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件第10讲
3,E.coli对烷基化的适应性反应
(1) Ada蛋白的作用
• 携带了甲基的Ada蛋白成为自身基因 和其他三个基因(alkA,alkB, aidB)的诱导物,结合于基因RNA聚 合酶结合位点的上游。其结合位点 的一致序列为:AAANNAAAGCGCA
(2)alkA基因的作用
• 编码烷基化DNA糖基酶,该酶能去除3甲基腺嘌呤, 3-甲基鸟嘌呤,O2-甲基 胞嘧啶, O2-甲基胸腺嘧啶等烷基化碱 基
• 第一类去除非标准碱基后, 还可以通过DNA碱基插入酶 进行修复
(二)碱基的丢失
1,去嘌呤作用(depurination): 嘌呤碱基自发水解导致
2,无碱基内切酶的作用
• 修复去嘌呤作用造成的损伤,也负 责修复DNA中的尿嘧啶和次黄嘌呤
• 特异切断无碱基核糖的5’-磷酸的 3’-酯键
3,碱基插入酶 • 目前只发现一种嘌呤碱基插入酶 • 专一性在AP位点插入互补的嘌呤碱 基 • 嘌呤碱基的供体可以是自由碱基或 嘌呤脱氧核苷。大肠杆菌的酶可以 利用dATP和dGTP
(3)alkB的作用
• 基因产物负责细胞毒素损伤的DNA的切 除修复
(四)链的断裂
1,造成DNA链断裂的因素 2,修复方式 (1)单链断裂修复 • 有一部分是直接通过DNA连接酶将 切刻两端的5’磷酸根与相邻的3’ 羟基连接加以修复
(2)双链断裂修复
• 已知参与双链断裂修复的哺乳 动物基因有:
1,光复活(photoreactivation)
2,暗修复 • 除了可作用于胸腺嘧啶二聚体 外,还可以修复其他类型的损 伤,包括: (1)切除修复 (2)重组修复 (3)SOS修复 (4)二聚体糖基酶修复
三、胸腺嘧啶二聚体修复的分子
生物学机制
(一)光复活(photoreactivation)
1,光复活的定义
2,光复活的过
(二)切除修复
1,切除修复一般过程
2,大肠杆菌的切除修复 (1)修复过程
(2)大肠杆菌切除修 复的类型
A. 短补丁修复(shortpatch repair)
B. 长补丁修复(longpatch repair)
3,真核生物的切除修复
(三)重组修复 1,除Uvr系统之外,还存在 其他的暗修复系统 2,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 的机制 (1)重组修复的姐妹链交换 假说(图4-10)
DNA-PK,XR-1,XRFCCI基因
• 修复的简单过程是:断裂的末 端被切平,产生3’-OH和5’-P, 然后两个片段被连接起来。
(五)交联
1,致交联因素 • 某些抗生素(如丝裂霉素) • 致癌剂和化疗药 2,交联种类 • 链内交联 • 链间交联 3,修复方式 • 主要依靠切除修复
(六)真核生物的修复系统
(三)烷基化损伤的修复
1,烷基化的主要位点 • 嘌呤碱基的N-7、N-3位、O-6位 以及磷酸骨架 2,Ada蛋白在烷基化损伤的修 复中的作用
(1)ada基因产物
• Ada蛋白(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 MGMT)有354个Aa,39KDa
(2)Ada蛋白的自杀行为
• Ada蛋白可去除鸟嘌呤O6甲基,及甲 基磷酸三酯上的甲基。两种甲基分 别不可逆地结合于该酶的Cys321和 Cys69上。去除一个甲基要消耗一个 酶分子。
(2)重组修复所涉及的基因
(四)SOS修复
1,SOS反应
2,SOS修复的概念
3,SOS修复的结果
4,RecA蛋白在SOS修复中 的作用
(1)RecA蛋白的主要生化活性 (2) RecA蛋白的作用
5,LexA蛋白在在SOS修复中的 作用
(1)LexA蛋白的作用
• 是一种阻遏蛋白,结合于SOS 系统中各基因的操作子上,使 得这些基因不能产生转录产 物
1,酵母 • 与辐射损伤修复有关的基因统称为 rad基因,分成三组: (1)与切除修复有关 (2)与复制后修复有关 (3)与重组修复有关
(一)DNA中尿嘧啶的产生
(二)尿嘧啶糖基酶系统的组 成
(三)修复过程
系统 二、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 system)
(一)错配修复系统的组成
(二)错配修复的过程
1 , 错 配 矫 正 酶 与 未 甲 基 化的GATC及同一条链上的 错配碱基结合
2 , 错 配 矫 正 酶 在 两 者 之 间切除一段包括错配碱基 的DNA单链
3 , DNA 聚 合酶III进 行缺口充 填
4 , 用
1,去除渗入DNA的碱基类似物 2,在基因转换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 损伤修复
致损伤因素 DNA分子损伤的类型
一、胸腺嘧啶二聚体的产生及 其后果
二、胸腺嘧啶二聚体修复的生物学指征
(一)细菌的活存曲线 (二)修复类型
(2)由LexA控制的SOS基因构成一个 调控元
• LexA控制17个基因,统称din(damage inducible genes)基因,或SOS基因
• SOS框:所有SOS基因的操作子都含 有20bp的LexA结合位点,称为SOS框 (SOS box)
(五)嘧啶二聚体糖 基酶修复系统
•与 非 标 准 碱 基 的 修 复 机制相同
四、其他损伤类型及其修复 (一)非标准碱基的修复 1,非标准碱基及其相应的DNA糖基酶 • 非标准碱基包括:尿嘧啶、次黄嘌呤、3-甲基腺嘌呤等 • 第一类DNA糖基酶无内在AP内切酶活性 • 第二类DNA糖基酶有内在AP内切酶活性
2, DNA糖基酶的修复机制
• 与尿嘧啶糖基酶的修复机制 相同
• 对自身基因的表达也有负向控 制作用,但正常细胞中其表达 量足以阻遏所有SOS基因的表 达
• 当细胞DNA复制受阻时,LexA 蛋白被RecA蛋白触发,发生自 身催化的水解作用,SOS系统 被激活,lexA基因表达也增加
• DNA复制正常后,RecA蛋白 失活,LexA蛋白恢复对SOS 系统的阻遏作用
第四章 以修复作用为中 心的DNA的安全
保障体系
导致DNA不稳定的因素
1,偶然的复制错误
2,环境紫外线、电离辐 射化学物质(突变剂) 造成的核酸分子损伤
3,外源遗传物质的侵入
保 证 DNA 稳 定 性 的 机 制
1,复制修复系统 2,损伤修复系统 3,限制-修复系统
第一节 复制修复
一、尿嘧啶糖基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