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脂代谢

第11章脂代谢

及游离脂肪酸 正常人血脂含量:甘油三酯1.1-1.7
mmol/L (100-150mg/dl) 总胆固醇2.6-6.5 mmol/L (100-250mg/dl)
脂类的运输—血浆酯蛋白
脂类在体内的运输都要经血液循环
肠系膜吸收
肝合成 脂类 脂库动员的 脂肪酸
脂蛋白——运输
第二节、脂肪的氧化代谢
B、脂肪酸的β-氧化
脱氢反应—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生1分子乙酰CoA。剩余产物是 少了2个碳的新脂酰CoA。
脱氢
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和-碳 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烯 脂酰CoA,氢受体是FAD。
O 脂酰CoA脱H 氢O酶
RC H 2C H 2C H 2CSC oA
7*5 =35 ATP
活化
131 ATP –2ATP=129 ATP (106 ATP)

磷脂酶A2原
磷脂酶A2(2位) 溶血卵磷脂
磷脂大多水解后吸收
25%在胆盐的协助下不经消化吸收→肠壁重新合成→进血液.
胆固醇大多以游离形式 +胆盐 吸收,以游离或胆固醇脂形 式与其他物质结合运输.
二、脂类的运输和血浆脂蛋白
1.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 血脂: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
脂 酰 CoA合 成 O酶 (水解放能) RCH2CH2CH2COOH+ATP RCH2CH2CH2C AMP+PPi
O RCH2CH2CH2C AMP+CoA SH
O RCH2CH2CH2C SCoA+ AMP
脂肪酸 的活化
脂酰CoA转入线粒体—肉碱、肉毒碱
脂酰CoA肉毒碱运到线粒体。在肉毒碱脂酰转移酶 催化下,生成脂酰肉毒碱进入线粒体后,重新生成 脂酰CoA, 释放出肉毒碱。
一.脂类在体内的贮存和动员 储存场所(脂库):脂肪组织,以皮下,
肾周围,肠系膜等处 意义:供能 储存量:性别,年龄,营养,健康,活动,
也受神经合激素的影响 脂肪动员:脂库中的脂肪经脂肪酶的水解
作用而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称脂肪动员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
食物消化吸收脂类
氧化生能 糖类
生糖氨基酸
第一节、脂类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一.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膳食中的脂肪 (主要为脂肪,少数磷脂和胆固醇)

口腔

胃(胃脂肪酶)

乳化剂பைடு நூலகம்
肠(胆盐

激活胰脂肪酶
胃脂肪酶 消化三脂酰甘油
胰脂肪酶
胰脂肪酶+H2O
胰脂肪酶
脂酶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甘油一酯 甘油+脂肪酸
一脂肪酸
一脂肪酸
脂酶 辅脂肪酶 水解单酰甘油、胆固醇脂、维生素A的脂、磷脂 胰磷脂酶
OO
硫解酶 O
O
R C H 2CC HCS C oA R C H 2CS C oA +C H 3CS C oA
C oS A H
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能量
通过脱氢,水合,再脱氢和硫解4步反应后生成乙酰CoA和 减 少 了 2 个 c 的 脂 酰 CoA。 偶 数 脂 肪 酸 可 完 全 分 解 为 乙 酰 CoA.
RC H 2CCCSC oA
FA D FA DH 2
H
水化
在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水化,生成 L(+)--羟脂酰CoA。
HO
O H O
RCH 2CCC SCoAH 2O RCH 2CHCHC SCoA
H
烯 脂 酰 CoA水 合 酶
再脱氢
在脱氢酶催化下,生成-酮脂酰CoA。 反应的氢受体为NAD+。
O H O 烯 脂 酰 CoA O脱 氢 O 酶
RCH 2 CHCHCSCoA
RCH 2 C CHC SCoA
NAD+ NADH+H +
硫解
在硫解酶催化下,-酮脂酰CoA与CoA作用,生 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重复上述反应一直 到完全分解成乙酰CoA。乙酰CoA大部分进入三 羧酸循环完全氧化。
产能:软脂酸(含16碳)经过7次-氧化,可以生成8个乙 酰CoA,每一次-氧化,还将生成1分子FADH2和1分子 NADH。软脂酸完全氧化的反应式为:
C16H31CO-SCoA + 7 CoA-SH + 7FAD + 7NAD+ +7 H2O
8CH3CO-SCoA + 7FADH2 + 7NADH + 7 H+
储存脂
血脂
分泌(肠道,皮肤)
(中性脂肪为主)
组织脂 (主要为磷脂)
肝脂
脂肪的分解代谢
甘油三酯脂肪酶
O O C2H -O C-1 -R R 2-C-C OHO +3H 2O
C2H -O C-3 -R
C2H -OHR 1CO HO C-H OH +R 2C O O H C2H -OHR 3CO H
1.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第11章脂代谢
脂类的功能
① 贮存能量:每克脂肪氧化释放37 kJ,每克 糖和蛋白质氧化释放为16 kJ、17 kJ。
② 结构成分:甘油磷脂, 鞘磷脂和固醇类是生 物膜的重要成分 。
③ 胞内信使:脂肪酸的某些衍生物担当着激素 及胞内信使的作用。
④ 提供必需脂肪酸 ⑤ 有助于维生素A,D,E,K胡萝卜素的吸收 ⑥ 润滑剂,防寒剂 ⑦ 合成胆汁酸,VitD3,类固醇激素等
β-氧化:从脂肪酸的β-C上开始氧 化,相继切下二碳单位的降解方式 称为β-氧化(Knoop 1904 )。
脂肪酸的-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
A、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酸进入细胞后,首先在胞浆中被活化,形成 脂酰CoA,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
在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由ATP提供能量,将 脂肪酸转变成脂酰CoA:
磷脂酶 A1 分布广
O R2-C-O
AAO12 主要蛇毒 CH2-O-CC-R1 细菌等 CH DO 植物
A2
CH 2-O-P -O X CO-D
二、类脂的 消化和吸收
胆盐的作用 ①乳化剂 ②激活胰脂肪酶 ③协助吸收
-H C 2 C H 2 N (H C 3 ) 3
胰蛋白酶激酶(毒蛇的蛇液含类似酶)
脂肪吸收方式
胆盐的作用 ①乳化剂 ②激活胰脂肪酶 ③协助吸收
1. 部分水解(50%脂肪) 吸收后,再合成 甘油三脂→淋巴系统
2. 完全水解(40%脂肪) 吸收后,再合成 甘油三脂→门静脉→肝
3. 完全不水解(需高度乳化为脂肪微滴→肠 粘膜细胞→淋巴系统→血液循环)
磷脂酶
甘油磷脂的酯键和磷酸二酯键能被磷脂酶 专一性地水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