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国际税收(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刘玲玲)

第十一章国际税收(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刘玲玲)

国际税收
(11章)
版权所有, 1997 (c)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11 国际税收
1、国际重复课税 2、国际税收协定 3、避免国际重负课税的方法 4、国际避税的一般方法 5、国际税收竞争 6、关税与WTO
国际税收
11.1 税收管辖权与国际税收的公平原则 ** 税收管辖权及其课征原则
而该常设机构所有人的国籍国或居住国, 则同意对所有人的这部分利润不行使税 收管辖权。
(2)由缔约国的一方或双方,对应纳 双重税的收入,减少征课,以减轻重复 课税的负担。例如,股息的来源国同意 降低适用于非居民的股息预提税率,而 居住国则同意对在来源国交纳的税款给 以税收抵免或类似的减免。这就是说, 双方都行使税收管辖权,同时各自进行 调整,以消除或减轻重复课税。
即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将利润在跨国联属 厂商之间进行人为转移。这一方式得以实现的原 因在于各国税制设计(尤其税率)上的差异。例 如,假定一个跨国公司集团所属的三个公司A、B、 C分别设在甲、乙、丙三国。三国的公司所得税 税率分别为 50%、30%、15%。A公司为B公司生产 零部件,B公司组装成品后投放市场。若A公司以 100万美元的成本生产了一批零部件,加上20万 美元的利润,然后以1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 经B公司组装后将成品以160万美元投放市场。这 样,A、B两公司和该跨国集团的税负为:
(2)税收扣除法(Tax Deduction Method)。居 住国政府采用税收扣除法,对本国纳税人已经交 纳的外国税款,在本国计算应纳税额时,准予其 作为费用从应税收入中减除。
(3)税收抵免法(tax credit methcd)。居住国 政府采用税收抵免法,对本国纳税人已经交纳的 外国税款,准予其在交纳本国的应纳税额中减除。
税收管辖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税收方面所拥有 的管理权限,即一个国家的课税主权,它是由一 个国家的课税权主体来行使的。一般说,税收管 辖权可分为地域税收管辖权和居民(公民)税收管 辖权两种。 税收管辖权原则可分为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两类。 属人原则又分为国籍原则和居民原则。 ** 国际间要素流动的税收公平
2.双边免除国际重复课税
许多国家免除国际重复课税的主要方法是 通过缔结税收条约,以避免重复课税。
(1)通过条约,缔约国的一方同意把某 些特定种类收入的税收管辖权全部给予缔 约国。另一方,在本国给予此种收入以免 税待遇。此时,收入来源国,即纳税者的 常设机构所在国,可以对该常设机构的利 润行使全部的税收管辖权;
二、关税及计算
关税——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过境税
1.税收的人际公平(Inter individual Equity)
(1)国家公平。税收人际公平中的国家公平 (National Equity),是指把“同等收入的同等 纳税”解释为缴纳同等的居住国税收。在这个意 义上,横向公平指的是居住国对纳税人税后国外 收入视同国内收入进行课税,所缴外国税收只许 扣除而不许抵免,外国所得税被视为纳税人在国 外从事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就象他在国外所 缴纳的各种间接税一样
非居住国收入为 Y
,居住国税率为
f
rd
,非居
住国税率为 rf , 纳税人全部收入为: Y Yd Y f
税收减免法: Td Yd r d Y f rd
(Y Y f ) rd Y f rd
{Y (1 )Y f } rd
税收缓课法:
Td Yd rd Y f 0
Yd rd
非居住国收入为 Y
,居住国税率为
f
rd
,非居
住国税率为 rf , 纳税人全部收入为:
Y Yd Y f 税收抵免法:
Td Y rd Y f rf (Yd Y f ) rd Y f rf Yd rd Y f (rd rf )
假定居住国应纳税为Td , 居住国收入为Yd ,
国国内,或跟具有同等的国内外收入总额并属于 同一居住国的纳税人,所缴税的税收总额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所缴纳的外国税收允许给 予抵免而不是扣除。于是,任何一个纳税人的总 纳税义务与其收入来源地无关。
2.税收的国家间公平(Inter nation Equity)
税收的国家间公平,指的是课税权主体或税收管 辖区之间公平分享其国际交易所创造的税基问题。 在属地原则下,来源国有权对其来自境内的要素 收入课税,即使这种收入所归属的劳动力或资本 要素为外国居民或公民所有。
国际税收协定的文本构成,一般包括三个部 分:序文,载明缔约国名称和缔约目的;主 文,即协定实体部分,采用条文形式系统列 明缔约国各方通过谈判所达成的各项协议; 结尾,列明协定有效期,批准生效程序、签 字日期和地点,以及代表签字等。
所得课税国际避税的常见手法
(1)居所迁移避税法
(2)转让定价避税法
假定居住国应纳税为Td , 居住国收入为Yd ,
非居住国收入为 Y
,居住国税率为
f
rd
,非居
住国税率为 rf , 纳税人全部收入为:
Y Yd Y f 税收豁免法:
Td Yd rd (Y Y f )rd
税收扣除法:
Td (Y Y f rf ) rd
假定居住国应纳税为Td , 居住国收入为Yd ,
之间的转移问题,国民损失始终等于B国所课征的 税款与A国所进行的调整毫不相干
11.2 国际间要素流动与税收协调
** 免除国际重复课税的理论和方法
1.单方面免除国际重复课税
为免除国际重复课税,居住国即纳税者所在国政 府在其国内税法中,作出关于本国纳税者在其收 入来源国纳税义务的规定,进行部分或全部让与, 具体方法主要有:
A公司的税负:(120 - 100) 50% = 10万美元 B公司的税负;(160 - 120) 30% = 12万美元 公司集团的总税负;10 + 12 = 22万美元 若A公司以105万美元的低价卖给C公司,C公司转
手(假手转售)以145万美元的高价卖给B公司。 B公司的成品最后仍以160万美元投放市场。那么, 该跨国集团公司的税负将大大减轻: A公司的税负:(105 - 100) 50% = 2.5万美元 B公司的税负:(160 - 145) 30% = 4.5万美元 C公司的税负:(145 - 105) 15% = 6万美元 公司集团的总税负;2.5 + 4.5 + 6 = 13万美元
第三,最高税则与最低税则。有些国家的固定税则又有 最高税则和最低税则之分,即规定一个关税税率的变动 或调整幅度:对无协定国进口商品的税率不得高于最高 税则规定的税率;对缔约国的协定税则所规定的税率不 得低于最低税则规定的税率。
利用某些国家对资本利得税的免税规定,将 流动性收入转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资本性收 入;
(2)保证税收无差别待遇,保证税收无歧视;
(3)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具体包括缔约国相 互交换日常和专门情报、明确转让定价的方法等。
国际税收协定范本,主要有两个影响最大:
一个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订的避免国际 重复课税的协定范本,另一个是联合国经济 与社会理事会制订的避免国际重复课税的协 定范本。后者较之前者,比较多地照顾到发 展中国家的利益。
(2)国际公平。税收人际公平中的国际公平 (International Equity),是指把“同等收入的 同等纳税”解释为缴纳同等的居住国与来源国税 收的总额。在这个意义上,横向公平原则指的是, 居住国的某个纳税人所缴的国内外税收总额,通 过居住国调整后,会跟具有同等收入,而且收入 全部来自于居住
(1)税收豁免法(Tax Exemption Method)。又 称免税法。一般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的居民或公 民来源或存在于国外的收益、所得或一般财产, 放弃行使其税收管辖权而免予课税的方法,
即居住国政府不再根据属人原则对本国居民或公 民在国外已经纳税的外来收入再行课税。这种免 税法通常被分类制国家所采用。
需要区分:国民收益或损失以及国库收益或损失
假定有一位国际投资者,居住国为A国,到B国进行投资, B国则对他来自B国境内的收入征税。显然,B国所征的 这笔税收对A国来说构成两种损失:一是A国将蒙受国民 损失,因为A国的国民总收入会因B国征税而减少,其减 少量等于B国税收对国外投资收入的减少量;二是B国所 征的税收会影响到A国国库所得的财政收入或国库收入。 从而构成A国的国库损失,这种国库损失的大小不但取 决于B国所征税额的多少,而且取决于A国对国外收入如 何课税。(1)若A国根据税收人际公平中的国家公平原则 来进行课税(扣除法),这时的国库损失小于国民损失; (2)若A国根据税收人际公平中的国际公平原则来进行课 税(抵免法),则其国库损失就等于B国所课征的税款, 若B国的税率高于A国,A国的国库就得向那位国际投资 者退还多缴的税款,这只是A国内部政府与A国投资者
(4)税收减免法(Tax reduction Methcd)。居 住国政府采用的税收减免法,是对本国纳税人已 纳外国税款后的国外收入,在本国按特惠税率课 税,以缓和或减轻国际重复课税。这是居住国提 供的部分让与,它可以部分免除国际重复课税。
(5)税收缓课法(Tax Deferral Method)。 又称“税收递延法”或“延期纳税法”。 居住国政府采用的税收缓课法,是对待国 外子公司的办法。国外子公司的利润在作 为股息汇回本国母公司以前,不在作为母 公司的居住国纳税。母公司适用于国外子 公司收入的税率为零。在无股息汇回以前, 没有国际重复课税的问题。可见,税收缓 课法在税收缓课期间等价于税收豁免法, 但在汇回股息以后而发生的国际重复课税 则须通过其他方法部分或全部免除。
通过这种转让定价的方式,该跨国集团公司总税 负减少了9(22-13)万美元;A公司所在的甲国 少征税
款 7.5(10-2.5)万美元;B公司所在的乙国少 征税款7.5(12-4.5)万美元;C公司所在丙国因 此而多征6万美元的税款。通过转让定价人为转 让利润和费用,使该跨国集团公司规避了一部分 税收,也使各有关国家的税收利益发生了不合理 的增减变动。
相关主题