态 的40%左右。上世纪80年代,河流水质已恢复 到17世纪的原貌,达到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已有100多种鱼和350多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 到这里繁衍生息。
6.尾声:众志成城
1.3琵琶湖的治理效果
---------有志者,事竟成 琵琶湖被污染后,日本政府投入180 亿美元,花了30余年的时间,使琵琶湖 的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蓝藻水华消 失,水质好转,水质相当于我国地表水 质的二类标准,透明度达到6m以上,成 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琵琶湖治理的成功主要在于对污染 源的源头控制和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积 极参与。
4.择其善者而从之
---------设立权威机构
设立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实施统一 管理,赋予流域管理机构更大的权力。
从莱茵河、泰晤士河等流域的治理经验来看,一个 强有力的具有综合决策和协调手段的流域管理机构是整 治流域水污染的基本条件,而我国对流域的用水、管水、 治水等工作是分散的,权力机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 极大影响了治水效果。我国虽然也成立了淮河水利委员 会等机构,但它们不是权力机构,除了从事具体的技术 工作外,无权过问行政及经济方面的事务。
2.1莱茵河的污染状况
莱茵河全长1320km2,流域内有9个国 家,干流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 堡和荷兰。莱茵河流域面积为20万km2, 至少2000万人口以莱茵河作为直接水源。 在德国,莱茵河不仅是饮用水源,还作为航运、发电、 灌溉和工业用水,被德国人视为“父亲河”。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开始莱茵河水质遭受污染,每天约有5000~6000万t 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莱茵河。1972年污染最为严重,莱 法州的梅茵兹市河段水中COD质量浓度达 30~130mg/L, BOD质量浓度达到5~15mg/L,DO质量浓度接近于零,几乎 完全丧失自净能力。莱茵河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留下了 “欧洲下水道”的恶名。其水质之恶劣如同今日之淮河。
国外水环境治理成功案例
1.日本琵琶湖
2.欧洲莱茵河
3.英国泰晤士河
1.1琵琶湖的污染状况
琵琶湖位于日本京畿地区滋贺县中部,是日 本第一大淡水湖,流域面积8240km2,是滋贺县 1400万人的水源地,也是京都府、大阪府和兵库 省水源的重要供给地。 1930年,琵琶湖还清澈见底,能直接饮用。 从1950年开始,随着战后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废 水和大量未充分处理的生活污水无限制地排放到 琵琶湖流域,水质不断恶化,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生态受到严重破坏。1977年琵琶湖发生大规模赤 潮,此后10年间湖内藻类频繁暴发,直接影响居 民的饮水安全。
2.2莱茵河的治理措施
---------德国
德国境内莱茵河沿岸,兴建了污水处理净化设施, 特别是在鲁尔河段建设了许多水利工程与污水处理厂, 并采用向河中充氧的措施,以进行水污染的治理和预防。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莱茵河沿岸城市和工矿 企业陆续修建了100多个污水处理厂,排入莱茵河的工 业废水和生活污水60%以上得到处理,每个支流入口也 都建有污水厂,各工矿企业也都设有预处理装置。 此外,德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个“黄金舰队”,负责 处理压舱水等含油污水。在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采取人 工充氧的措施,直接向水中充氧,增加水中的DO;对水 量较小、河水温度较高且接纳大量污水的河段,则在水 中安装增氧机,以提高水中含氧量。
国外水环境
综合整治案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国水体现状概览
2006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7大水系(辽 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国 控网监测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I~III类 水质占46%,IV和V类水质占28%,劣V类水质占26%。 据对131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已达富营养 化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2%; 五大淡水湖的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均已达到富营 养化程度,鄱阳湖、洞庭湖的氮、磷浓度偏高,正 处于向富营养化过渡的阶段。水质恶化直接危害到 滨湖、滨河城镇的供水。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 发致使江苏省无锡市至少100万市民饮用水出现危 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2泰晤士河的治理措施
---------经费充裕
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成立了泰晤士河水务局, 隶属环境部,是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的 权力性机构,有权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标准, 有权控制污染排放,在经济上也有一定的独立性。 泰晤士河治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 供水收费,二是靠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集资、融资。 1968年英国议会通过污染防治法案,规定各工厂的废 水需自行处理,符合一定的水质指标或排入下水道转 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才能排入泰晤士河;对不 采取治理措施的工厂企业罚以重金;各排污企业必须 向水务局申请排污许可证。
2.3莱茵河的治理成果
---------勇于承担
从1980~2005年,有关国家为莱茵河流域治理投入了 200~300亿欧元。 1984年莱茵河水环境治理已初见成效,莱法州梅茵兹市河 段的水质已恢复到II~III类水质标准。1985~2000年间,莱 茵河中的有毒物质减少了90%,莱法州大部分河段达到E类水 质标准,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莱茵河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河流,主要原因: 一是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各成员国对污染的认识都很明确, 都意识到一个流域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彼此息息相关; 二是决策会议少,执行会议多,各国分工实施,费用各自承 担;三是羞耻感在各成员国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 议、评论很有效果。这为我国省界之间的污染纠纷的解决提 供参考。
1.2琵琶湖的治理措施
---------针对生活污染
城市区域通过管网进入城市污水 处理厂处理; 农村社区进入小规模社区污水处 理厂处理; 独立农户无法用管道收集生活污 水的,则需安装家庭污水处理设备, 或将污水外运至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处 理。
1.2琵琶湖的治理措施 ---------针对农业污染
对养殖业和水产业污染源的控制是 通过执行《湖泊水质保护专门法》进行 的。 对于种植业污染源的控制主要通过 农业用水的反复利用及配备农田自动供 水装置,控制农田用水;使用缓效性肥 料与侧条施肥插秧机,有效减少化学肥 料的使用;鼓励农民减少农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