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案例分析(一)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由5人组成,董事长1名,无副董事长。
公司章程规定:“为他人提供借款或担保须经股东大会决议。
”董事长陈某无视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的现状,操纵公司在未经股东大会讨论的情况下,向其子经营的公司提供借款,借款到期也不追还。
公司董事王某持股5%,其对公司经营及陈某的做法不满,要求陈某召开董事会会议讨论追还欠款一事,但遭到陈某的拒绝。
王某遂自行召集并主持了董事会,除陈某之外的其他4名董事均出席了会议,除1名董事弃权未投票外,包括王某在内的其他3名董事一致通过决议更换公司董事长为王某,并对欠款一事以公司名义提起诉讼。
对此,陈某提出异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组成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2)王某召集并主持的此次董事会会议是否合法有效?为什么?(3)若陈某对此次董事会会议决议有异议,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应以何种理由提出何种诉讼?(二)甲、乙、丙、丁四家国有企业和戊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设立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本为8000万元人民币,净资产为5000万元人民币。
2007年10月1日,该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情形如下:该公司共有董事7人,有5人亲自出席。
列席本次董事会的监事A向会议提交另一名因故不能到会的董事出具的代为行使表决权的委托书,该委托书委托A代为行使本次董事会的表决权。
2007年10月20日,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作出如下决议:(1)更换两名监事:一是由甲企业的代表杨某代替乙企业的代表韩某出任该公司监事;二是公司职工代表曹某代替公司职工代表赵某;(2)为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决定发行公司债券500万元人民币。
请回答:(1)在董事会会议中A能否接受委托代为行使表决权?为什么?(2)股东大会会议决定更换监事是否合法?为什么?(3)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净资产额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为什么?(三)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A、B、C、D、E、F、G七人共同设立的,其中D、E、F 三人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
公司设立三年后,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公司内部矛盾加剧。
股东们要求董事长A召集股东大会遭到拒绝,副董事长D遂主动决定召开股东大会,拟罢免董事长和修改公司章程。
请问:(1)作为发起人,D、E、F三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是否影响公司的合法设立,为什么?(2)召开股东大会是谁的权限?D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主持召开股东大会?(3)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什么条件?(4)公司财务负责人B被股东大会任命为兼任公司监事会成员,B能否接受,为什么?(四)大商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有股东甲、乙、丙、丁四人。
分别占有公司股份40%、30%、20%与10%。
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经营期限为10年,从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
现公司经营期限届满。
甲、乙在公司股东会上提出延长公司经营期限,但遭到丙、丁反对。
结合案例,请回答:(1)如果甲、乙坚持要求将公司经营期限延长,有否法律依据?(2)如果丙、丁坚决反对公司继续经营,有什么法律措施保护自己在公司中的权益?(3)如果甲、乙、丙、丁四股东都同意公司经营期限届满后解散公司,那么公司应当办理哪些法律手续?(五)甲乙丙三个公司和自然人丁共同投资设立了黑水房地产有限公司。
经过四个股东协商并决定,公司机构由下列人员组成:甲公司委派李某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乙公司委派周某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兼公司法定代表人,丙公司委派洪某担任公司董事兼任公司监事。
公司经过招聘,聘任吴某担任公司董事并经股东会表决通过,聘任徐某担任公司总经理。
丁不在公司机构中担任任何职务。
黑水房地产公司在经营中发生下列情形:(1)丁与戊合资设立了白水房地产有限公司,丁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
(2)未经公司同意,吴某按照市场价格向公司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用于自住。
(3)未经公司同意,周某代表公司与长河水泥厂签订了借款合同,出借人民币300万元给水泥厂。
(4)黑水公司与其他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黄海房地产有限公司,公司股东会表决同意委派李某担任黄海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
(5)由于工作需要,公司委派洪某到南方城市推销商品房,为了经营方便,公司将20万元的经营费用存入洪某开立的账户上。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下列问题:(1)黑水房地产有限公司机构人员组成中哪些决定是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哪些是不合法的?如果是不合法的,请说明理由。
((2)黑水房地产有限公司在经营中,哪些情形是符合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的?哪些是不合法的?并请说明理由。
(六)自然人甲、乙、丙、丁、戊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组建一咨询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元。
其中甲、乙分别以货币60万元、20万元出资;丙以专利技术出资,作价140万元;丁以劳务出资,经甲、乙、丙、戊全体同意作价10万元;戊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作价70万元。
公司成立后,丙因车祸而死亡。
丙的继承人要求继承丙在公司中的股东资格,但公司其他股东对此予以反对,只同意向丙的继承人支付股权对价,收回丙的股权。
与此同时,戊因拖欠他人债务,当地法院依法对其股权进行强制执行,并于2008年8月1日向公司及全体股东发出通知,至2008年9月1日股东均未就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作出明确回复。
此外,该公司章程对股东的股权转让并无特别规定。
请根据《公司法》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咨询公司设立过程中,出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2)丙的继承人是否能继承丙的股东资格?请说明理由。
(3)戊被强制执行股权的过程中,其他股东是否具有优先购买权?如有则应如何行使?(七)甲、乙、丙、丁均为上市公司。
2010年1月1日,甲、乙、丙公司通过协议约定共同购买丁公司的股份。
到1月30日,甲、乙、丙三公司分别持有丁公司2%、2%和l%的股份,三公司决定继续秘密增持丁公司股份。
到3月15日,甲、乙、丙三公司分别持有丁公司15%、10%和5%的股份。
此时,三公司协商由甲公司出面收购丁公司的股份。
3月16日,甲公司向丁公司前10大股东发出部分收购要约,要约规定仅继续收购丁公司2l%的股份。
丁公司其他股东得到消息后,也要求甲公司按照要约规定的相同条件收购其股份。
请回答以下问题:(1)2010年3月15日以前,甲、乙、丙三公司秘密增持丁公司股份的行为是否符合《证券法》的规定?为什么?(2)甲公司向丁公司前10名股东发出部分收购要约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3)丁公司其他股东是否有权要求甲公司以要约规定的相同条件收购其股份?为什么?(八)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约定合同价款为60万元。
乙公司在收到甲公司交付的货物后,向其签发了一张经承兑的银行汇票。
此后,甲公司为支付欠款,将此汇票转让给了丙公司。
丙公司又将此汇票转让给丁公司,丁公司又转让给了甲公司。
汇票到期后,甲公司请求承兑银行付款遭拒绝。
银行拒付的理由是:乙公司发现甲公司交付的货物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认为甲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重大违约,因此通知承兑银行拒绝付款。
请回答下列问题:(1)承兑银行拒绝付款的行为是否符合《票据法》的规定?为什么?(2)甲公司能否向乙公司主张追索权?为什么?(3)甲公司能否向丙、丁公司主张追索权?为什么?(九)张三为了支付B公司多次讨要的欠款,于是假冒A公司开出了一张以某银行为付款人,B公司为收款人,金额为20万元的商业汇票。
B公司因支付李四货款背书转让给李四,李四在与王五的买卖合同中欲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王五,但王五要求李四提供保证方可接受。
于是李四找B公司作保证人,B公司同意并在票据上写明保证人、被保证人及保证日期。
王五接受汇票后将票据金额改成25万元,背书转让给赵三以支付欠赵三25万元的款项。
赵三持票向付款人某银行提示承兑,被银行拒绝。
请回答下列问题:(1)赵三作为持票人被拒绝承兑后应如何实现自己的权利?若向王五主张权利,王五承担20万元还是25万元的责任?(2)B公司是否可以为保证人?为什么?(3)若B公司偿付了后手的请求金额,是否能通过对张三行使票据权利以实现自己的权利,为什么?(4)A公司是否承担票据责任,为什么?(十)一商业承兑汇票票面显示出票人为甲公司,收款人为乙公司,乙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丙。
票据到期,丙要求甲付款,甲告知:此票据是公司一部门负责人未经公司授权与乙公司恶意串通签发的,是无权代理出票行为,甲公司不予认可。
丙转而要求乙公司付款,亦被拒绝,理由是丙仅以相当于票面金额一半的代价就取得了汇票,乙与丙之间又无其他交易关系,丙以不合理的代价取得票据本身就可以证明丙取得票据有恶意或者重大过失。
试问:(1)如甲公司所言属实,此票据的出票是否构成无权代理?为什么?(2)如乙公司所言属实,丙是否为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为什么?(3)此案应如何处理?(十一)一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甲,收款人乙,承兑人A银行。
乙欲将汇票贴现,B 表示愿意帮忙,乙在背书人栏中签章后将汇票交给B。
B将汇票给丙,丙在被背书人栏中填写自己名称,将汇票向C银行申请贴现。
C银行向A银行查询此汇票,A银行回复系本行承兑。
丙向C提供了办理票据贴现所需资料,C同意贴现,将贴现款汇入丙之账户。
丙将款项转移,隐匿。
乙发觉情况不对,遂以票据丧失为由挂失票据,并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
公告期满,无人申报权利,法院作出除权判决,凭判决,A 银行向乙支付票款。
C银行不知此情,待汇票到期,向A银行提示付款,遭拒绝。
试问:(1)有人认为丙无真实交易关系取得票据,其后手C银行也不能取得票据权利,你是否同意此观点?(2)如果C银行起诉,要求A银行承担票据责任,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为什么?(3)C银行能否起诉甲,要求甲承担票据责任?为什么?(4)C银行能否要求法院撤销除权判决?为什么?(5)C银行能否起诉乙,要求其返还票据金额?为什么?(十二)案例:甲于2007年8月3日开出支票给收款人乙。
乙为支付货款,将支票背书给丙,交给丙的工作人员A。
A离开丙另谋他就,将支票与其他材料一并移交,但交接人员未注意到支票的存在,直到2008年11月底才发现。
丙向开户银行咨询,开户银行答复:支票的有效期为10日,此支票早已失效。
试问:(1)支票的有效期为10日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丙是否有权要求乙承担票据责任或者根据基础关系支付货款?为什么?(3)丙是否有权要求甲承担票据责任?为什么?(4)丙还有什么救济方法?(十三)汇票出票人为甲,收款人为乙,最后持票人为庚,期间经过了乙—丙—丁—戊—己等手转让。
庚向承兑人A提示付款时,A声称金额被篡改,此汇票无效。
经鉴定,汇票的金额被人用试剂消除后重新填写,但汇票上没有留下更改人签章。
试问:(1)此汇票上发生的金额被篡改的情形,在票据法上称作什么?(2)承兑人认为汇票无效,此观点是否正确?(3)如果查明篡改金额者是丁,此汇票责任如何承担?(4)如果无法查明篡改金额者,此汇票责任如何承担?(十四)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甲为买方,向乙开出汇票,经A银行承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