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形考一-0001试卷总分:100判断题(共30题,共6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2分)()同一平面内作用线不汇交于同一点的三个力一定不平衡。
√×2.(2分)()在约束的类型中,结点可分为:铰结点、刚结点、自由结点。
√×3.(2分)()约束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限制物。
√×4.(2分)()一个力偶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5.(2分)()对物体运动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6.(2分)()两个力相等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但方向可以不同。
√×7.(2分)()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的特点是:既能限制两物体的相对移动,也能限制两物体间的相对转动。
√×8.(2分)()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用力偶矩度量而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9.(2分)()约束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装置。
√×10.(2分)()力对刚体的效应与力的作用点在作用线上的位置无关。
√×11.(2分)()合力一定比分力大。
√×12.(2分)()二力杆就是只受两个力的杆件。
√×13.(2分)()如果静止的物体与构件的一端紧密相连,使构件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则构件所受的约束称为固定端约束。
√×()合力就是各分力的代数和。
√×15.(2分)()力的合成遵循矢量加法,只有当两个力共线时,才能用代数加法。
√×16.(2分)()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能用一个或二个力矩方程来代替。
√×17.(2分)()力沿坐标轴方向上的分力是矢量,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
√×18.(2分)()物体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系统。
√×()设平面一般力系向某一点简化得到一个合力。
如另选择适当的点为简化中心,力系能简化为一力偶。
√×20.(2分)()约束反力是约束物体对被约束物体的反力,是限制被约束物体的力。
√×21.(2分)()在平面力系中,所有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有3个平衡方程。
√×22.(2分)()交于一点的力所组成的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23.(2分)()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则力矩为零。
√×24.(2分)()柔体约束的特征:只能承受沿柔索轴线的拉力;约束反力过接触点且沿柔索轴线,恒为拉力。
√×25.(2分)()平面内两个刚片用三根链杆组成几何不变体系,这三根链杆必相交于一点。
√×26.(2分)()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闭合。
√×27.(2分)()力偶的作用面是指组成力偶的两个所在的平面。
√×28.(2分)()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29.(2分)()力系简化所得的合力的投影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而合力偶矩与简化中心位置有关。
√×30.(2分)()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一定通过接触点,为垂直于光滑面的压力。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31.(2分)平面汇交力系向汇交点以外的一点简化,其结果可能是()。
A、一个力B、一个力和一个力偶C、一个合力偶D、一个力矩32.(2分)一个力F的大小为40KN,其在X轴上的分力的大小为20KN,力F与X轴的夹角应为()。
A、60度B、无法确定C、30度D、90度33.(2分)力的作用线都相互平行的平面力系称为()力系。
A、空间平行B、空间一般C、平面一般D、平面平行34.(2分)在结构体系中能够限制体系()的约束,称为必要约束。
A、自由度B、刚度C、滑动D、转动35.(2分)铰接()是最基本的几何不变体系。
A、三角形B、四边形C、梯形D、以上都不是36.(2分)若刚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两个力一定()。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C、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D、大小相等37.(2分)只限制物体向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为()。
A、固定铰支座B、固定端支座C、可动铰支座D、都不是38.(2分)平面平行力系有(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A、1B、2C、3D、439.(2分)光滑支承面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于接触点,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为()。
A、指向受力物体,为压力B、指向受力物体,为拉力C、背离受力物体,为压力D、背离受力物体,为拉力40.(2分)结构中未知力的数目()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时,全部未知力均能解出,这种结构称为静定结构。
A、大于B、小于C、等于D、小于等于41.(2分)平面汇交力系最多可列出的独立平衡方程数为()。
A、2个B、3个C、4个D、6个42.(2分)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面内(),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A、任意移动B、任意转动C、任意移动和转动D、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43.(2分)既限制物体任何方向运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为()。
A、固定铰支座B、固定端支座C、可动铰支座D、光滑接触面44.(2分)确定体系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的数目,称为自由度,平面位置上的一个刚片具有()个自由度。
A、1B、2C、3D、445.(2分)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相互平行的力系称为()力系。
A、空间汇交B、空间一般C、平面汇交D、平面一般46.(2分)三个刚片用()两两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B、在同一直线的三个铰C、三个单铰D、三个铰47.(2分)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为零。
A、合力B、合力偶C、主矢D、主矢和主矩48.(2分)在一对()位于杆件的纵向平面内的力偶作用下,杆件将产生弯曲变形,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弯曲成曲线。
A、大小相等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方向相反49.(2分)力偶对物体产生的运动效应为()。
A、只能使物体转动B、只能使物体平动C、只能使物体移动D、使物体转动和移动50.(2分)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
A、体系几何不变B、体系几何可变C、体系几何不变且有多余约束D、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建筑力学#形考二-0001试卷总分:100判断题(共30题,共6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2分)()拉(压)杆的内力与轴线重合,称为轴力,符号规定拉为负,压为正。
√×2.(2分)()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其剪力值有突变,突变的大小等于集中力的大小,其弯矩有转折点。
√×3.(2分)()在拉(压)杆中,轴力最大的截面一定是危险截面。
√×4.(2分)()一根钢杆、一根铜杆,它们的截面面积不同,承受相同的轴向拉力,它们内力也相同。
√×5.(2分)()桁架是指由若干直杆在其两端用刚接连接而成结构。
√×6.(2分)()梁横截面上弯矩的正负号是这样规定的:使研究对象左端逆时针转动(右端顺时针转动)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7.(2分)()桁架的各杆都是只有轴力的二力杆。
√×8.(2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桁架只受轴力,截面上应力是均匀分布的,材料能得到充分利用。
因而与梁相比,桁架的用料较省,自重减轻,在大跨度结构中多被采用。
√×9.(2分)()凡由静力平衡条件即可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的平面刚架,称为静定平面刚架。
√×10.(2分)()剪力为零之处,弯矩有极值。
梁的最大弯矩一定发生在有极值的地方。
√×11.(2分)()梁和刚架的主要内力是轴力。
√×12.(2分)()在平面桁架计算时通常假设:荷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结点上并位于桁架平面内。
√×13.(2分)()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其弯矩值有突变,突变的大小等于集中力偶矩的大小,剪力同时也有变化。
√×14.(2分)()任一截面的弯矩等于各分组荷载单独作用下弯矩的代数和,反映在弯矩图上,是各简单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在对应点处的纵坐标代数相加,而不是弯矩图的简单拼合。
√×15.(2分)()轴向拉伸(压缩)的正应力大小和轴力的大小成正比,规定拉为正,压为负。
√×16.(2分)()压杆稳定的临界力统一形式的欧拉公式中,μ称为长度系数。
√×17.(2分)()轴力是指沿着杆件轴线方向的内力。
√×18.(2分)()用截面法求解平面桁架的内力时所使用的截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19.(2分)()静定刚架作弯矩图时应注意:刚结点处力矩应平衡,铰结点处无力偶作用弯矩必为零。
√×20.(2分)()刚结点的特征是在荷载作用下,汇交于同一结点上各杆之间的夹角在结构变形前后会发生瞬变。
√×21.(2分)()梁横截面上弯矩的计算方法是:使研究对象上各力对横截面剪力作用点处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列出平衡方程即可求出该横截面上的弯矩。
√×22.(2分)()梁横截面上剪力的计算方法是:使研究对象上沿剪力方向的力的代数和不为零,列平衡方程即可求出需要的剪力。
√×23.(2分)()在平面桁架计算时通常假设:各杆的轴线都绝对平直,且在同一平面内并通过铰的几何中心。
√×24.(2分)()桁架中内力为零的杆件称为零杆,零杆是多余杆,可以去除。
√×25.(2分)()工程上常把材料伸长率大于等于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材料伸长率小于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26.(2分)()使用图乘法时,两个相乘的图形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图形。
√×27.(2分)()长度系数反映压杆的支承情况,μ值越小,柔度λ越小,临界应力越小。
√×28.(2分)()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四种。
√×29.(2分)()平面桁架的基本计算方法是结点法、截面法。
√×30.(2分)()适当增加梁的支座,可减小梁的跨度,从而减小梁的最大弯矩值。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31.(2分)下列不属于静定平面刚架是()A、悬臂刚架B、简支刚架C、三铰刚架D、门式刚架32.(2分)在图乘法中,欲求某点的转角,则应在该点虚设( )。
A、竖向单位力B、水平向单位力C、任意方向单位力D、单位力偶33.(2分)无外力作用的梁段上,其剪力图为()。
A、抛物线B、斜直线C、垂直直线D、平行直线34.(2分)在图乘法中,欲求某两点的相对转角,则应在该点虚设()。
A、竖向单位力B、水平向单位力C、一对反向的单位力偶D、单位力偶35.(2分)如无外力偶作用,作用于刚结点上的所有()之代数和应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