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引入对打造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的利弊分析以及应对措施(2)(3)(1)(2)(1)

资本引入对打造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的利弊分析以及应对措施(2)(3)(1)(2)(1)

● 1.引言●提到旅游,很容易会让人产生遐想,想象着或者计划着去哪里哪里旅游,看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而提到山西旅游,我会想起一句歌词,那就是“人说山西好风光”,这句词肯定不是无缘由来的,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山西有风,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山西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方位,属于高原,自然风大,还有光,并且是好风光,侧面意思就是山西有美好的风景,更深一层就是说明山西有旅游的好风景,因为旅游景点的风景自然是美好的。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那个时候还是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就是晋国的国土。

所以山西的简称是晋。

●话说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注意这里说的是之一并不是唯一,山西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古国,创造了辉煌,还创造了灿烂美好的文化意蕴,留下了古代时期国家的名胜古迹,是拥有古代文化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旅游资源的省市,无疑,是国内著名的适合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经济提升发展的省市,体现中国旅游水平以及格局。

例如:云岗石窟、昔阳大寨、乔家大院等。

●因此,分析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市场,研究旅游投入资产中存在的现有的还没得到解决的问题,找准引导旅游投入资产方,并找对的正确方向,带动其他产业主要是促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 2.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投资现状及优劣势● 2.1政府由投资主体转变为引导投资●尽管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政府对山西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投入资金有限。

政府在对山西产业机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政府加大对旅游资源及文化旅游产品的资金投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山西的经济增长。

目前,政府引导投资旅游业,让山西不少景区对旅游景点进行开发,然后地方政府以出让经营权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帮助山西旅游资源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逐步向旅游业经济转型发展。

如绵山旅游景区就是通过出让经营权的方式,个人出资自己经营,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后,吸引不少游客来参观旅游。

● 2.2多元化投资主体体系初步形成●山西地方政府通过各个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吸引资金投入旅游业,受到个体投资者的青睐,已经初步形成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体系。

如平遥古城的投资就是采用的多元化多个渠道投资发展起来的,是典型旅游例子。

当地政府通过多个渠道吸引社会资金,促使多个投资渠道形成,有政府还有当地群众以及个体投资户等,多元化投资系统,帮助平遥解决了受资金限制而不能发展的旅游业,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 2.3山西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2.3.1 自然风景型旅游资源●山西的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优美的自然美景,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还有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自然风光优美。

如清泉湖泊、瀑布激流、天气景象可谓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得天独厚。

不仅有可以让人陶冶情操、追求完美的天然峡谷,还有不惧寒冷的晚年冰洞,有大同火山还有壶口瀑布,在古代就吸引了很多名人志士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休闲养生。

他们为赞美风景享受自然也写出了不少优美的诗词,给今天的我们留下值得学习的著名的诗词诗赋,表达他们的情感。

如今都朗朗上口的《登鹳雀楼》、怀念亲人的杜甫的《清明》等等,其实这也是对山西名胜古迹的杜甫的《清明》,给自己已启发。

山西甚至还有许多保存较好古代建筑,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有最有时代特征和意义的木构建筑南禅寺,还有古建筑荟萃的太原晋祠,还有建设在悬崖峭壁上的恒山悬空寺,又惊又险,吸引着世界游客的眼球。

● 2.3.2. 人文风景型旅游资源●山西同样拥有许多文物古迹文化旅游资源。

山西省是我国各类古代建筑现存最多的省份,达18,118处。

据国家第五次公布文物中,山西有国家级文物119处,省级文物400多处。

据文物局统计,山西省已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60处,数量居全国之首;寺庙、古塔、石雕、壁画等文物古迹遍布全省各地,其中许多堪称全国之最。

;有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被众人挂名的祁县乔家大院,有灵石王家大院,还有解州关帝庙,这可是中国规模对比上最大的武庙。

●山西名人灿若繁星,蕴含丰富的历史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史前的尧、舜、禹,儒家八派首领之一萄况,三国蜀汉名将关羽,大诗人白居易、王勃、王维、王之涣,唐代大家柳宗元,著名作家司马光、罗贯中,关汉卿,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迁,唐朝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艰苦奋斗的大寨人,经济界晋商…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山西作为革命根据地,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和文化,保留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化旅游资源,现存许多体现革命历史的珍贵场所,如电留县上党战役主战场和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旧址;阳泉市的百团大战纪念碑;左权县、武乡县境内的八路军总部旧址;五台县松岩口的白求恩纪念馆;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黎城黄崖洞的八路军总部兵工厂旧址等,这些地方现都成为老一辈忆旧,新一代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生动的课堂。

● 2.3.3综合风景型旅游资源●山西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谓是历史悠久。

“晋商”在中国历史上称雄商界5个多世纪,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款业务的“日升昌”票号。

深厚的金融商务文化附在祁县、平遥井然有序、浑然一体、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体上,构成了一大文化特色。

山西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发源地之一,它悠久、深厚的戏曲渊源,举世瞩目的戏曲大师,古朴珍美的戏曲文物,以及规模宏浩的戏曲剧种,为我国戏曲的光辉增添了流光溢彩的一页,从而被誉赞为“中国戏曲的摇篮”。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更是山西的一大特色。

五台山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地,是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现存寺院48处。

五台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建筑群、文物荟萃、珍品云集,是中国古建、雕塑、绘画的艺术宝库。

北武当山是我国道教圣地,传播着道教文化,道教还有著名的纯阳宫、龙山石窟。

儒教有著名的晋祠、文庙;另外还有古老的清真古寺。

● 2.4山西文化旅游资源的劣势● 2.4.1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自然资源是山西旅游资源的劣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山西处于内陆,不靠海,因此没有像沿海城市一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而山西的气候是夏季炎热高温可达40摄氏度,冬季寒冷,这样一来一年之中适合旅游的时间段就比其他旅游地区要少,所以说自然资源是劣势,就是因为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目前山西的旅游资源主要以人文资源为核心,但是人文资源的知名度低,像古代石窟,古代名人遗迹等这样的人文资源名气小,目前还跟不上人类旅游资源的情况。

●经过宣传工作,使外界对山西旅游的文化文物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产生了这样的说法,山西旅游业方面就是一个看文物的地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自然风光美景。

俗话说“看山西能了解五千年历史”,之前这是对山西旅游资源引以为荣的一句话,但在现在看来,游客对人文资源的认知,五千年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太遥远了,所以没有什么吸引力。

尽管山西旅游资源的古代建筑偏多,但是在旅游时需要游客具备专业知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不然一看就是外行,定然不懂它的艺术价值。

古老的仪器文化遗址数量虽然居多,排名领先,但文物都是埋在地下的,多数游客对遗址的兴趣不大。

这就导致,山西的旅游资源看似数量繁多,但是由于,开发程度低,角度单一,导致失去特色,难以获得游客的青睐。

● 2.4.2 文化内涵深度体现不足●山西文化旅游资源体现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对游客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例如,山西也是戏曲艺术也有悠久的历史,戏曲文物资源丰富,但由于文物的体积偏小,像笔画、砖雕等体积都小,所以吸引游客的兴趣很难,体积稍大的戏台又比较独立,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参观没有优势,而在文化艺术方面也表现不佳,并没有给游客带来深刻的古代文化艺术现场感觉。

●山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多为隐形存在,有形小、无形多。

清徐人建起的“三国城”曾火爆一时,但好景不长,“三国城”收入逐年逆减,关键在于游客置身于其中体会不到三国时期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是不长久的。

如何让游客看到这些文物古迹时就能融于一种历史的氛围、文化的氛围中,是山西的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重中之重。

● 2.4.3 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小●山西的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低。

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的第一山,近年来,五台山的游客人数却不及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许多国外游客入境旅游,很少来朝拜五台山佛教圣地,欣赏山西的古建筑艺术,感受晋商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外游客不了解山西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人甚至不知道五台山在山西。

因而可以肯定我们的文化宣传与文化大省的地位相差甚远。

如何扩大山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已经是今天山西旅游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山西大部分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

1999年上千万人次的出游,深刻地表明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把旅游作为本地区的主要产业来抓,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旅游品牌,如生态之旅、塞外之旅等。

所以想吸引众多游客的注意力,只能与众不同,有自己旅游产品的特色,另辟新径,创立山西旅游品牌。

● 2.4.4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不到位●文物古迹的破坏,资金缺乏历史文物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便不可再现。

大同云岗石窟石像的长期风化磨蚀,永济黄河大铁牛的长期氧化剥落,人为的破坏古建筑等,这些文物破坏问题依然存在。

争取尽快找到较理想的保护措施,挽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山西旅游产业必须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资金投入。

山西在全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 3.资本引入对打造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的利弊分析● 3.1资本引入对山西文化旅游产品的优势● 3.1.1山西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山西发展文化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作为文化旅游大省,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给这块土地留下了大量瑰宝和丰厚的三晋文化积淀。

宋辽及以前的地面建筑占全国总量的7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全国总数的11 5%,雄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和“历史建筑艺术博物馆”,山西的戏曲、歌舞遍及城乡,现有剧种占全国的1/6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就有32项。

作为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历史在这里有着众多的真实写照最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有110多处,其中39处已编入旅游线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人民又创造出一批反映工农业文明的新景观目前山西已建成100多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山西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2004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西3家文化企业,即山西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灵石县王家大院民居艺术馆、大同市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名列其中。

●五台山、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更是跻身2008年首届“中国文化旅游十大品牌”。

● 3.1.2文化旅游产品是山西长盛不衰的旅游产品●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目前山西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已取得显著成效,集中体现在一些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