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二、新生儿感知觉发育
1、视感知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感觉功能,只有在15—20厘米处最清 晰 1个月时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头可跟随 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度。 新生儿喜欢看妈妈的脸,而且具备辨别颜色的能 力,对红色和兰色有不同的反应。
2、听感知觉发育
• 出生 3-7 天表现良好的听觉,偏好柔和、缓 慢、纯厚的声音,对尖锐的声音反应烦躁 。 •.新生儿访视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访视时应 携带新生儿访视包,出示相关工作证件。 2.新生儿访视包: 3.注意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 4.加强宣教和健康指导。 5.发现新生儿危重征象,应向家长说明情况,立即 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 6.保证工作质量,按要求询问相关信息,认真完成 测量和体检。完整、准确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 录表,并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二)访视内容 1.问诊 (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 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 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 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 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 题。 2.测量 (1)体重 (2)体温 3.体格检查:一般状况、皮肤黏膜、头颈部、眼、耳、 鼻、口腔、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及肛门、脊柱四肢、神经 系统。
小颗粒隆起,系上皮细胞堆积肥,称上皮珠;
• 马牙:在牙龈边缘可见黄白色米粒大小颗粒或斑块,俗
称马牙,系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一般 没有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 有时上皮珠较大,小儿可产生爱摇头、烦躁、咬奶头 ,甚至拒食等症状。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引起的。 均属正常,于生后数周或数月可自然消失,不宜挑刮 ,以免感染。
乳腺肿大:男、女足月新生儿均可发生,生后3-5
天出现,如蚕豆到鸽蛋大小,是因为母亲的孕酮 和雌激素经胎盘至胎儿,刺激新生儿的乳腺所致 。多于2-3周后消退,不需处理,如强烈挤压,可 致感染。
假月经: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
血液,持续1-3天自止,此系母亲雌激素在孕期进 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所致,一般不必处理 。如同时有其它部位出血、阴道出血量多时,则 按新生儿出血症处理。
4.指导 (1)居住环境: (2)母乳喂养: (3)护理: (4)疾病预防: (5)伤害预防:注意喂养姿势、喂养后的体位,预 防乳汁吸入和窒息。保暖时避免烫伤,预防意外 伤害的发生。 (6)促进母婴交流:母亲及家人多与新生儿说话、 微笑和皮肤接触,促进新生儿感知觉发展。
5.转诊 (1)立即转诊: (2)建议转诊: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及常见问 题的处理
主要内容
• • • • •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新生儿几个保健要点 新生儿几个常见问题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一)访视次数 1.正常足月新生儿 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如发现问 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新生儿满 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 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新生儿红斑和粟粒疹:生后1-2天,在头部、躯
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 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也可因皮脂腺堆 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 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生理性黄疸:50%~60%的足月儿和大于80%的早产儿
于出生后2~3日(最早2天,最晚5天)出现黄疸(皮肤和 眼几摸眼结膜逐渐变黄,尿稍黄,不染尿布),4~5日达 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3~4周 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没有其它症状,情况良好。 由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仅有个体差异,也有因种 族、地区、遗传、家族和喂养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 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 减轻母乳性黄疸的方法
3、味觉、嗅觉的发育
• 出生时味、嗅觉发育已很完善,闻到妈妈 的奶就会寻找奶头,喜甜味,不喜苦、酸味 。 • 妈妈的饮食口味会影响到宝宝的口味
4、皮肤感觉的发育
触觉: 眼、口周、手掌、足底很灵敏,前臂 、 大腿、躯干较迟钝。 痛觉:较迟钝。
温度觉:很敏感。尤其是对冷的反应。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 上皮珠:在新生儿上腭中线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米粒大
2.高危新生儿 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 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 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 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 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 等。
生理性腹泻
• 大便次数增多,每天拉几次,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 一定很多,其中含有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精 神正常、无病容、发育好。这种腹泻叫作“生理性腹泻” 。
• “生理性腹泻”纯属母乳中某种营养过多造成的,如果改 喂牛奶后,一般都可治好。但生理性腹泻不影响孩子的生 长发育,从粪便中排出一部分营养还比其它儿童吸收的营 养多。因此,有“生理性腹泻”的儿童不必因此舍弃母乳 而改成牛乳或其它代乳品。
考核指标 1.新生儿访视覆盖率=(该年接受1次及1次以上访 视的新生儿人数/同期活产数)×100% 2.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同期纯母乳喂养新生儿 数/满月访视有喂养记录的新生儿数)×100%[1]
足月新生儿特点
一、新生儿体格生长
1、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等: 头长约占身长的1/4 头围:平均34厘米 前囟:约1.5—2厘米 身长:平均50厘米 体重:平均3公斤 2、生后体格生长规律: 第一个月增长2-4.8厘米 第一个月增长0.7-1公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