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初探

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初探
叶澜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我们把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定位为——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


在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我们正在思考从以下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的实效化:了解学生对新课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课程压缩,还课堂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课堂中不是满足于帮学生解决了什么问题,而是要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让学生带着新的思考走出课堂。

2、课堂情境延续化:小班化教学为创设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情境化不满足于课前给学生举个例子、放段音乐或录象、或进行一些分散的教学相关活动,而是通过教师的创造,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与创造,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习情境,并且在整课堂中延续这种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保持着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乐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探究知识。

3、互动学习的多样化: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益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率、互动交往率、教师的关注率,小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样化组织教学形式,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明确性——活动目的的明确性与学生在互动中角色的明确性、活动成果的整和性——教师要高度重视互动学习过程总生成性的结论与成果,并善于归纳、提升,把学生也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的生成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同时还要注意评价反馈的激励性——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与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避免廉价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在付出应有努力后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4、教学手段的有效化:如何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最有效应用。

我们需要选择的是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但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实验、观察、模型、演示等教学手段,无法代替师生之间情感
的沟通与交流,只有有心的教师才能不断变化并丰富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仅仅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手段。

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

5、信息反馈的个别化:小班化教学为这种反馈提供可能,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提高、针对性加强,将极大的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个别反馈表现在课堂反馈与课后反馈,课堂反馈除了文字页面的反馈更重要的是师生直接对话的反馈,课后反馈主要表现在作业反馈与情感沟通上。

(如我校目前利用校园博客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师生关系所作的尝试,应该说从长远来看是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

二、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

3、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观的建立
在小班化实践过程中,我们须努力去建构一种理想的教育的模式——即建立在和谐师生关系下的学生主动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目标,让小班化教育成为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生成新的教育理念的广阔田园;成为放飞学生心灵,焕发师生生命潜能的成长乐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