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
2
初中物理所学所有公式
一、 计算密度公式:V
m
=
ρ 变形:㈠计算质量公式:V m ρ= ㈡计算体积公式:ρ
m
V =
m →质量→Kg,g ρ→质量→3m kg ,3cm g V →体积→33,cm m 二、 计算平均速度的三个公式:①t
s
V =(通用公式) ②22
1V V V +=
(时间相同) ③2
12
12V V V V V +=
(路程相同)
V →速度→h km s m , S →路程→km m ,, t →时间→h s ,
三、 行程问题三公式:①2
1V V s
t +=
(相遇)
②后
前V V s
t -=
(追击)
③V
s s t 桥
物+=
(过桥过洞)
四、 计算重力公式:mg G =(G →重力→N ,m →质量→kg,g →重力加速度
→N/kg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五、 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的公式:①21F F F +=合(两个力作用在同一
物体、同一直线、同一方向)②21F F F -=合(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方向相反) 六、 计算压强的二个公式:
七、 ①S
F
P =(通用公式:在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时,则容器必
3
须是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因为在这三种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是相等的)
P →压强→αP ,F →压力→N (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S →受力面积→2m (必须分清是总受力面积还是部分受力面积,比如是一只脚的还是所有脚的,是一个轮子的还是所有轮子的受力面积)
②gh P ρ= P →压强→αP ,ρ→液体密度→3
m kg ,g →重力加速
度→N/kg ,h →液体的深度→m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用此公式也可计算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但该固体必须是圆柱体、正方体或长方体)
八、 计算浮力的五公式:(1)压力差法: 上表面下表面浮F F F -= (2)称量法: 合浮F G F -= (3)平衡法: 物浮G F = (4)原理公式法: 排浮G F =
(5)推导公式: 排液浮gV F ρ=(液排V V =) (6)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
几分之几;
液
物
物淹ρρ=V V
(7)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
力。
增浮漂浮总浮F F F +=
物液总浮gV F ρ=
向下增浮F F =
增
液增浮gV F ρ=
,(淹
增增的体积即亦等于漂浮时露出液面的体积等于物体第二次被淹没V V V =
九、 滑轮组中主要的物理量及计算公式: 七大物理量:
4
(1)物重(物G )(竖直方向) 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 )(水平
方向)
(2)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
(3)物体移动的距离(h )
(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5)物体移动的速度(物V ) (6)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绳V ) (7)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 ) 主要的公式: (1)两个力的关系式:
)
()()(n G G F 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动滑轮重物重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动
+=
(竖直方向)
)
()()(n F f F 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额外拉力摩擦力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额
+=
(水平方向)
(2)两个距离关系公式: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绳V )×时间(t)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物体移动的距离(h )×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 )
物体移动的距离(h )=物体移动的速度(物V )×时间(t)
(3)速度关系公式: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绳V )=物体移动的速度(物V )×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 )
(4)两个功率的公式:
))(()()(竖直方向物体移动的速度物重有用功功率物物有V G P ⨯=
))(()()(水平方向物体移动的速度摩擦力有用功功率物有V f P ⨯=
)
()()(绳总绳子移动的速度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总功率V F P ⨯=
(5)两个功的公式:
5
))(()()(竖直方向物体移动的距离物重有用功物有h G W ⨯=
))(()()(水平方向物体移动的距离摩擦力有用功有h f W ⨯=
)
()()(S F W 绳子移动的距离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总功总⨯=
(6)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
①总
有W W =
η ②额
有有W W W +=
η③)(竖直方向Fn G =
η)(水平方向Fn
f =η④总
有P P =
η
十、 热学计算中主要的公式:
①⇒
∆=t cm Q )
()(t t cm Q t t cm Q -=-= 放吸
②)(吸热 t t t -=∆ )(放热t t t -=∆
③m Q q =
)(气体V
Q
q =
④万能公式:⇒=吸放Q Q η吸
吸
吸
Q pt Q qm Q t cm =∙=∙=∙∆ηηη
J Q →→热量 )
(C kg J c ︒∙→→比热容 kg
m →→质量
C
t ︒→→初温度
C
t ︒→→末温度 C
t ︒→→∆温度的变化量
3
m J kg J q 或燃料的热值→→
十一、电学计算中主要的公式: (1) 串联电路三公式:
①电流关系公式:)
(21都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I I I ==
6
②电压关系公式:
)
(21电压之和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 U U +=
③电阻关系公式
:
)
(21之和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阻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R R R +=
(2) 并联电路三公式:
①电流关系公式:)(21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等I I I +=
②
电
压
关
系
公
式
:
)
(21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 U U ==
③电阻关系公式
:
)(1112
1倒数之和数等于各支路中电阻的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R R R += (3) 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2
122P P P R U P UI P R
I P +==
==
(4) 计算电功的公式:
⇒=Pt W 2
12
2,,W W W C Q UQ W t R
U W UIt
W Rt I W +=→==
==符号是其单位是库仑是电荷量 A
I →→电流 V U →→电压 Ω→→电阻R W P →→电功率 J W →→电功 s t →→通电时间
(5) 根据用电器铭牌计算其电阻的公式:额额
P U R 2
=
(6) 根据用电器铭牌计算其电阻的公式:
7
)
(1)(n h
KW W 电能表转盘的实际转数数
电能表铭牌上转盘的转用电器所做的电功⨯∙=
)
(106.3)(6n J
W 电能表转盘的实际转数数
电能表铭牌上转盘的转用电器所做的电功⨯⨯=
(7) 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电功率关系:
21
2121R R U U P P == (8) 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电功率关系:
1
2
1221R R I I P P == 常用单位换算
一、常用质量单位换算:kg mg 6101-= kg g 3101-= kg t 3101= 二、常用长度单位换算:
m nm 9101-= m mm 3101-=m cm 2101-= m dm 1.01=
三、常用体积单位换算:
333101m dm -= 363101m cm -= 33101m L -= 36101m ml -=
L dm 113= ml cm 113=
四、常用面积单位换算:222101m dm -= 242101m cm -= 222101m dm = 五、速度单位换算:h km s m /6.31= s m h km /6
.31
1=
六、密度单位换算:333/10/1cm g m kg -= 333/10/1m kg cm g = 七、功单位换算:J h kW 6106.31⨯=∙ 八、电压单位换算:1KV=1000V 九、电流单位换算:1mA=1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